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我是一个责任感太强的人,这一点在怀孕时尤为明显,毕竟孕育一个生命意味着要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负责任。

在看了网上那么多不靠谱父母新闻后,我就暗暗下定决定,等自己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能成为“熊家长”。

我相信一切都是可以从零开始学习的,当家长这件事也是。所以从孕中期开始,就有计划地培养自己,自学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但其实“合格”是没有标准的,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妈妈,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起码现在,我可以说自己尽力了。

多亏了自己读过的这些书,不仅让我掌握了育儿的理论知识,而且还缓解了孕期的焦虑。

现在把自己学习过的内容都整理下来,起码以后可以给孩子说,看看,虽然我不是个完美的母亲,但是在努力学习了。

书籍

孕期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西尔斯怀孕百科

★★★★☆8.4

西尔斯 等 / 2009 / 南海出版公司

西尔斯系列图书包括怀孕百科和育儿百科畅销几十年,通俗易懂,而且很权威,读起来轻松易懂。

这本书是以时间线为目录来写的,从怀孕第一个月,一直写到生产。不仅写生理变化,而且会写孕期心理变化。让孕妇知道孕期哪些症状是正常的,而不是一点风吹草动就要担心。

唯一的弊端大概是其中有些内容不太符合国情,比如分娩医生、助产士的选择。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听段涛聊孕事

★★★★★8.6

段涛 / 2017 / 人民卫生出版社

讲怀孕的书很多,但是多读几本会发现,每位作者的标准是不同的。

这时候你会犹豫到底该信哪种说法呢。毕竟不是能写成书就代表是权威的内容,一定要看作者是否靠谱。如果你去妇产医院看过大夫就会发现,即使都是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大家水平差异也很大。我曾在朝阳妇幼看过一个医生,她建议缺铁的孕妇使用铁锅补铁……(倒是能补,但是补的量可以忽略),而且还开了含有何首乌的保胎药。相比之下同仁医院的大夫给我开过孕酮,但是明确告诉我这个东西不一定有用。另外,还有一些医生的知识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过了,医生也要不断学习的。

段涛大夫是很靠谱的医生,他是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对一个问题存疑时,我会优先信赖他的观点。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涵盖了孕期常见的问题。读完之后会发现,很多担忧都不是必需的,而且可以少交很多智商税。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8.5

范志红 / 2017 / 化学工业出版社

孕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吃这件事了。吃得少了担心营养不足,吃得多了控制不了体重。缺钙、缺铁、血糖高这都跟吃息息相关。

好在范志红老师这本书把孕期常见的关于吃的问题都写清楚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备孕、孕期、产后的营养知识,不仅给出了一些参考的食谱,重要的是传达了健康的饮食理念,比如如何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如何计算食物的热量等等,打造好这套知识体系是终身受益的。

范老师是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副教授,她的书内容质量很高,我还曾买过她的营养日历送给家中的老人。

抚养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9.1

(美)斯蒂文•谢尔弗 / 2018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要说育儿上我花的最值的一笔钱,一定是买这本《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800多页售价53.4块,美国儿科学会一百多名成员撰写、审核而成,全书没有一句废话,而且一定是你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最权威、最新研究成果的内容。

如果孕期只能读一本书,一定是这本。

如果其它书的内容和这本有冲突,可以毫不犹豫地相信这本。可以说这本书养活了国内无数的育儿自媒体。

千万不要被它的厚度吓到,第一,普通人可以只读前半本,后半本是写一些疾病,不读也没关系。第二,这本书毫无难度,400多页几天翻完不是问题,没有晦涩的医学原理,但是却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本来就是为各个文化层次的家长准备的,所以毫无阅读门槛。

而且,这本书不仅讲解0-5岁孩子的基本护理,而且还传达出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教育理念。总之,新手父母几乎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和孩子相关的所有知识。了解书中的内容后,再遇到小孩排便、发热、喂养等问题,起码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不必恐慌,而不是一遇到大小问题就往医院跑。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8.4

