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跳出了问题,怎么跳才科学?

跳绳作为一项健体运动,对骨骼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从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身高备受关注的今天,不少青少年选择通过跳绳来促进身高增长。

但在跳绳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科学的方法,避免发生损伤。近日,就有新闻报道,一母亲为让女儿长高,逼其每天跳绳3000个,最后导致女儿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什么是胫骨结节骨骺炎

胫骨结节骨骺炎,又叫Osgood–Schlatter 病,简称OS病,是小腿骨(胫骨)近端生长板(骨骺)的水肿和炎症。青少年容易出现胫骨结节骨骺炎,因为此时骨骺没有闭合,反复跳跃导致髌腱反复牵拉胫骨结节,会损伤骨骺,引起疼痛肿胀的症状。

骨骺是骨在发育过程中软骨中出现的骨化点,大部分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于骨骼末端的骨骺处。骨骺强度较弱,容易受伤。OS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大部分OS病会自愈,症状也会消失。

即便如此,我们在进行跳跃等运动时,仍然需要坚持科学正确的方法,避免其他损伤出现。关于因跳绳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的情况,足部健康与鞋研究中心的专家提醒:跳绳需要控制量,且在跳绳时要穿抗震力强的运动鞋,并选择平坦的地面。

跳绳跳出了问题,怎么跳才科学?

如何科学地跳绳

1、选择平坦的地面

最好选择铺木板的室内体育馆、塑胶跑道、橡胶垫等,避免在灰尘多或有砂砾的场地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进行跳绳运动。

2、坚持跳绳前后的热身和拉伸

跳绳前需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运动,肩膀、手臂、手腕、脚踝等要活动开。跳绳后需拉伸各部位的韧带,有助于缓解运动后的疲劳感。

3、选择适当的时间

为避免引起身体不适,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绳。

4、运动量需循序渐进

切忌盲目跟从他人的运动计划,运动量根据自身的体能而定,练习需循序渐进。跳绳开始时,速度要由慢到快,随着坚持时间的增长,可以逐渐提高跳绳的速度。

5、保持正确姿势

尽量用脚尖着地,身体微微前倾,膝盖微弯,减少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6、选择抗震力较强的运动鞋

跳动时的反作用力,可能会影响脊椎、脑部,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穿抗震力较强的运动鞋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的冲击。

除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跳绳等运动之外,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护足运动来舒缓足部、腿部肌肉,避免因长时间不运动而造成损伤。

跳绳跳出了问题,怎么跳才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科学   胫骨   运动量   生长发育   脚踝   循序渐进   骨骼   平坦   膝盖   运动鞋   损伤   青少年   地面   身体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