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课多丨孩子喜欢上网就是网瘾?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我们的生活现在已经与电子产品及网络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交通、饮食、购物、办公等各个方面。现在微信、淘宝、打车、外卖等软件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网瘾,也越来越多。

有课多丨孩子喜欢上网就是网瘾?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了解和识别网络成瘾

网瘾实例

小虎(化名),男性,13岁。小虎从小身体健康,未得过什么大病。小学学习很好,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小学期间也间断上网,时间很短。因考上了重点,小虎要求买一台电脑作为奖励,所以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当时正在暑假期间,小虎上网时间逐渐增加,甚至忘了吃饭,而且主要在玩游戏。开学以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父母加以阻止,并要求他减少上网时间。刚开始一周还能坚持,以后又故态重演,甚至作业不能完成。所以在小虎上网时间过长时,父亲强硬制止,他异常不满,以摔东西、绝食来抗议,最终以父母妥协而告终。以后上网时间更长,父母的组织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发展到父亲阻止而引来双方动手。而且脾气暴躁、不与父母沟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淘汰又舍不得扔的手机,扔给了孩子,或为了显示对孩子的疼爱,就给孩子买手机、电脑等产品。但是孩子拿它们的用途与家长的初衷完全不同。

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不健康地、病态地、强迫性地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上网操作时间失控;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产生了依恋性。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网瘾诊断标准

1.整天想着网络上的活动

2.多次无法控制上网的行动

3.需要更长的上网时间才能满足

4.产生焦虑、生气等情绪,并需接触网络才能解除

5.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自己原先的期待

6.持续地想要将网络活动停止或减少,或有多次失败的经验

7.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的活动上或离开网络上

8.竭尽所能来获得上网的机会

9.即使知道网络对自己造成心理或生理的问题,仍持续上网

网瘾五种类型

1、网络性成瘾:被网页与性相关或情色内容吸引

2、网络关系成瘾:沉迷于虚拟的人际关系中

3、网络强迫行为:沉迷于游戏、赌博、购物

4、网络资讯超载:沉迷于资讯搜索与收集活动

5、网络操作成瘾:沉迷于电脑操作与功能探求

注:4和5如果进行合理引导和培养,将来可以转化为电脑专家等,但要注意其黄金期为18-25岁。

有课多丨孩子喜欢上网就是网瘾?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通过对网络成瘾的了解,相信大多数孩子只是“乐在其中”或比较迷恋网络,还没有达到成瘾的地步。各位家长觉得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络,原因大概有哪些呢?

孩子迷恋网络的内心需求

孩子的情绪:压抑、孤独、不安、绝望

亲子关系:疏离、控制、暴力、淡漠

父母的情绪:暴躁、情绪化、焦虑、冷漠

父母的关系:疏离或过于紧密、控制、暴力、淡漠

自我关系:外求、内外标准不同、不接纳

案例一

初一女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也常常不写完,总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新手机。手机被发现和没收后,又会买新的手机。妈妈感觉很疲惫,每天回家都要像侦察兵一样“工作”。

小学前都是奶奶过来帮忙带的多,妈妈和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在家时间少,妈妈周末还常常加班,很少有交流时间,现在妈妈被迫辞职……

案例二

初三男生,不想学习,爸爸多次和儿子促膝谈心,并寻求多方面帮助,但都没有起色。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无所谓,不写作业,到家吃了就睡,爸爸心急如焚。

上初中以前都是爷爷奶奶带,成绩很好。爸爸给他找了一个好中学,之后的一年半里,孩子的成绩都还好(因为是好学校,好学生多,所以孩子在学校的排名就很一般了),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成绩就下降了……

有课多丨孩子喜欢上网就是网瘾?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如何让网络与生活和谐共处

1、上初中的孩子本身的学业压力在加大,家中多增加点轻松的氛围,比如早上在孩子刷牙、洗脸、吃饭时,可以放些轻松愉快的音乐。

目标:改变沉闷的环境,就会让人心情低落、压抑的状态好转,不容易发生争执。

2、每天利用零碎的小时间,如吃饭、送孩子的路上等,和孩子聊点学习以外的有趣的事。尽量只做倾听者,不评论,如果实在觉得孩子说的内容让您觉得无法忍受,可以将评论转化为“我很好奇,如果(某种情况)…那不是就…(可能发生的结果)”。

目标:不只聊学习,改善孩子抵触学习的状态,孩子如果可以开口说话和被倾听,这里的“刺”就会逐渐消除。

3、利用节假日的空余时间,陪孩子一起上网,提前约定好时间,由孩子选择玩什么,家长可以陪着一起玩。

目标: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接触的内容,让孩子从正确的渠道来了解性和身体发育的 过程以及两性的话题。

4、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对于过程和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让孩子更加自信。

目标:孩子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

5、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状况,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优点,选择合适的同伴交往。

目标:孩子在学校有两件事很重要——学习兴趣靠鼓励和自信,同伴交往靠吸引和选择,有了相互鼓励的同伴,孩子会更愿意学习。

6、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机会和条件,启发孩子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事,和将来的发展大方向相结合,协助孩子逐步规划他的目标和人生。

目标:孩子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他就更愿意往前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孩子   作业   网络   同伴   自信   情绪   爸爸   家长   正确   父母   成绩   目标   妈妈   关系   时间   喜欢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