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小斑出生后,我看过的育儿书可能比他的身高都要高了。这些道理是我从育儿书和养育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1.亲子关系是一切根基

不必刻意去培养亲子关系,大部分父母天生就有爱孩子的本能,只要去维护它,不去刻意破坏它,就能和孩子拥有亲密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与爱,这是一切沟通的前提,如果根基不牢固,双方处于无法沟通状态,那么一切育儿的术都毫无用处。

不必特意为了培养亲密关系而去做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亲子这面大墙添砖砌瓦。

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2.一时犯的错不会让亲子关系破裂

没有完美的父母。有时候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没有耐心时朝孩子吼叫,过后会有自责感。偶尔这样的行为没关系,要允许自己犯错。因为亲子关系的根基足够牢固,不会因为一时的矛盾而破裂。

而且这样的时刻是一个给孩子示范如何处理错误的机会,关键是要诚恳地向孩子认错,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被允许的,大人也会犯错。

3.孩子的自信不是靠夸出来的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流行赏识教育,很多书中都告诉家长要夸奖孩子,所以一些家长把“你真棒”挂在嘴上。

其实自信心靠的是孩子凭自己的能力不断克服困难做成一件事获取的。成人也是如此,每天对镜子说一百遍“我是最棒的”,不如踏踏实实做成一件事。即使是再小的事,做好后获得的成就感累积起来,也会给人自信。

4.孩子的专注力不需要刻意培养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靠培养的,是靠保护的。

孩子刚出生后,世界对他来说过于复杂,对成人来说正常的刺激,对他来说会过载。所以孩子不需要很多的玩具淹没他,不需要和大人时时刻刻互动,他也需要很多安静玩耍的时间。

有时候孩子在专注地玩,大人为了证明自己在陪他强行去逗他,反倒会打断他的注意力。

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满足孩子的需求。

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5.预防大于治疗

这个概念是大学时老师讲第一节课时提到的,我印象很深刻,其实也适用于人类幼崽。

比如一些婴儿会面临便秘的问题,好多家长为孩子拉屎这件事操碎了心,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顺利排便。其实只需要提前学习一些辅食知识,合理搭配食物,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搭配食材这件事比治疗便秘简单得多。

比如1岁多的小孩喂饭要追着吃,最后饭没吃几口,家长心累。那是不是可以从喂辅食那天起,就让他坐在没有玩具的餐椅上,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比如2岁的小孩非要玩手机不给就闹,一开始就不要那么早接触手机,不要让他知道手机很好玩,这个年龄的小孩既不听道理又没形成自制力,本来就不该接触手机的。

总的来说,就是在坏习惯形成之前,在生病之前,就把坏习惯或者病因拦截下来。毕竟预防问题比解决问题简单。

6.分清楚“禁止”和“建议”的界限

不可能事事做到完美,不然自己会很累,孩子也会觉得不自由。

所以心里要有个界限,在“禁止”的区域里,事情是严格不能做的,否则会危及生命。在“建议”的区域内,是最好做到,但做不到也没关系。

禁止给婴儿吃坚果,禁止让婴儿嬉戏打闹时进食,禁止单独把婴儿放在洗澡盆。这些事情毫无例外,因为无法承受这些事情带来意外的后果。

建议不要给1岁前的孩子吃盐,建议孩子每天能晒一会太阳。有条件的话这样做得更好,但是实在做不到也没关系。

7.爱孩子不会惯坏孩子

很多家长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举个例子,小孩子都喜欢blingbling的玩具,但很多那样的玩具在成年人看来都很丑,所以会特意给孩子买自己觉得好看的、高级的玩具。

我觉得孩子要什么玩具,如果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那就给他买吧,孩子开心最好啊,大人无法替孩子喜欢任何玩具。

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会惯坏孩子,不给孩子设立规则才会。

比如,要教会在图书馆、火车上这种公共场合不能打闹,给别人带来困扰要说对不起等等。如果不教这些规则,是在培养熊孩子。

爱孩子和惯坏孩子,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

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7.孩子不会故意惹怒你

孩子不会故意惹怒你,除非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力,而当他试图通过惹怒你来引起你的注意力时,说明你对他的关注太少了,应该反思自己了。

比如,辅导作业时候家长总是烦躁,孩子不是故意不会的,而是他真的不理解学不会。

如果提前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额叶未发育成熟,抽象思维没有形成,可能就会理解孩子了。

8.错的永远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孩子会做错一些事,大人觉得很失望。任何时候,对孩子失望时,都不要忘记,是自己的教育导致了这种结果,因为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对世界的认知都是来抚养者。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是啊,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啊,也许出生时就决定了他的反社会。那就对了,这个反社会人格是从基因中来的,基因还是来自父母,所以原罪还在父母那里。当然,基因突变的除外。

看完100本育儿书后,我总结了十条真理

9.家庭教育不是万能的

我始终认为,基因遗传的作用大于后天培养,但后天培养能让天资优异的孩子如虎添翼。

孩子是不能量化的,但为了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清晰一些,我举个极端的例子。

假设小孩A的天资是50分,中产阶级的家庭使劲砸钱,他的成就达到70分。

小孩B天资是70分,生活在无法上补习班的贫困家庭,但还是可以上学的,他的成就达到了80分。

小孩C天资是90分,但由于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大山中,从未上过学,最终他的成就是20分。

小孩D天资是80分,生活在可以给他提供一切学习资源的优渥家庭,最后他的成就是90分。

综上所述,天资平庸的人再努力也赶不上天资优越的人,但天资优越的人如果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基因也无法得到表达。

因此,家庭教育不是万能的,不去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家庭要为孩子创造教育环境,这一点是必要的。

10.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乐观的态度、稳定的人格、善良的品性、坚韧的性格更重要,对我来说永远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书后   天资   根基   基因   注意力   真理   婴儿   大人   小孩   成就   家长   父母   需求   玩具   建议   孩子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