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网上看到一个求助帖:孩子初二了学习不努力、一说学习的事,她就暴躁,老师还要求家长督促学习,怎么管?

十分理解这位家长的处境和心情。生活中,那些认真上进、独立自主,开着小马达全速前进的,往往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为何自己的孩子不尽如人意呢?

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为什么孩子不努力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不努力,而这些孩子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能力和成绩。所以,这个“努力不努力”,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情绪ABC理论曾指出: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其实是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信念的加工。我们常会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让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反问什么算努力?或许不少家长都会被噎住。

孩子只能专注15分钟,我们就觉得30分钟算是努力。

孩子考试得了80分,我们可能会觉得孩子要表现出剩下20分下次都要得到算是努力。

所以,其实是我们都忽视了一点,孩子努力的做出了15分钟,孩子努力的学会了80%。

《哪吒》为什么会爆?因为不光孩子,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温暖,被鼓励。而不是被盯着说你是“妖怪”。

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需要找到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对此,较好的选择是去除评价,客观的找到孩子的表现,然后通过观察、沟通来找到孩子内心的结。

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让孩子中招的标签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贴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我们的孩子不努力,往往是我们担心和焦虑的结果。而这个“不努力”的标贴一旦贴出出来,除了让孩子变的和我们的标签一致,还会出现以下2种问题:

一是,父母的潜意识会去不断地验证自己的判断。

二是,孩子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觉得父母不懂、不爱自己,自己很冤或者自己就是要不努力给你看。

其实,评价是我们内心的感觉,当我们 有这个感觉时,要提醒自己引发这个感觉的实际现象是什么,或许是个突破口。

比如,一说学习的事,她就暴躁这也是我们的感觉,那她的具体反应是什么,背后代表什么呢?举个例子:

大呼“烦死了”——不想听——或许觉得家长说的不对,或许单单是讨厌家长说话的方式

直接表示就是不想学——逃避——或许是因为无力而掩饰,或许是因为反抗当前的教育模式,或许是感觉家长不够爱自己

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帮助孩子,从改变自己做起

马斯洛、罗杰斯知名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当孩子被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相反,当父母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想要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就从改变我们心里担心、焦虑孩子不行的状态开始。

1、首先,改变自己“眼睛”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男孩球踢得很烂,教练和妈妈说孩子不行,但妈妈转换了他的话,告诉孩子,你今天那里很好,如果哪里再加强一下就更好了。结果,这个孩子从球的一塌糊涂,成了球队的佼佼者。

2、其次,改变自己的“耳朵”

孩子发飙、反抗,说我们不愿意听的话时,我们会很愤怒,希望他们能懂事(其实是懂我们)。

将心比心,孩子何尝不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孩子为何反抗,那凭什么每次,都要孩子无条件的归顺?

这个道理,其实放到我们在工作中和同事的相处情景,就会好理解一些。

同事是人,孩子也是人,大家需要的时同样的平等。但不同的是,孩子是我们的亲人,他们更在乎我们是不是懂他们,因为情感的维系,让他们没有勇气选择一拍两散。

3、最后,改变自己的“大脑”

老师的督促代表在乎和有责任感,并不是对你的指责,所以对老师说声感谢,尽自己所能和孩子进步,我们或许不会那么焦虑。

孩子低欲望的学习状态,代表着他需要帮助,并不是他注定一无是处,所以对孩子说生没关系有妈妈在,孩子或许不会再选择抗拒。

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

当孩子已经不听平时的话语时,我们需要和他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谈话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心理准备:

平静,接纳,告诉自己,不要急。真是想急了,就告诉孩子你需要调整一下情绪再和他继续进行沟通,然后潇洒的离开。

2、内容准备:

找一个孩子的常会有表现,准备好描述现象的语言,寻求到孩子优势的地方。如果你认为孩子没有优势。OK,那就先去找,直到你发现了再开始讨论如何解决。

3、环境准备:

锁定一个环境中,你预测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锁定这个环境,等待着孩子的行为,以便让你的准备能排上用场。

4、实操准备:

记住这几句话,在交流时它们可以帮你更好的贴近孩子,解决问题。

(1)看到事情,需要提醒时:

我看到你刚才……(描述具体的事情,可以避免孩子进入保护机制)

(2)有疑问或有要求时

我很想知道……,可以告诉我么?(发出请求,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回应)

(3)当孩子不回应时

嗯,我能理解有时候,确实不想说出来。没关系,当你原意时,再告诉我。

(4)不论孩子有么有回应,都告诉他你是他的坚强后盾

我随时可以听你讲,也希望能帮到你。

(5)当孩子的回应一直时消极或反抗时

我知道,你也想得到认可(激发内心的价值需求)

我很担心你/我不忍心看到你这样,我希望能帮到你(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6)当孩子说出来自己想法时

哦,原来是这样。(当孩子说的时候,要用这句话来回应,鼓励孩子说下去,不要传递你的观念比如这样不对,应该是什么,先懂孩子,才能帮助孩子。)

(7)说出你的期许

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很……的人。(鼓励、肯定,让孩子获取力量

相信你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支持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从没有什么注定的“魔丸”,所有的孩子都能改命。

不努力是限制孩子的魔咒,父母从3方面改变,助孩子成长自由

于文笔日可盼,

虑理论于实战。

就儿女和自我,

智无惧多吃堑。

关注@娴聊成长,育儿路上帮你排忧解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父母   孩子   焦虑   情绪   内心   担心   家长   自我   努力   妈妈   感觉   老师   标签   代表   环境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