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为小孩出生这件事,我做了很多心理和知识准备,尽管知道只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但是没想到第一个月还是比我想象中难熬。

疼痛

分娩之痛,让我的疼痛阈值大大提升,其它的痛再也不能打倒我了,但其它的痛也不容小觑。

小孩第一次吮吸乳头时,伴随着的是宫缩的痛,宫缩导致恶露排出,下体侧切缝线处也跟着痛。这种痛是母乳喂养者的必经阶段。

终于有奶了,然而迅速开始涨奶,夜里乳房涨得跟石头一样,发烫,不能侧卧不然碰着乳房疼得睡不着。也不好平躺,因为顺产后肛周也疼。

乳腺炎靠冷敷没能解决问题,请了通乳师上门,通乳师推拿着疼痛的乳房,疼得我嘴裂到脑门后,通乳师说,你真能忍,疼到这种程度才想着治疗。

通乳后,终于不涨了,小孩的吮吸姿势不对,乳头破了,每次碰着衣服都如刀割。抹上了早早准备的乳头膏,然而也没能缓解,结痂后皮掉了一层,总算是适应了这种疼。

虽然小孩只有几斤重,但是长时间抱着,手腕开始疼。有一天晚上我的手臂又麻又疼,在疼痛中入睡后一直做噩梦,梦到手臂被蛇缠住,吓得醒来,梦里都是疼的。好在这种疼痛没有维持太久,但估计随着小孩长大,这种疼痛还会继续出现。

睡眠

本来我就是渣睡眠,小孩出生后,半夜一哭,我的雷达瞬间就接收到。前几晚上还能靠着孩子刚出生的热情半夜喂奶换尿布,几天后,半夜一被哭声惊醒,脑袋里嗡嗡响。昨晚,抹黑起来时,感觉自己眼前一道黑影,差点又躺下。比起自己的睡眠状态,更担心小孩的。

之前听说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想着可以趁白天睡的时候我也补补觉,没想到遇上了一个睡渣宝宝。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新生儿一天一个样,在你辛辛苦苦以为摸到他的睡眠规律后,第二天他就变了个样。

刚出生的三天,他睡得昏天暗地,甚至不能自己醒来吃饭,担心他摄入不够低血糖,弹脚底板叫醒,他也只是闭着眼嘤嘤几声。

出院回家后的几天是黄金期,维持着白天2-3小时、晚上3-4小时一醒的规律睡眠,基本就是吃完就睡,睡醒再吃。白天即使大人在一旁说话做事也不会影响到他,我错以为自己养育了一个低需求宝宝。

不知道从哪天起,上午完全不睡,下午睡不睡随缘。而且睡着时不能有响声,不然马上会惊醒。只有晚上前半夜能够进入深度睡眠,后半夜就是扭来扭去唧唧咛咛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而且隔一会就要抱起来安抚,不然就开始睁眼大哭。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10-13小时,这其中还包含大量浅睡眠。都说新生儿是靠睡眠时间发育大脑的,这让人更焦虑了。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搜遍互联网如何哄睡,裹襁褓、白噪音等等试过来遍,然而他还是很难被哄睡。一听到油烟机的声音就瞬间止哭,所以有一天早上五点天还没亮,我搬着小板凳抱着他坐在厨房听着抽油烟机声等他入睡。若是不睡时候精神好也行,但是他总是打哈欠闹瞌睡,这种困得不行又睡不着的状态让人揪心。我只能祈祷,小孩一天一个样,说不定哪天他的睡眠就会变好了。

果不其然,过了一周左右,他的睡眠有所改善。这时候我才确信,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秉性,经过一个月的磨合,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会慢慢摸索出一套安抚他的办法的,他人的哄睡经验只能借鉴,有没有用随缘。

哺乳

孕期最担忧的事情之一是无法母乳喂养,所以提前储备了很多下奶知识。顺产后第三天才终于有奶,在此之前,虽然只有三天,但没奶这件事让我压力巨大,我终于理解了那些由于无法母乳喂养而焦虑的妈妈。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乳房这个器官很神奇:生育后经过小孩的吮吸自然就会产奶;初乳含有免疫因子,能增强小孩的免疫力;乳头上的细菌会成为小孩肠道的第一批菌落;根据小孩年龄的增长,奶水的营养成分会随之调整到小孩身体最需要的状态;根据小孩的吮吸情况,乳房会自动调整产乳量,达到供需平衡。如此智能,而且它的营养成分是配方奶粉经过这么多年研发都难以复制的。