崔玉涛 / 2013 / 北京出版社

崔玉涛被家长称为“崔神”,确实当之无愧。他应该是国内母婴这块做的最专业、用户量最大的自媒体,不仅值得父母关注,也可以作为一个商业案例来研究。

我是先读的这本书后读的美国儿科学会那本大厚书,如果觉得大厚书读起来耗时,也可以只读崔神这本书,相比之下,这本书虽然没那么全面,但是提供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案例,适合一头雾水的新手父母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书里,崔玉涛不仅会告诉家长答案,而是会把疾病的原理解释的很清楚,并且一点都不枯燥。而且作者作为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举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佐以理论知识,使人信服。

崔玉涛另外还出了很多本书,但是我只读过这本,所以只是觉得这本特别好。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婴幼儿睡眠全书

★★★★☆7.8

小土大橙子 / 2017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怀孕之前,从来没想到连小孩的睡眠都能单独成为一本书来研究……是的,这本三四百页的书只讲了一个问题,就是睡眠。

先说说优点吧,读过之后掌握了很多知识,比如奶睡是坏习惯、小孩需要接觉、小孩的睡眠周期和大人不同。书名叫“睡眠全书”,内容确实很全,从睡眠的环境、地点到自主入睡的培养,内容很全面,而且举了大量的真实案例。

缺点是书的逻辑很差,仿佛大锅烩,没有一根明显的主线,很厚的书读起来很冗杂。而且作者不是专业研究婴幼儿睡眠的,内容来自她所读过的书加上自身经验的总结,所以阅读体验不是特别好。

教养

教养这部分是个很大的话题,市面上的书太多了,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而且与各国的文化息息相关,比如美国强调个体,亚洲强调集体主义,西班牙强调父亲的参与,非洲重视孩子的生活实践。不仅跟国家文化相关,更是跟每个家庭的教育风格有直接关系,毕竟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场所。

因此我认为比起读讲方法论的书来学习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从根本上抓住问题重点,找到孩子的共性,然后再挖掘出自己家孩子的个性着重培养更重要。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父母,今天看到一个网上的天才儿童个案,明天看到隔壁家的孩子很优秀就盲目地模仿,不仅徒增焦虑,而且对孩子反倒毫无益处。

所以我的阅读策略是,先从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开始学起,打好基础,了解人类儿童的共有特点。然后寻找通用性较强的几本书了解养育的基本思路,最后有兴趣的话再寻找一些案例型的书籍作为娱乐。然后这才只是理论知识,真正考验自己的是如何在养育过程中应用到生活中。如果育儿之前自己没有提升,那么空有一肚子理论。

按照这个逻辑,我选的第一本书是国外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材。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第4版)

★★★★★9.0

[美]劳拉·E·伯克 Laura E. Berk / 2014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之前考心理学研究生时看过国内的发展心理学教材,觉得比较枯燥,而且内容有点过时,所以这次选择的是国外的教材。

不用一看到教材而且四百多页就头大,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作者在写的过程中列举了很多案例,而且还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其中的实验研究结果和案例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没有地域的局限性。

作者会详细提到每个年龄段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孩子始终是动态发展的,无论是外形还是心理,了解了世界范围内当前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样才能根据孩子当前发展阶段因材施教。这是一切养育的基石。

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0岁到青少年,下册是青年到老年。因为时间问题,目前我只读完了上册,读一读下册也许会对自己的了解也多一点吧。

理论的书只读了这一本,接下来是一些具体到方法的、实践性比较强的书。


下面这些书是我随机盲读的,但多多少少也有些收获: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8.5

约翰 戈特曼 / 2014 /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这是当时的笔记:低情商的父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吗?

笔记选段: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低情商的父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吗?要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起码父母要有很强的情绪感知能力,能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包容负面情绪,能为孩子划清yes和no的界限,更能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做到这些,本身也是高情商的表现。即使现在父母情商不高,也不必担忧,从现在开始关注的情绪并记录,这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了解自己的途径。这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仔细看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会发现这种谈话方式和心理咨询中的话术很相似,这不难理解,因为无论是家长和孩子,还是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首先要做到“共情”,所以了解对方此刻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的感受是被认同的可以被理解的,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这本书读的比较早,对我的启发算是比较大的。读完这本书,对自己的情商提高也有很大益处。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8.5

郝景芳 王立铭 童行学院 / 2018 / 中信出版社

这是当时的笔记:人工智能时代 该如何培养孩子?

