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2017年3月11日,山东青岛的一对母子乘坐出租车,因为支付车费的问题,与司机王志远发生冲突,而后,司机将这对母子拉到偏远地区,用石头先将母亲砸死,然后又将不满5岁的小男孩砸死。

2019年5月,青岛中院终于将这桩恶性杀人事件画上句号,司机被判死刑,正义得以伸张。

可是,这对母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这则新闻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到底发生了什么冲突,让这对母子就这么丢失了性命?

案件过程如下:

当我看完这个案件过程时,第一感觉是:本来不会发生的惨案,但却发生了,可怜那个不满5岁的孩子,竟然如此被结束了生命。

我们还是要为这对母子默哀,替他们的家人感到悲痛,谴责司机王志远的恶行,然后,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应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如果时光倒流,或许这对母子不会轻易丧生

回顾案件可以看到,其实这对母子其实有两次“生”的机会:

第一次:被司机拉回起点的时候,如果这位母亲果断下车,不去据理力争,重新打车,然后记下车牌号投诉维权。

当这位司机能够做出把客人拉回起点的行为,已经说明这个司机是个过激极端的人,并且当下他的情绪和思维是不理智的,与这样的人理论,是有危险的。

第二次:当这位母亲发现异常发了朋友圈求救信息时,如果这位母亲尝试平和的与司机重新对话,或者直接报警,或许就不会被带到偏远的地方惨遭杀害。

母亲明显发现路线偏离,但是却采用了发朋友圈这种办法,有多大的意义呢?为什么不直接报警呢?

错过了这两次机会,这对母子离死亡越来越近。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位母亲拒绝提前支付车费、拒绝下车的做法是没问题的,确实如此,从行业规范、职业道德、消费者权益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司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正当要求。

但是,这位母亲的身边带着一个不满5岁的儿子,加上自己是一个独身女性,组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并且坐在一辆快速行驶的出租车上,身不由己,和这位司机“刚起来”就有点不够理智,尤其是在被强行送回起点的时候,就该明白这个司机是个容易过激的人,正面冲突没有优势,不如迂回处理。

这不是懦弱、也不是黑白不分、更不是便宜了这个司机,而是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退一万步讲,要先保证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至于正当权益,可以另作考虑。

说白了,就是“忍一忍”。

有了孩子以后,孩子便是我们的软肋,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考虑周全

没孩子之前,我们谁还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了?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定要和对方理论理论,争个脖子红脸粗,对方横,自己比对方更横,谁怕谁啊?

但是,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就有了软肋,以前的戾气都会收敛起来,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冲动,必要的时候,还得忍气吞声。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比如,孩子半夜发高烧挂急诊,等了很久很久终于轮到自己就诊,结果碰到一个态度冷淡、心情不怎么好的医生,对家长的咨询极其不耐烦,这时候你怎么办?是要拍案而起指责医生你什么态度,然后抱着孩子换家医院?还是忍下这口气,只要给孩子看病就好?

又比如,带着孩子排队买东西,突然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插队插到你们前面,你拍拍对方,告诉他不要插队,请自觉排队,但是对方转过身恶狠狠的瞟了你一眼,继续插队,此时,你只身一人左手抱着年幼的孩子,右手推着满满的购物车,你该怎么办?是继续和对方掰扯?还是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或者换个柜台?

我们当下考虑该怎么做的时候,首先要预设一下,会不会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了,会不会伤到我的孩子 ?

回到这个案件,我们不得而知的是,这位母亲和司机是否发生了语言冲突,比如存在言辞犀利的情况,但是换做任何一个人,碰到这种事情都会觉得生气,会说出一些上火的话,两个人的情绪都是激烈的状态,如果发现无法平和的沟通,不如退而求其次。

母亲/老人单独带孩子出门,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戒心,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

之前家人总是劝我,不要独自带孩子到比较偏远的地方玩,如果要去,最好带上其他家人或者朋友,但是后来看到一些母亲/老人单独带小孩被陌生人袭击的新闻后,不由得心有余悸,深觉出行安全很重要。

比如前段时间,西安钟楼地下盘道下,一个奶奶带着孙子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用刀砍伤的新闻,人群熙熙攘攘,为什么这个人就挑中了这个奶奶和小孩下手呢?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所以,我们不要把社会想的太坏,但也不能把社会想的太好,基本的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还是需要具备的,比如:

1、不要扎推凑热闹

如果带孩子走在路上,发现有人扎推看热闹等情况,比如吵架的、打架的之类,尽量不要凑上去,拉着孩子直接离开。

2、人多的地方需要眼观六路

逢年过节哪哪都是人,不可能不带孩子出门,商场之类的地方总是人满为患,我们带着孩子一是要防止走丢,二是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看起来可疑的人员。

3、偏僻的人少的地方少去

如果独自带孩子出门,偏僻的地方,人少的地方尽量远离,一旦出现什么情况,呼救都没人听得到,大街上抢孩子的事件也是有的,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4、不要在夜晚的时候出门

深夜的时候,路上的人会越来越少,很多不安好心的人开始出没,如果自己家住的也比较偏僻,尽量不要带孩子出门,防止发生被抢劫之类的事件。

我们教给孩子的不仅是遵纪守法、遵守规则这些硬道理,而且要教会孩子面对问题时,如何灵活处理。

育儿先育己,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我们希望孩子是个讲规矩、懂是非的孩子,所以,在遇到错误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案件中司机把客人拉回起点的做法、提前要求支付车费的做法,这本身就是错误,如果我们默认了司机的做法,也许会让孩子觉得司机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影响孩子的是非观。

但是,面对错误的行为是不是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比如:硬杠。

可不可以这样做:通过正规渠道投诉?让司机师傅得到相应的处罚。

母子乘车出意外,只因拒绝提前支付车费,带娃出门,有时得忍

这个年代已经不适合“古惑仔”了,带一堆兄弟,拎起砍刀扛起棍棒去伸张正义,吊吊的来一句:要怎样啦?看你不爽啊怎样?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

最后,再次为这对母子默哀,也祝愿所有的家庭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车费   母子   软肋   偏远   偏僻   案件   司机   做法   意外   母亲   事情   错误   起点   情况   孩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