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不跳楼”成为了父母教育孩子成功的方式之一。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频发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也应引起家长们的警惕了!


01


似乎在近几年,孩子们选择跳楼等一些自杀的方式越来越频繁。


在12月15日,一条微博热搜#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真令人感到难受


而这张字条,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最美好的年华留下最后一个印记。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我不得不说,我活得太累了。”


留下这封绝望的字条后,这个孩子选择跳楼自杀了... ..


自杀,成为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


又是什么压垮了孩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02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平均每1分钟就有2个孩子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都在无形中的提醒着我们,孩子到底怎么了?


一个9岁女孩给妈妈发微信,说老师布置的作文她来不及写。


妈妈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并没放在心上,只是催促她尽快完成作业。


但,女孩留下了一句对自己的质疑: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之后,在紫色字条上留下“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从窗户跳楼身亡。


在微博上,作家叶倾城分享了身边孩子跳楼自杀的原因。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因为,玩手机被妈妈没收,选择了跳窗


因为,书本被爸爸撕毁,选择了跳楼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教育蓝皮书和《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教育蓝皮书中。


搜集了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结果显示孩子们选择自杀的理由:


父母的离异家长的批评同学的欺负教师的行为学习的压力… …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而这些理由,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不足以沉重到无法接受。


但,对于孩子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能看到仅仅只是导火索而已,但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孩子真正需求。


03


她叫林茉莉,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后跳楼自杀了


在之前,茉莉的父母、妹妹、老师,都没曾察觉她的自杀征兆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面对女儿的死亡,茉莉的妈妈始终想不通为什么那么乖巧聪明的女儿要自杀。


毕竟拿了重点高中的通知书,未来肯定会有大好前程。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而面对女儿的自杀,好强要面子的母亲对外宣称是“失足坠楼”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还将女儿的死亡推给身边所有的人,但是她唯独看不到她自己的问题。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为什么茉莉的妈妈会如此的偏执?


为了调查女儿自杀的原因,茉莉的妈妈借助高科技读取孩子过往的记忆。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面对茉莉的记忆,那些画面开始将真相一一浮现。


在茉莉小的时候,妈妈问她:


“你长大以后想要当什么?”


茉莉:“我要当收银员。”


妈妈:“怎么那么没出息,要当会计师”。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在教室里,茉莉妈妈不断炫耀茉莉的成绩优异。


觉得茉莉的优秀源自于妈妈的投资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考试第一名,茉莉的妈妈从来都没有表扬她


而是告诉茉莉:


不要骄傲,没有我这样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考试成绩不好,茉莉的妈妈没有安慰,只有对女儿的冷漠和失望


而是告诉茉莉:


“这些是我省吃俭用的钱,你好好念书,不然就不孝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那茉莉呢?


她面对这样的母亲,她选择的是把一切都埋在了心底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看着茉莉的记忆,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闪过。


茉莉的妈妈才意识到:


原来真正害死茉莉的凶手是她自己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茉莉无论经历了多少母亲言语上的冷漠,行为上的控制。


她总是期许着母亲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哪怕付出死亡的代价。


因为,茉莉最想得到始终是父母的鼓励和认同


04


其实,家长也并不知道孩子有自杀的念头,他们往往更在乎孩子基础的需求:


身体是否健康;学习是否优秀;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他们倾尽所有的爱给了孩子,但往往找不到源头在哪。


由于内心的需求长期被忽视,就会引发极度的不安和矛盾。


最后,孩子无法承受不断撕扯,信念逐渐消亡,从而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更何况是在日积月累的压力下,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悲剧就会发生。


想要真正理解孩子心理,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郭士顿博士:


倾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眼睛、脑和心都在听。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选择最佳的时间和地点,开始倾听孩子的内心。


最好是和孩子独处的时候,在安静舒适,不易被打扰的地方。


用眼睛倾听,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


当孩子害羞、心虚时,会下意识地避开眼神地交流;

当孩子不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会连连摇头;

当孩子生气、失望、害怕时,会哭泣。


用耳朵倾听,聆听孩子的声音情绪。


当孩子支支吾吾时,可能是孩子产生恐惧、悲伤、紧张的情绪;

当孩子一言不发时,可能是孩子产生沉思、沮丧、委屈的情绪。


用心和脑倾听,做出恰如其分的回应。


我们要随着孩子诉说的内容,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和身体语言发生变化。

家长表情和眼神不宜过于严肃、不过严厉,适当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


当我们真正的用眼睛、耳朵、脑和心,认真去倾听孩子。


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自己被关爱,才会真正的向我们敞开心扉。


又有孩子跳楼自杀,什么时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楼,就算成功了”?


如果平时多倾听孩子的声音,遇到事情后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给一点足够孩子的时间诉说,家长就事论事,不辱骂,不动用武力。


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充分尊重、关爱、理解孩子。


也许,这一切令人悲伤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孩子   蓝皮书   导火索   字条   茉莉   耳朵   眼神   内心   情绪   家长   母亲   表情   父母   女儿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