笔记选段:

和国内的育儿书相比,这本书集合了国内外的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实验和结论,不贩卖焦虑,不是仅仅给出父母可执行的指南,而是从理论出发,以实践落地,从why到how有理有据,是真正的“科学育儿”。和国外的育儿书相比,国外我读过为数不多的一些育儿书都是单拎出一个观点,大量举例论证,而这本书写得很详细,以至于有点啰嗦。

国内育儿书籍质量参差不齐,这本书是少有的质量不错的,不是某个父母的经验论,而是真正的依据研究的“科学育儿”。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妈妈教的数学

★★★★★9.2

孙路弘 / 2014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当时的笔记:小学阶段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笔记选段:

书中作者用日记的方式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妈妈教他数学的历程,结合长大后多年数学老师的经验,再加上儿童学习的科学知识,既有实际案例,又结合生活,读起来很开阔思路。

在作者笔下,数学绝不是鸡鸭同笼这样脱离实际的学科,而是可以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收电费、量体温、择菜过程中都有数学的身影。小学阶段家长教育的关键关键在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兴趣,这比只盯着成绩更重要。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多是开阔思路,以此为标准来实践还是太难了。而且娃上小学对我来说还很遥远,所以参考意义不大。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

★★★★★9.1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 2012 / 中央编译出版社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全脑教养法

★★★★★8.5

丹尼尔·西格尔 / 2013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前面读了一些育儿书后,发现之后读的这些核心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无非是要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和孩子共情,再加上我还没有养育的实践经验,无法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所以看的这两本印象都不深刻,基本上都是看完后觉得挺有道理,但仅限于此。

APP

市面上做母婴APP的产品挺多的,我用过的有三个柚宝宝、育学园、丁香妈妈。

柚宝宝有论坛,可以和其他人交流。但很容易被其他人的帖子吓到,各种胎停育让你不由得胡思乱想。而且其中有很多愚昧的知识,比如“吃草莓会导致流产”这样伪科学的内容。总的来说不是很推荐。

丁香妈妈内容很权威,也有很多系统的课程,但是大多都是收费的。而且估计做的时间还不太长,内容不是很丰富,所以下载下来观察一下后就卸载了。

育学园是我孕中期后用的比较多的APP,花了199买了18个月的会员,还加了会员群。不过我觉得这个会员不值,因为非会员也能看到APP上大部分内容,上面的内容倒是挺实用的,没什么伪科学,质量不错。而且有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记录胎动、记录孩子睡眠、记录孕期体重等等。

比起APP会员,育学园会员群价值很大一些。加群时还是孕中期,幸亏在群里旁观了其他新手妈妈各种讨论,让我对新生儿护理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之后带着别人的问题再去看一些育儿书,学习的效率更高了。群里妈妈们素质都比较高,不仅可以互相解答问题,还能一起吐槽一起抱怨,讨论气氛挺好的。

公众号、微博

公众号

崔玉涛的育学园”适合孕期和产后关注,写到这里,觉得自己像是“崔神”的自来水。公众号比APP的内容审核更严格一些,遇到问题可以用关键词定向搜索,比如“湿疹”“疫苗”。

孕期可以关注“段涛大夫”,善用关键词搜索。

drpei”儿科裴医生可以酌情关注。他本人严格反对中医,有些观点可能部分人接受不了(比如关于新冠肺炎需不需要戴口罩问题)。

儿科医生孔令凯”,不是原创,但转载的内容质量都很高。开奶的几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微博

鲍秀兰诊室”由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鲍秀兰奶奶运营,会回答很多家长的提问,内容很权威,全都是干货,善用关键词搜索。

张思莱医师”我没有关注,但是据说内容也很权威,可以了解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孕期   发展心理学   美国   儿科   焦虑   情商   睡眠   家长   父母   出版社   医生   案例   妈妈   孩子   作者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