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最近和群里的妈妈讨论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说了很多关于母乳喂养的误区,有一个妈妈说,自己生完宝宝以后,家人总是在每次喂奶之前问她,有没有奶?乳房胀了没?如果自己的乳房没有胀奶,摸起来不是硬硬的,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奶水不足,担心宝宝吃不饱,如果到了晚上遇到宝宝夜醒频繁睡不好觉的情况,家长就会非常坚定的判断就是自己的奶水不足,存货不够,宝宝都吃不饱,以后吃完奶再给宝宝加一点奶粉吧。

另一个妈妈赶紧传授了自己的喂奶诀窍,她建议这位妈妈定时给宝宝喂奶,乳汁分泌需要时间,吃完这一顿就需要分泌下一顿,所以让乳汁多分泌一些,多存一些就胀奶了,这样喂奶省心多了。

这两个妈妈讨论的问题其实是每一个母乳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胀奶,新手妈妈由于缺乏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不了解泌乳原理,就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和误区。

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胀奶时妈妈的乳房会感到疼痛

什么是胀奶

顾名思义,胀奶就是乳房中因储存了太多的乳汁而胀胀的,看起来非常充盈,摸起来沉甸甸的的感觉,就像给一个气球里注满了水一样,胀奶的时候,妈妈的乳房会比较难受,略微还有些疼痛,此时此刻,如果让宝宝张大嘴咕咚咕咚的喝个痛快,乳房很快就会变得松软。

为什么会产生胀奶

乳汁的分泌量和分泌频率是由宝宝的吸吮量和吸吮频率决定的,但是在哺乳初期,妈妈的乳房和宝宝还没有磨合好,所以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也许宝宝还不是很饿,但是妈妈已经分泌乳汁了,当乳房中的乳汁没有及时移除出去时,就会产生胀奶的情况,在母乳喂养还没有达到供需平衡的时候,胀奶的现象就会比较频繁出现。

胀奶什么时候会消失

每个妈妈对胀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妈妈很敏感,有的妈妈比较迟钝,但每个妈妈最后都能达到供需平衡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妈妈的乳房和宝宝配合默契以后,乳房就会记住宝宝的吃奶节奏,从而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宝宝吃多少,乳房就产多少,随吃随有,此时,妈妈基本不会再产生胀奶的情况了。

但是,因为宝宝的发育不是直线型的,总是充满了各种变动,比如厌奶期、生病了的时候,宝宝的需求减少了,供求平衡又会出现暂时的波动,妈妈又会出现胀奶的情况,再比如猛涨期的时候,宝宝需求量猛增,妈妈迅速调整产量来满足宝宝,而当猛涨期度过以后,宝宝又恢复到之前的吃奶频次,那胀奶现象又会短暂出现。

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供需平衡后胀奶情况就会减少

几种常见的胀奶情况

1、生理性胀奶

妈妈在孕后期的时候,乳房已经开始投入工作,分泌乳汁了,有的妈妈还能挤出乳汁,当宝宝出生以后,受催产素的影响,妈妈的乳房接收到大脑的指令,随时准备输送乳汁,只要此时宝宝开始吸吮刺激乳头,就能吃到乳汁了,

产后第2、3天开始,在宝宝不断的吸吮刺激下,乳腺管扩张、淋巴液及局部血流增加会让乳房产生发热、充盈、沉重或者胀硬的感觉,这就是生理性胀奶,并且会持续到第7-10天左右。

2、日常胀奶

当妈妈度过生理性胀奶以后,又开始和日常胀奶作斗争了,因为哺乳初期还达不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如果妈妈没有按照按需哺乳,就比较容易出现胀奶的情况。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胀奶就是在夜间了,有时候宝宝突然睡了3个小时,妈妈就会出现胀奶的情况了,乳汁会流满妈妈的睡衣,很多妈妈都是被奶胀醒的,坐起来的那一刻,感觉自己胸前挂了两个沉沉的铅球。

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夜间胀奶时妈妈会更难受

如何正确应对胀奶

胀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供需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大部分的妈妈都会经历,

1、不要把胀奶作为妈妈有没有奶的标准

正如文章开头那个妈妈的例子,家人以为妈妈不胀奶就是奶不足的表现,从而选择给宝宝增加奶粉,那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乳房得到的吸吮刺激变少,大脑接受到的奶量订单变少,乳房生产的奶自然会越来越少,宝宝真的就吃不饱了。

而第二个妈妈则是“攒奶”,攒到胀奶了再给宝宝喂,熟不知,胀奶时会分泌一种乳清蛋白叫做FIL,这个物质的作用是:当过多的乳汁留存在乳房中时,乳房就会分泌FIL,告诉勤奋工作的泌乳细胞不要再工作了,快停下来,乳汁已经足够了,从而保护乳房不会被憋爆,最后的结果将是奶越攒越少。

乳房和奶瓶是不一样的,奶瓶喂奶需要提前给奶瓶装好定量的奶,宝宝一次喝完奶瓶就空了,但是乳房泌乳是源源不断的过程,即使是宝宝吃软了一个乳房,乳房变得软踏踏的,但依旧能挤出少量的乳汁。

