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让所有妈妈心酸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亲,反而和别人亲。

琦琦妈妈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琦琦5岁了,奶奶负责孩子每天的饮食起居,而琦琦妈妈每天下班后也会陪玩,她一直试图做孩子最好的玩伴。一天,妈妈与奶奶偶然间同时受伤了,而琦琦第一时间跑过去安慰奶奶,帮奶奶查看伤口,妈妈却没有得到琦琦的关注。

一、为什么孩子与父母不亲,反而与祖辈亲?

1、谁和孩子一起睡,孩子就和谁更亲

晚上是孩子心理防线最低的时刻,同时孩子的嗅觉也比较灵敏,孩子在熟悉的气息和气味下入睡,会产生安全感。如果孩子一直和妈妈睡,那么来自母亲的气味会让孩子睡得更安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把安抚物当成宝贝的原因。如果孩子一直跟着祖辈睡,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则来自于祖辈,所以和祖辈更加亲密。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2、谁与孩子互动多,孩子就和谁更亲

互动不仅是陪玩,还包括养育、照料、陪伴、沟通等,依恋关系就是建立在这些互动基础之上,自然谁与孩子互动的形式更多、程度更深入、时间更长,孩子就和谁更亲。

3、谁能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孩子就和谁更亲

有些妈妈虽然与孩子互动的更多,但孩子却和爸爸或祖辈更亲,因为孩子经常能在与妈妈的互动中感受到不耐烦、愤怒、咆哮或被控制,而与爸爸或祖辈的互动虽然不如与妈妈的时间长,但却能获得更多的归属感与快乐,感到更多无条件的爱,所以孩子会和他们更亲。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二、父母如何提升亲子关系?

1、真心享受你和孩子的互动,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会比较敏感,也善于观察,他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出身边大人的情绪。所以每每父母与孩子互动时的心态与状态就尤为重要,你是无奈不情愿、心有旁骛、带着苛求或强烈目的性,还是真心享受亲子时光、开心愉快、全情投入,孩子都能感受出来。

想要提升亲子关系,在互动中就要带着享受陪伴的心态,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心思,即使是孩子给我们制造麻烦,我们也要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养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问题和麻烦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闯过的关,你在TA闯关时给予助力还是打击都会影响亲子关系。如果你实在无法控制好自己情绪,不妨选择在自己心情和状态好的时候,给予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而非更多时间的陪伴。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2、满足孩子的这四项根本需求

孩子普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在追求这四项感受: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和力量感。如果孩子的这四感被较好的、以正确的方式被满足,不仅会有效提升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形成更健康的人格。

(1)安全感

当身为婴儿的TA每次啼哭时能得到你及时、正确地响应(并非惟有抱才是正确响应),当孩子感到害怕、惊恐时能得到你的鼓励或帮助,你和伴侣能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并始终保持相亲相爱的状态,这些都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2)归属感

归属感是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感受到家是温暖的避风港,能感受到亲人的包容接纳、呵护扶持、理解关爱。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便要正确地表达爱,爱不仅需要被孩子感知到而且正是孩子需要的那一种。每个人对爱的需求形式是不同的,爱的语言有五种形式,分别是:肯定的语言(鼓励)、高质量的陪伴、服务的行为(帮助、合作)、接受礼物、身体接触(拥抱、亲吻)。每个孩子都有1-2种最喜欢的爱的形式找到你的孩子最喜欢的那种并使用它,如此在传递爱的道路上才能同频。父母最常见的认知误区就是:用自己最喜欢表达爱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爱,结果孩子不但没有接受,反而认为父母不够爱TA,而父母则认为孩子太矫情、不好带。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孩子一切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孩子无意识的错误观念或动机,家长不能第一时间去指责、惩罚、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应去解码孩子不当行为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而这些不当行为真正被解码后,答案要么是孩子的适龄行为、要么是孩子在寻求关注或权力、要么是在报复或自暴自弃,而这些行为真正的原因并非孩子故意制造麻烦,而是自己深陷在麻烦中,等待家长以爱、陪伴、理解和支持去解救自己,去教会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3)价值感

价值感,是孩子觉得自己被需要、有价值。为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和存在的意义,父母可以常常跟孩子表达TA的重要性,如:因TA的诞生给家庭带来的积极变化、一些活动因TA的参与产生了更好的结果、父母非常需要TA的帮助和建议等。同时,可以经常委派给孩子一些家务,让孩子在自己有贡献的行为中感受到价值感。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4)力量感

力量感,是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达成目的和愿望。当孩子能自己坐稳、独自行走、独自吃饭时会感受到拥有力量感,因为他们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动;当孩子能把积木垒高、能给娃娃穿好衣服时,会感受到力量感,因为他们觉得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意志。

力量感的获得需要有大量的练习作为基础,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父母在培养孩子力量感时,一定不要嫌弃孩子在制造麻烦、帮倒忙,的确很多事情家长自己做反而更高效、结果更好(如家务),但我们不能因此剥夺了孩子不断尝试和练习的机会。同时,家长更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将较难的动作或技能拆解步骤,分解动作的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每一次尝试时都能体会到小成功,才能积聚更多的力量感和自信心。

孩子与父母不亲、隔辈更亲?满足孩子这4项需求,强化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和你在一起时,能充分的感受到这四项感受,那么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比较亲密,有哪个孩子不愿与这样的家长待在一起呢?尤其是职场中的父母,不要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时间内更重视管教,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管教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当孩子这4项需求被满足候,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变少。当孩子经常行为不当时,反而父母要思考是否是自己的管教方式出现了问题。

3、寻求长辈的支持

父母可以和长辈坦然的谈谈这个问题,表明你对强化亲子关系的渴望,并和长辈商量一下强化亲子关系的对策。如请长辈经常在孩子面前表达父母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当然,作为长辈也应该懂得渐渐地得体退出,将孩子的养育和管教的职责还给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父母   孩子   祖辈   归属感   长辈   不当   安全感   奶奶   麻烦   家长   形式   需求   力量   妈妈   价值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