开奶、追奶这些都大有科学,我觉得这些是孕妇孕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不然刚刚分娩完,会因为奶水不足陷入很深的焦虑。

我喜欢喂奶这件事,小孩躺在怀里,他的手扒在乳房上,大口地吮吸,咕咚咕咚地咽下去,时常因为吃得太快累得呼哧呼哧的。每天在喂奶这件事上要花费三个多小时,但是这三个多小时是少有的可以放松下来的时刻,也是唯二能够安抚这位哭起来惊天动地的小怪兽。喂奶的时候摸摸他的小手小脚,婆娑着他毛绒绒的头发,时间过得很快。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夜间喂奶比较痛苦,躺喂总是睡着,我不得不坐起来喂,又困腰又疼,披头散发抱着他垂着头一坐就是二十来分钟,感觉自己在黑暗中坐成一座雕塑。

产后心理

自认为孕前做足了心理建设,也储备了足够的知识,产后心态应该会比较稳定了,没想到月子里还是大哭两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伤心的事情发生。公婆和配偶全力配合照顾我和小孩,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而我产后身体恢复的也不错,产后12h就能下地走路,虽然一天吃五顿但满月后体重减得不少,只有鸡蛋大小的妊娠纹留在大腿上。

我提前了解了很多产后抑郁的症状和原因,以避免自己也陷入其中。

即使这样,还是会情绪崩溃。月子里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性格刁钻且敏感,看什么都不顺眼,再加上睡眠严重不足,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差。现在想想,这更多可能是激素导致的,月子期间心情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在小孩无休止的大哭中,情绪很容易崩溃。有一天晚上小孩连续哭闹2小时怎么都哄不住,黑暗中我又困又累又烦,某一刻失心疯一样冒出极端想法,想要抱着他狠狠地晃几下。意识到自己失控后,赶紧把孩子给了家人,自己转移一下注意力。千万不要逞强,适当地把压力分散出去很重要。

小孩生病大哭时,也很容易焦虑。刚满月去医院要抽90ml的血,护士把他的颈部血管露出,他撕心裂肺地哭(这时候必须哭不然血流不出来),我在一旁按着他的腿也跟着大哭,好在眼泪都流到了口罩里没被发现,但即使现在我打下这些字仍在流泪,恨不能替他去承受所有的痛。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我知道他这一生要经历的疼痛和挫折会很多,相比之下抽血的痛马上就过去了并不会留在记忆里,但我仍希望他能少承受一些疼痛,在父母的护翼下多生活一些时间。

坚定中的迷茫

孕期看了很多新生儿护理的书,所以对于新生儿常见病怎么处理早就很熟悉了,然而在遇到小孩的状况时,我还是不够理智。

孕期了解到,湿疹初期可以用保湿霜厚涂、不要捂着,后期如果有溃烂可以用弱激素类药物擦拭。但是小孩湿疹比较严重的那几天,我像无头苍蝇一样,又是去医院又是咨询朋友,换了一种消字号药膏、一种妆字号药膏,一种中药油,却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去医院开了百多邦才慢慢起效。

黄疸值大于17时要照蓝光,只要不是病理性黄疸,大多等着自行消退就好了,这是孕期学到的,当时很明确不打算喂小孩茵栀黄相关的药物。但是小孩出生的医院医生给开了含有茵栀黄成分的糖浆时,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明明知道会拉肚子还喂了下去。才一周多的小孩因为拉肚子哭得我和配偶两眼泛红,最终还是选择停药。但停药的后果是黄疸值虽然不高却迟迟不降到正常范围,抽血结果显示有巨细胞感染的可能性,我拿着化验单子疯了一样去不同的医院问诊,又在网上找各地的医生在线问诊,却总是得到坏消息。至今我还是没有遵医嘱选择喂利胆药,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怕因为自己的无知导致孩子遭罪,更怕因为自己的坚持导致小毛病酿成大祸。

为此我要吐槽一下。大家都说不要吃茵栀黄这个药会导致小孩肠胃损伤,都知道益生菌不是包治百病,但是三甲医院大多都会开这个药。这时候我更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循证医学,而不是医生的建议。