在宝宝6个月前,绝大多数妈妈都会频繁胀奶,但是在6个月以后,大部分妈妈都会达到供需平衡,以前两三个小时不喂奶乳房就胀胀的,现在四五个小时不喂奶才会胀奶,这并不是妈妈乳汁分泌少的或者速度慢了,而是达到了供需平衡,乳房里的乳汁存货是按照宝宝的需求量储备的,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即可。

2、胀奶时不宜彻底排空乳房

胀奶的时候,妈妈是非常难受的,又憋又疼,如果此时刚好宝宝不在身边,说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真是一点都不夸张,谁胀谁知道啊。

所以,妈妈会选择使用吸奶器来排空乳汁,哼哧哼哧挤出一百多毫升,简直就是大奶牛,乳房排空以后的感觉真的是无比美妙啊,全身上下都轻松了,但是,下次胀奶又会提上日程了。原因就在于,彻底排空乳房其实就是在告知大脑,分泌量是宝宝吃掉的和吸奶器吸出来的总和,下次继续按照这个量生产。

有的妈妈本身的泌乳量就比较大,一个乳房就可以把宝宝喂饱,那另外一个乳房生产的乳汁就富足下来了,宝宝吃完奶以后,一个乳房是软软的,另外一个乳房是胀胀的,两边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妈妈使用吸奶器把另外一个乳房的乳汁吸出来,也是变相的告知大脑,宝宝一次可以吃掉两个乳房的乳汁哦。

正确的做法是:移除乳汁时,只需要移除一小部分即可,妈妈不会觉得胀的特别难受,用手轻轻地按一下乳房感觉到有所柔软,不再是胀奶时硬如石头的感觉,慢慢的调节,胀奶的情况就会有所缓解,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频繁胀奶的妈妈不宜彻底排空乳房

3、胀奶时可让宝宝吃个迷糊奶或者手挤奶

如果宝宝清醒的时候,妈妈胀奶了,可以给宝宝喂奶,但是倘若宝宝睡着了怎么办呢?这里有两种办法:

4、生理性胀奶的时候需要正确的高频率吃奶和冷敷

生理性胀奶首先要预防,所以建议妈妈们在产后1小时内就开始哺乳,并且保持24小时8-12次的哺乳频率,并且需要让宝宝使用正确的含乳姿势来吃奶,只有姿势正确了,宝宝才能顺利吃到乳汁。

传统观念认为妈妈生产头几天是没有奶的,要“等奶出来”,于是妈妈就会被生理性胀奶折磨的很痛苦,处理不得很有可能把奶憋回去。

实际上,妈妈在孕后期已经开始分泌乳汁了,只是因为没有出现明显的组织水肿,所以被误认为奶还没有来,另外,出生1-2天的宝宝胃容量只有7-13ML而已,妈妈的初乳分泌量是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

宝宝的高频率吸吮可以帮助妈妈减轻生理性胀奶带来的疼痛,另外还可以配合使用冷敷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当宝宝吃完奶以后,把毛巾用常温水浸湿后拧干,敷在妈妈乳房上,定时更换毛巾即可,冷敷能够有效的缓解肿胀。

5、遵循按需哺乳,不要过度胀奶

按需哺乳是指宝宝什么时候想吃,妈妈什么时候喂,在宝宝刚开始饥饿的时候,就准确抓住这个哺乳信号给宝宝喂奶,而不是按哭哺乳。

当宝宝和妈妈形成默契的喂养关系,乳房的工作就能高度配合宝宝的需求,当宝宝想吃的时候就有奶可吃,不想吃的时候就暂停泌乳,有规律有节奏,才能很好的避免过度胀奶。

有的家人觉得一开始就定时哺乳可以让宝宝养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大人也方便喂养,但是,按时喂养一定是在按需喂养的前提之下,对于新生儿,吸吮能力还远远不足,胃容量也不够大,什么时候饿了想吃应该由宝宝说了算,而不是时间

不胀奶是奶不够?攒足了再喂?快停止这些行为,小心胀奶变回奶

按需哺乳是预防胀奶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胀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每个妈妈都会经历的,但是妈妈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谨防不正常的胀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正常的胀奶表现为:乳房充满了乳汁,感觉沉甸甸的,虽然胀胀的,但是表皮摸上去还是柔软有弹性的,宝宝吃完以后能够恢复松软。

不正常的胀奶表现为:乳房比正常胀奶时看起来更大,皮肤红肿,紧绷发亮,摸上去就像一个吹到快要爆炸的气球,红肿的部位会有疼痛灼热感,即使宝宝吃完以后,也不能马上恢复松软。

不正常的胀奶会造成:

1、堵奶

不正常的胀奶情况下,乳房组织水肿很严重,会压迫到乳腺管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宝宝吸起来非常费劲,此时,更不宜使用吸奶器,因为会加重水肿。

2、回奶

频繁胀奶会让乳汁中的泌乳因子FIL越来越多,聚集在一起,组织乳房产奶,每一次少产一些,渐渐的,整体的奶量就下降了,甚至是回奶。

3、乳腺炎

如果胀奶形成了堵奶,并且没有及时疏通,或者采用了暴力通乳,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乳腺炎。

哺乳的道路确实有些艰辛,胀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只要妈妈们多学习相关的哺乳知识,就能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科学哺乳才会更轻松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都会   乳汁   奶瓶   水肿   松软   供需   乳房   频繁   生理   大脑   小心   妈妈   小时   感觉   情况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