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有的书,读的时候会想为什么不早几年读到,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心力交瘁的内耗时间。《高敏感是种天赋》就是这样一本书,倒也不是说这本书写得有多好,其实书中的观点很浅,薄薄的一本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只是这本书对症下药,直指了自己“过于敏感”这个痛点。

内向和敏感是两个概念,书中作者说70%的高度敏感型的人比较内向,另外30%的高度敏感者是外向的。但这不是一篇严肃的科普文,所以接下来的篇幅里,我就不再严谨地区分两个概念,直接把内向和敏感划等号了。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内向而且敏感的人,从父母说这孩子太不懂礼貌连个招呼都不会打,到一群同学们跳皮筋我在旁边怯生生地不敢加入,大学时候做兼职发传单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工作后脑力极力疲劳无法忍受下班之后的社交。尽管我尽可能装得和大家一样,但其实内向和敏感这两大巨山时常压得我喘不过来气。

有很长时间我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而烦恼,转折点出现在大学毕业后,我读了一本书《内向者优势》,发现其实内向并不是一种负面人格,虽然社会上外向的人占比更高,也更受欢迎,但内向的人有外向者不具备的优势,这时候才释然了一些,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但这之后,我依旧困扰于过于敏感这个问题,就是在同一件事上,自己的感受阈值更低,更容易察觉他人情绪,也更容易受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在纠结了很久之后,我也同样发现敏感在我工作中反倒是个优势,在别人头疼的文字处理工作中我反倒如鱼得水。

历经了这么多年的心理挣扎,这之后,我才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也挺好,不必去模仿那些外向的人去融入集体。

下面是我根据自身经验总结的一些小贴士,让一个内向敏感者可以减轻一些心理压力。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1.没有一种完美人格

外向者很容易自来熟,初次相识就能掌控局面,给人感觉更热情一些,而且他们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在职场中更容易受欢迎。而在一些人眼中,内向代表着不善言辞,甚至是冷漠。所以在推崇外向和复原力强的社会中,内向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内向者的缺点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反倒是优点。

同样,外向者的优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反倒是缺点。

人格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没有一种完美的人格可以使一个人在社会里八面玲珑地存活。

即使是内向者,也不要贬低自己的人格。事实上,仅仅是知道自己的内向和敏感是正常的,就已经可以卸下很大的心理负担了。


2.接纳自己

高敏感者常常会给自己制定苛刻的标准,并且要求自己达到,否则会陷入自责。

对自己太苛刻的人,会身边亲密的人也会很苛刻,不仅自己由于无法每次都达到目标而失望,周围的人也无法轻松。

要相信真实的自己就值得被爱,不必非得达到一些高标准的要求,不完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而且永远不要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就去改变或伪装,因为改变后的自己,即使被人喜欢,你也会无法区分他喜欢的是真实的自己还是改变后有所伪装的自己。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要去伪装,这样就会少耗费一些不必要的精力,将精力花在真正适合自己的地方。

你不是万能的,少一点苛刻,允许自己做一个无用的人,能偶尔吼出“老子就是废柴一个。”反倒会过得更轻松,因为你知道废柴也无所谓啊,又没吃别人家的大米。

越是接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越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让自己适应,也会越来越强大。


3.勇敢说出“NO”

敏感的人,多多少少有点讨好型人格,因为对他人给自己的负面评价很敏感,难以接受被厌恶。所以拒绝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时候为了不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去做,最后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委屈,而别人却根本意识不到。

拒绝别人很难,但很难也要去做。因为不说出来对方就永远不会意识到你的难处,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要求你去做这件事,越到后期越是更难拒绝。

认认真真地说你无法去做这件事,同时把原因讲出来,如果对方不是故意刁难,那么一定会理解你的。

是的,很麻烦,但是这种麻烦又不是我主动选择的,如果能选择我也愿意潇洒一点。

精力有限的话只能听从身体的安排。每个人的感知和体质是有差异的,对于别人来说很正常的事,对我来说很困难,精力很有限,太容易疲惫了,而且疲惫后很难恢复。

敏感者的界限感很强,平时要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如果别人触碰到这个界限,让你觉得不舒服,不用忍受,讲出来,即使讲出来这个过程很难。

不要觉得拒绝之后对方就会不喜欢你,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本来就不喜欢你,不是拒绝的原因。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敏感者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间隔太过无力,无意识的意念和想法很容易在他们进行创作或者编织梦想时闯入大脑,变得清晰可见。

给自己足够的冷却时间很重要。

4.多去关注世界和他人

内向的人很容易关注自我过多。哲人都说要“认识你自己”。关注自我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过多地关注自我很容易陷入内耗,时间久了会固步自封,自怨自艾。

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见到过很多人,他们本身是很优秀的,但是太关注自我,一直给自己设限,以致于无法从自我限制中挣脱出来,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这种限制包括但不仅限于“我是个xx的人,所以我做不了xx。”“我已经xx岁了,所以不做xx。”“是小时候爸妈做xx,导致我现在对xx有恐惧的,我也没办法。”自己都觉得自己做不了了,那确实做不了。

内向的人和自己相处更舒服,但也不能一直待在舒适区,要适当关注外界。比如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些自己之外的事情,去关注身边的人,去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即使不用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去户外,和大自然接触一下,这样你就会从一个膨胀的自我中跳出来,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5.反思自己下意识的想法

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下意识的思考习惯,无论是否内向,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几个月前,我读了一本学习如何乐观的书并做了笔记:《习得性乐观——乐观是种可以学会的技能》,其中提到要反驳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当时我并不相信乐观能够被学会,但是因为读过这本书,其中的思想已经渗透了我,所以不由自主地,我就把这种技能运用到生活中了。

有一件事可以佐证我的思维变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肢体不协调的人,所以不敢去考驾照。某天又惯性地和别人说我学驾照应该很难,突然间意识到,又没真正学过,为什么要下这样的断言?

