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维》: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上游思维》: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向上游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一次又一次被动应对问题,而是应该真正谋求治本。

有这样一则寓言:

你和一个朋友正在河边野餐。突然,你听到河里传来一声喊叫——一个孩子快要淹死了。你们俩不假思索地跳进水里,抱起孩子,游向岸边。你还没缓过来,就听到河中又传来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你和朋友只好又跳回河里救她上来。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又一个在水里扑腾的孩子……再来一个……紧接着又是一个。你们俩都来不及救了。突然,你看到你的朋友钻出水面,上了岸,似乎要离你而去。“你上哪儿去?”你问。朋友答道:“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小孩子扔进水里的,我要去把他打一顿。”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知道上游思维是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去处理,而不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中都强调这点,具体工作方法叫做根本原因分析,有很多工具来支持这种工作方法,比如鱼骨图。

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找到问题产生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再让问题再次发生,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倾向于被动应对,应用了上游思维去工作反而不是很突出,工作业绩得不到更高的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下游行动非常狭隘,寻求立竿见影,也更清晰明确。而上游努力所涉及的范围则更为广泛,收效缓慢,也相对模糊,但一旦奏效,就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带来大规模持久的积极影响。

出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得到工作绩效肯定。但是上游行为虽然预防了问题的发生,但是工作结果没有明确的表现,收效慢,时间长,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书中讲到了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

有两名警察,一名警察在执勤的过程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站在一个事故高发区的街角。因为司机看到她在执勤,就会更加小心地驾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预防了碰撞事故的发生。另一名警察则躲在拐角处,以违反禁止转弯的规定为由没收车辆。这名副局长认为,前一位警员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但事实是,只有后一位警员会得到嘉奖,因为她手里的一大堆罚单可以证明她所付出的努力。

上游思维的核心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换句话说,系统性地减少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危害。

这是在实际工作中上游思维很难被推广的原因。上游思维做了很多准备和预防工作,工作过程中会因为这些准备预防工作防止问题发生。但很难评估出预防工作和工作过程的顺利关联程度。

上游思维的工作方式实实在在对工作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避免犯错误,节省成本。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利用上游思维来改善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来利用上游思维改善工作质量呢?

可以通过在工作计划中进行风险分析来实现上游思维的应用。风险管理也是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风险分析结果,要做风险预案和风险储备。留有一部分资源来预防风险发生。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资源用于预防风险,这部分资源消耗要远远小于问题发生后,处理问题消耗的资源。

上游解决方案与下游行动并不是矛盾的。书中的描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能说上游解决方案就一定是正确的。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就此放弃下游的行动,毕竟在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有人前来营救我们。问题在于,我们的注意力出现了严重的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实实在   思维   警员   河里   下游   摇篮   根源   消耗   警察   风险   过程   发生   孩子   朋友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