似乎在儿科这个领域,每个医生的知识之间存在壁垒,知识不成系统且不一致,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不确定。而医术高明与否和是否是三甲医院,是否是主任医师都没有关系。

另一方面家长大多都会为孩子的健康问题焦虑,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儿科医生见过的病例太多了,咨询每一个问题,他们都觉得这是小问题,三言两语就打发掉家长。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医生常常会给家长最坏的预期,去做一堆检查后,说这一项严重时会落下终身疾病,他没告诉你的是,那个概率是万分之一。

没有遇到医术和人文关怀上都让人满意的医生,即使仅仅是医术让人信服的也很少,这是我最近去了好几个三甲医院后的感受。

母亲的身份

妈妈为了我生孩子这件事操碎了心,孕期赶上疫情不能亲自过来,邮寄过来两大包小孩衣服、被褥。月子里来看小孩,带来的东西占满了半个客厅,普通轿车装不下用面包车拉来的,包括但不仅限于四箱柴鸡蛋、一百多个双黄咸鸭蛋、一百多个咸鸡蛋、一箱鹌鹑蛋、小孩棉衣服、几条夏凉被等等……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是这样的。看到小孩出生后全家人都为他的出生开心,想到自己刚出生时也是这样的,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

孕期在老家有一晚上腹痛,半夜下着雨我爸开车带我去医院,发现是虚惊一场安顿下来后,我妈才发现她的双脚穿的是不同的鞋。他们对我的爱,在我对小孩身上会延续下去的,也许这就是生育的意义之一吧。

我迅速地适应了自己“妈妈”这个新身份。每天中的一些时刻,我专心地抱着小孩,闻闻他身上的奶腥味,看着他脸上的绒毛,他的手紧紧地抓着我,对我露出生理性微笑。我称这些时间为“充电时刻”,注入我对他的爱,让这些爱支撑我度过前几个月的艰难。

生活中其它的乐趣都消失了,全部围着小孩转,常常会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会有回头路,但这条路总该有个头吧,起码有个拐弯也行。带孩子意味着你只能活在当下,当下是小孩的屎尿屁,是小孩的哭声,其它的都消失了。

但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这种他全部信赖我依靠我的日子能长一些,再长一些,他不是物品,是一个独立的人,但我却不想让他长大,无法想象有一天他会结婚会成家。

我相信,“妈妈”是我众多身份中的一个,我不仅是我孩子的妈妈,还是我父母的孩子,是我配偶的妻子,是我朋友的朋友,更重要的,我首先是我自己。

我不会为了他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更不认同妈妈的身份默认为牺牲,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付出时间和精力换取快乐,是等价交换,不是牺牲。以孩子为借口放弃自己的生活,孩子只是挡箭牌,是遮羞布。

等度过这段时间,我仍旧能拾起喜欢的事情,眼下的生活只是暂时的。

但另一方面,必须要承认自己并非全能的,逐渐加深的颈纹、黑眼圈、脱发,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做生孩子的选择时就预想到的代价。妈妈不是超人,是承受代价的普通人。


总而言之,第一个月就这样熬过去了。多亏家人靠谱,安稳度过,我相信随着孩子长大,我对他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对自己妈妈的身份也会得心应手。

孩子满月了,我在一个月之间老了十岁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他一生要度过960个月,人生中第1个月和第100个月,第900个月,从时间维度上看都是一个月,但是意义和密度却完全不同。第1个月,他在学习这个新奇的世界,指数级地生长。第900个月,他的生活可能一成不变。

众生皆是如此,地球上的60多亿人都是这样从新生儿被呵护着成长的,而我的小孩只是其中一员。

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是早产儿,小马驹生下来就会站立,但是人类幼崽连放屁拉屎都要学习,肠胃、视力和其它器官都未发育成熟。

这么看来,智人能存活下来还是很厉害的,不仅存活,我们还掌握了工具,会用火,有语言,有艺术,简直是弯道超车了。以前,作为人类一员,我有点不情不愿(但也没得选),现在看着自己的幼崽这样长大,只想说一句,人类赛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孩子   月子   乳头   孕期   新生儿   满月   产后   乳房   焦虑   睡眠   疼痛   小孩   晚上   医生   妈妈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