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小豆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4

「链接」音频: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小豆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们对孩子交朋友这件事都非常重视,生怕孩子交上坏朋友。在尹建莉老师的书里就有这样一封家长来信,信中说,她儿子有一个好朋友,非常聪明,她儿子很喜欢跟他玩。但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总是偷他儿子的玩具,很自私也很霸道。这位妈妈不想让儿子跟他玩,但她儿子又没有别的玩伴。每次这位妈妈阻拦孩子跟这个男孩一起玩,她儿子都很不开心。这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我其实也遇到过。那是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男孩很喜欢找我儿子玩,每天放学都等着我儿子一起走。我开始看到孩子交到朋友也挺高兴,可是接触多了,我发现这个孩子喜欢撒谎,还爱讲脏话,我心里也有点不愿意儿子跟他来往。就在我琢磨着怎么让孩子远离这个男孩的时候,我看到了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书里面尹建莉老师建议:孩子的玩伴到底是好是坏,这个结论应该由孩子而不是家长来判断,这是对儿童最基本的尊重。如果孩子的朋友确实有某些方面不好,你应该想办法影响一下这个孩子,让他知道那样的行为不好。如果能影响一下他的父母就更好了,这样不仅没有让孩子失去一个朋友,还给另一个孩子送去了福音。

如果这个玩伴确实不好,也应该由你的孩子去体验和经验。当他真的觉得对方不好,不喜欢对方时,会自动离开。由他自己得出的认识才是经验,对他今后学会选择朋友、保护自己是非常有益的。

看了尹建莉老师的建议,我决定先暂时不去干涉孩子交友,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发现那个孩子的脸上有一道很明显的伤口,问那个孩子,他说是他妈妈打的。这让我确定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可惜,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我都没有见到这孩子的父母来接送他,更谈不上跟他的父母交流谈心了。

那个孩子后来的学习成绩变得很差,性格也很偏激。我儿子跟他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就主动疏远了那个孩子。我后来问起儿子为什么不跟那个男孩儿玩了?他说那个男孩总是说别人的坏话,还不许他跟别人交朋友,这让他很不舒服,就渐渐不喜欢跟他玩儿了。

小学高年级之后的孩子自主意识很强,父母越强制反对的事情,他们越要做,最后很容易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最好的做法是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同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是非观,通过端正自身的品行影响孩子,也能让孩子避免和三观不符的人交朋友。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更加常见的问题,就是孩子之间产生了纠纷该怎么解决?比如孩子被打了,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打回去。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尹建莉老师指出,这样做有三个问题:

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二是不好操作,如果打重了,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造成更糟糕的后果。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也教会了孩子报复,让孩子变得锱铢必较,将来反而吃大亏。

尹建莉老师认为,孩子间的冲突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父母过多地介入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其实孩子远比大人更善于原谅。如果有些孩子实在是小霸王,令人讨厌,躲开就是了。等到大家都不跟打人的孩子玩儿了,这其实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惩罚。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反击。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担心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担心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担心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况都不用担心,没有哪个人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小时候被某个小朋友打而不还手导致的。有些家长自己想怎么打孩子就怎么打孩子,到了外面却不允许别的小朋友推一把。如果家长能在家里真正地爱孩子,从不打骂孩子,孩子的内心阳光而自信,他的身上会自带尊严的“铠甲”,任何人都不可能欺负到他。

当然,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也不能不闻不问,或者孩子跟你说了以后反而遭到你的一通打骂和批评,这样孩子遇到了委屈也只能隐瞒下去,这才真正会造成孩子的内伤。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可信赖的人,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保护和安慰。在关键时刻,家长能够为孩子得体地解决争端,孩子就能从父母那里学到这方面的智慧。在人际关系的小纠纷上,父母能够不斤斤计较,孩子自然也能学会豁达。


孩子为什么总是“受气包”?

在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案例我觉得特别值得拿出来说一说。这封读者来信是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个7岁男孩的妈妈写的。这位妈妈曾经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妈妈,她的严格管教却把孩子管成了一个“受气包”,在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她儿子总是那个被欺负的,似乎人人都可以任意对待他。而他儿子呢,却总是讨好别人,显得非常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尹建莉老师分析道: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家长,总是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教育方法,其后果一定是降低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变得不会自爱。孩子会把在家中习得的服从和自卑感带到和小伙伴的玩耍中,出现迎合别人、行为缺少分寸感等问题。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本能地喜欢平等,喜欢一个坦荡、有趣、亲切的玩伴,而不是唯唯诺诺、自轻自贱的人。所以,当这位母亲的孩子越是在跟别人玩耍时“不计较任何条件”,别人越是可以“任意对待他”。唯一解决的途径是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自信才能自爱,自爱者人爱之。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在任何事情上都绝不打骂孩子,绝不让他难堪,给足孩子面子,给足他自由选择的权利。一个始终被尊重的孩子绝不可能出现自轻自贱的行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得体的、坦荡的人。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里,还收录了很多家长来信,反映了育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我主要选取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的部分来跟大家分享。因为其他内容我们在其他书里也会涉及到。

我在阅读尹建莉老师的书时,感觉她的教育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阿德勒的教育心理学。我们之前讲到的《正面管教》,也是脱胎于阿德勒的心理学。我们后面还会讲一本书,同样是深受阿德勒心理学影响的作品。对于阿德勒的思想,我将来也计划专门用一个时间来跟大家分享。

读书开启智慧人生,我是小豆爱读书,陪伴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自轻自贱   受气包   妈妈   孩子   小豆   自爱   交朋友   人际关系   玩伴   儿子   担心   家长   不好   父母   男孩   老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