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闺蜜马上生了,看到她晒得新生儿套装,不禁感慨现在娃们的东西真的很精致。不过,在众多配搭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和谐因素——新生儿手套。于是赶紧提醒她,这个东西可别给孩子带。

闺蜜说,她总觉得这个怪怪的,就上网查了查评价。结果,声音分成两派,特别是看到那些挂彩的孩子,再加上某宝很多店家都在卖这个,说明市场很大,所以很纠结如何选择。

父母心疼孩子无可厚非,但因怕孩子抓上脸生下来就带上手套,却是从一个孩子挂彩的小坑,跳进了阻碍孩子精细动作发展、影响大脑发育的大坑。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1、常见的两难选择

生活中这样的两难选择还有很多。

孩子刚开始吃饭,让他自己吃,又慢又乱,不让他吃担心上幼儿园受委屈。

孩子在外面玩,随时蹲下来捡小东西,让他玩一不注意就吃了,不让他玩哇哇大哭哄不住。

孩子刚开始写字,纠正他的姿势和字体,就慢到不行,不纠正就惨不忍睹。

……

这些纠结背后,隐藏着同一个问题:孩子精细动作发展需求在那儿,我们该如何满足?

如果因为焦虑和麻烦,就阻断孩子用手接触世界,就相当于给孩子大脑发育的路上,设置了层层路障。

但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引导方式,妈妈们很容易被各种情况搞得抓狂。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

2、 精细动作的意义

精细动作,通俗的来讲就是精致、细小的动作,主要是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

为什么呢?

脑科学家指出,精细动作是儿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指标。

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技能中,占的比重最大,经常用手指来刺激大脑,有益于左右脑协调,促进大脑发育。比起大运动,精细动作更有利于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也和孩子学业成绩存在共变关系。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小手就在领着孩子认知。

孩子通过这些精细动作获得感知,配合眼睛观察和大脑感应,逐渐形成眼、手、脑的协调发展。

可以说,孩子的智慧,掌握在他的手中。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3、精细动作的训练核心

精细动作如何训练?

网上其实有不少“精细动作”的按月龄的建议,非常细致。只是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过于细致有时会导致孩子不爱做、做不成,这是引发宝妈宝爸的焦虑的一个原因。

可孩子的需求到了,满足跟不上,就会出现孩子更多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的情况,爸爸妈妈也会被搞得焦头烂额。

怎么办呢?

没关系,如果我们把精细动作的发展按类区分,做到“大目标”心里有数,就可以结合孩子的需求渗透指导,让我们更有把握了。

总体来说,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一般分为:抓握、双手配合、手眼协调3个方向。

1、抓握:包括力性抓握和精细抓握,精细抓握层次更高。

力性抓握主要是整个手的抓握,比如奶瓶、球、摇铃等。

精细抓握主要是手指动作,比如两指捏、三指头捏小的物品,像花生、积木、握笔等等。

力性抓握和精细抓握的主要区别在于拇指是否与其他手指分开。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2、双手配合:指两只手配合完成同一任务,而手脚配合是更高级的发展。

比双手抱奶瓶、左右手传递、抱拳、系鞋带、扣扣子、穿衣服等等。

双手配合包括同时和交替两种形式。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3、手眼配合:眼睛看到后,手跟着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比如盒中取物、搭积木、钓鱼(玩具)、抽纸、拿起物品、拼图、写字绘画、演奏乐器等。

手眼配合是用眼睛向大脑发出指令,再经大脑指导孩子用手完成。是精细动作中,要求高的一项活动。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4、巧生活,妙训练

了解了精细动作发展方向后,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引导和辅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了。

只要我们留心和孩子接触的孩子的每一个点,就能发现随时都是精细动作的训练机会。

【新生儿】0-3个月,辅助为主

刚生的宝宝,自己还无法进行练习,我们要“多帮忙”,刻意增加孩子的手接受刺激、建立手脑链接的机会。

比如,哺乳时,可以握着孩子的手,慢慢的把它攥着的小拳头打开,放在妈妈皮肤上,吃奶使劲时,他小手不自觉地用力,就会感到皮肤的刺激。

再比如,给孩子用奶瓶时,同样打开小手,开始的抓握反射,会让帮助他“扶住”奶瓶,他就能感知到重量,慢慢学会自己抱奶瓶。

当然,给孩子塞一个小摇铃也是不错的选择。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婴幼儿】3个月-6岁

婴幼儿期的孩子,学习模仿能力特别强,

孩子观察你时,刻意放慢你的动作,然后交给他试一下。

比如吃饭,把勺子放进他的手里,慢慢握住的的小手,帮他握住勺子,然后扶着胳膊放进汤里蘸一下,最后送入口中。我家宝贝大概5个月时,经过几次引导,就能把迷糊喂到自己嘴里了。

孩子能走之后,精细动作的发展会更广阔,自己穿衣、扣扣子、吃饭等等,这些都是孩子锻炼精细动作的好机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力很强,好奇心也很重,所以会随时随地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究”,比如捏起地上的一个小石头,捡起桌子上的一个小饭粒。这时候,切忌因为“不卫生”慌忙阻止,吓住孩子,而是给孩子练习的机会。至于卫生问题,我们可以在孩子玩完后及时洗手,当孩子要放入口中时,用温柔的语言吸引孩子注意,并拉住小手顺势阻拦。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儿童】7-12岁

不少妈妈陪孩子做精细动作训练,基本到了小学都结束了。其实,儿童期的孩子,也有很多练习的需求和机会。

书写、绘画、手工左右,这些孩子经常露脸的机会,都离不开精细动作的发展。

常见的一些练习的途径,有写字、绘画、捏粘土、拼装积木(小颗粒)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如果孩子不喜欢的项目,是很难开展的。我们要投其所好,不用担心“一个树上吊死”,而是避免“万千森林,他都不看一眼”。

另外,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做家务,不断的价值感,会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比如,让孩子帮忙包饺子时候,可以开展一个创意饺子环节,让孩子捏,这和粘土有异曲同工之效。

再比如,扣子掉了、衣服破了,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缝。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好看与否不重要,自己做好的就很有的炫耀。

育儿避坑指南: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路障,你扫除了么?

我们在呵护孩子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爱过了头,限制了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

常言道“心灵手巧”,孩子的小手灵活,不但可以促进大脑智能、锻炼注意力、提高学习竞争力,同时在书画、乐器、竞技体育等方面也能展现出更好的一面,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关注@娴聊成长,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摇铃   手眼   精细   动作   孩子   路障   奶瓶   扣子   新生儿   小手   大脑   双手   手指   东西   妈妈   机会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