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认死理儿、执拗任性,瞎折腾人,揍还是不揍?

这两天带孩子遛弯认识几个带着孙子孙女玩耍的奶奶,其中一个奶奶说最近要被自家的小祖宗折磨死了,好心帮他把煮好的毛豆一个个剥出来放进碗里端给他吃,结果这小祖宗立刻翻脸了,死活不吃,喊着要把毛豆装进毛豆皮里,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说要毛豆,要带皮的毛豆,最后没办法,自己又重新煮了一锅毛豆,带皮端给他,嘿,这小祖宗立马没事了,自己边剥边吃。

这个奶奶说完以后,周围的奶奶们立刻展开了辩论,每个人都来出主意。

正方奶奶的观点是:

小孩还小不懂事么,你给他讲道理啊,讲不通就顺着他么,以后吃啥怎么吃先问问他,省的做出来了他不满意。

反方奶奶的观点是:

不能由着他性子来,以后长大了怎么办?任性胡来你管的住?无理的要求别答应,你就把毛豆放那告诉他爱吃不吃,哭就哭,别怕小孩哭,我们那时候都这么管孩子,你看现在长大了听话的很,乖的很。

这么听起来,反方奶奶的观点貌似非常具有教育价值,正方奶奶的观点好像是溺爱,哪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事实有可能是,两方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事件的主体比较特殊,也就是那个非要吃带皮毛豆的小孩,年龄为2岁7个月,特殊点在于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正在经历一个敏感期叫做:秩序敏感期,并且,未来还会经历另外两个同样会让奶奶崩溃的敏感期,叫做:执拗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

孩子突然认死理儿、执拗任性,瞎折腾人,揍还是不揍?

秩序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是儿童敏感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敏感期,他们三个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此时,孩子们会变得难以变通、认死理、讨厌改变秩序、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1、秩序敏感期打头阵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天生就具有秩序感,一直发展到6岁。

儿童需要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来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

当你有一天发现孩子突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你,要求越来越多,并且很多要求看起来都是无厘头的,特别难以理解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孩子不能忍受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被破坏,被改变,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东西放错了位置,有时候可能是家人上楼梯的顺序,有时候可能是食物的形状,一言不合就开始哭闹。

2、执拗敏感期接踵而来

当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上升到意识层面时,就会变得执拗、不妥协。

孩子们首先对于外在环境形成一种精准的秩序要求,比如什么东西应该固定放在什么位置,这种秩序感受大部分是来自于外部,渐渐的,这种外在秩序逐渐内化,并产生一些看似“过分”需求,比如上述例子中那个孩子必须要自己剥毛豆,而不接受奶奶剥好的毛豆,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煮一锅毛豆,在大人看来这个行为就是不可理喻的,反正都是要吃到嘴里的,谁剥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诸如此类的行为还有,上楼梯的时候,必须爸爸走在前面,孩子走在中间,妈妈走在后面,如果妈妈走在前面了就不行,坐凳子必须按照孩子指定的顺序坐,坐乱了就是不行。

3、追求完美敏感期完美落幕

执拗敏感期过后,孩子逐渐开始追求完美,死抠各种细节,不能忍受水杯里的水洒出来一滴,衣服裤子上不能有破洞,纽扣也不能少,圆形的饼干不能有一个缺口,紧接着,孩子们又开始要求大家都遵守规则,自己不能干什么别人也不能干什么,大家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

从发生的各种事情的表现形式来看,孩子们在这三个敏感期里几乎都是非常固执、任性,而大人也一定会被各种要求折磨的分分钟想原地爆炸,哭笑不得,有的家长可能会耐着性子顺着孩子,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有的则责骂孩子,训斥孩子怎么那么多事。

孩子突然认死理儿、执拗任性,瞎折腾人,揍还是不揍?

但是,如果孩子顺利度过了这一连串的不怎么友好的敏感期,将会具备什么品质呢?

1、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测力

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总能注意到大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什么东西的位置变化了,这个地方少了什么物件,多了什么物件,孩子们总能敏锐的捕捉到环境里的差异和变化。

2、有主见、有想法、有自己的判断

当我们成为一个大人,融入社会以后,会深刻感受到,做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人是多么重要,人生充满了太多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需要自己来判断,而这种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处在执拗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执意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追求自己想要达到的那个效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形成。

面对孩子的需求,如果我们因为怕麻烦而去否定孩子,打击孩子,阻止孩子,这无疑是否定孩子的内在秩序,认为自己的需求是错误的,自己的想法是不被认可的。

3、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和个人品质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学习有学习的规则,工作有工作的规则,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都需要孩子具备坚定的意志。

很多孩子在不良诱惑面前丧失自我,就是因为没有形成独立坚定的自我意识,没有自我判断能力。

而拥有独立自我的孩子,在面对不良诱惑的时候,敢于说不。

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对秩序、完美的追求会内化成一种驱动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社交方面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对于一个科学家、一个设计师、一个工程师来说,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测力、追求精确、力争完美这些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突然认死理儿、执拗任性,瞎折腾人,揍还是不揍?

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呢?

1、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既然这个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就不必觉得崩溃了,至少说明自己孩子不是淘气任性,当我们发现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后面的执拗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了。

只有理解孩子的行为原因,才能说服自己在孩子的需求面前不暴跳如雷。

2、尝试变通

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需求确实是难以实现的,那我们可以尝试着找一个接近的方案来代替,试探一下是否可行,而不要采取硬碰硬的策略,比如文章开头那个剥毛豆的例子,如果没有新的毛豆可以煮该怎么办?奶奶不可能重新下楼到菜市场去买两斤,那我们可以尝试变通,找一些可以替代毛豆皮的东西,比如用绿色的菜叶子充当毛豆皮,这样去引导孩子。

3、更多的耐心和安抚技巧

有时候,孩子哭闹更多的是因为大人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痛苦,因为事情发生的时候,大人的做法通常是否定的,责怪的,孩子因为饼干断成了两截而开始哭闹,非要把这根饼干恢复成完整的,大人的做法通常是重新拿一个完整的饼干给孩子,如果孩子不要,大人再哄两次以后开始生气,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大人对自己感受的认可,那就是饼干断了,我很伤心,此时,大人只要说出孩子的感受即可:我知道你很伤心,因为饼干断了对不对?

等孩子平复心情了以后,说不定就接受那根新的完整的饼干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执拗   死理   孩子   毛豆   祖宗   饼干   秩序   任性   奶奶   大人   敏感   观点   事情   品质   规则   需求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