说不定我本来是协调的,但由于在学之前一直给自己默默地漏气,不断给自己做我不行的心理暗示,等学的时候就真的不行了。这时候我会想这确实验证了之前的想法,看来确实不适合开车。这个负面的学车过程可能会给我的一生贴上“肢体不协调”的标签,以后再学新的东西时,也会受限。现在想想,不协调这事只是我妈经常提,小时候某段时间我确实手笨脚笨的,没有太大的事实依据。

内向的人总是否定自己,所以要特别留意,当否定自己时,苏格拉底式地盘问,这种否定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


6.了解自己最大的弱点,尝试克服它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弱点,了解到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重要。有的人三分钟热度,有的人过于悲观,有的人执行能力差,有的人计划性差。这些人只要攻克了自己最大的弱点,人生可能马上就会踏上新的台阶。

从这几年看,我最大的问题是社交恐惧。想到要给客户打电话,会提前几天都睡不好觉。上台演讲,要提前一两个月开始演练。

这些恐惧和弱点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会一直追问自己为什么会害怕这件事,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主动去阅读缓解沟通障碍的书,不断练习进步。

如今面对这种场合我依旧会紧张,但是我知道自己能胜任,具备把这些事做好的能力,只是不喜欢更不享受这样的事。

这不是一个给自己挑刺的行为,只用找到一个弱点就行了,把遮蔽住眼前的那个障碍挪开,会发现人生很宽阔。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大部分的精力,之前用于紧张、用于担忧,现在问题解决了,精力就可以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了。


7.坚信自己是对的,但不要走向偏执的极端

内向的人总会怀疑自己,在对错这件事上很执着。但其实年纪越大越会发现,能以对错来区分的事情很少,对错的标准和边界也很模糊。要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是牛顿定理、勾股定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观点是你的主观看法。事实有对错,而每个人的观点都会局限于他的生活和阅历,观点没有对错,关键看如何解释。

因此在观点上可以坚信自己是对的,如果怀疑自己是错的,可以查阅论文书籍,找些权威的数据来佐证自己的正确。但前面也说了,内向者容易故步自封,一定要注意度,不要走向“凡事都是我对”的极端。

总爱自我怀疑的人,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中,避免做唯唯诺诺的人,别人说什么是对的自己就改变看法赞同,这样会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见。

包括在这一篇中,我用了很多“要做xx,不要做xx”的语句,我个人是很烦别人建议我该怎么做的文章,别人的人生用得着你来指指点点吗,因此不喜欢看这种建议型文章。

所以当你看到这里时,遇到不是很赞同的地方,也大可以说“写的什么玩意,还来指导我。”没关系的,你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只要你相信你的看法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8.不必避短,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就能维持生存

内向者很容易关注自己的缺点,“木桶原理”的说法是,短板会最终影响这只木桶的蓄水量,所以很多人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克服弱点,但其实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解决自己最大的问题就行了。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不必紧盯弱点,只要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就足以在社会上生存。

内向者可能不喜欢主动交流,但是他们更容易在一件事上专注。内向者害怕突然事件,但是他们的危机管理能力很强,可以在事情发生前就准备好周密的计划,防止意外发生。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内向者可以在业务能力上不断精进,无限发挥自己的优势。光芒够亮,人们自然不会注意到阴影。

在职场中,性格虽然重要,但是业务能力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人们会因为你的优秀而忽略你的缺点的。


9.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会不断强化自己的这种特质

谨慎使用“我是一个xx的人”这样概括性的句子,标签这样的归类方式是为了思维上省力,减少解释成本,但这种省力会让你的思维形成惰性。

当你给自己贴上标签时,尤其是负面标签,即使本来不是这样的人,也会不断强化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时间久了就真的成为这样的人了。

一旦你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特定类型,你就会根据该角色给自己设定界限,进而忘记自己还有改变和成长的潜能。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10.摆脱低自尊和自卑

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行为;

自尊是对自我的核心认知,对自我综合价值的肯定。

敏感者一般是低自尊和自卑的结合体。你可能看到很多如何培养自信的文章,上面写了很多点建议,比如写成功日记等等。这些建议也许确实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认为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只需要两件事情就能根治:被全心全意地爱着,拥有一件有成就感的工作。

被爱包括被家人、被伴侣、被朋友爱着,亲密关系会为你织造一张密密麻麻的网,让你不再害怕坠落时摔得体无完肤,这是后背力量。即使你无法从身边人获得爱,起码自己要爱自己。

而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则会让你心生自己能行的胜任感,这种胜任感会从工作波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甚至不一定非得喜欢这份工作,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是不是更有成就感呢。

因为不喜欢一件事就选择敷衍了事,这是对自己人生花费时间的不负责任,也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在人格的负面中挣扎,像是与恶龙斗争,一不小心就会被吞噬,但现在我不再试图斗争,而是尝试着驯服它,最终恶龙成了我的坐骑。

没错,人格中负面的那部分也属于自己,不必非得把它剥离出去,没有完美人格,也不该有分裂的人格。无论好坏,人格中你不喜欢的那一面都一定会伴你一生的,不如一起和谐相处。

敏感、内向需要改变吗?

一个过得幸福的人,一定是表里如一,很少伪装的人,而且一定是逻辑自洽的人。

从否定自己,到接纳自己,我经受过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巨大的精神内耗。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荣格(C.G. Jung)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敏感   内耗   对错   界限   弱点   负面   人格   精力   事实   观点   事情   优势   自我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