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总抱怨“不公平”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

前几天在我们老师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个内容:两个小朋友做隔空对打的游戏,不碰到对方的身体,只是做对打的动作,一方做打的动作,一方做躲闪的动作,最后被打倒在地。


有一组小朋友,做躲闪动作的那个孩子什么时候都不倒地,一直坚持着,另外的小朋友愤然地说:老师,这样不公平!


1、公平“敏感期”的到来


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在8、9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最爱说的就是“不公平”。他们似乎处在追求公平的“敏感期”。


所有的规则和活动到了他们的认识中,首要跳出来的判断就是公平吗?而教育戏剧是个团体性的课程,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集体或者分组完成的,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就会特别容易激发孩子们社会性认知这个部分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自己和他人作为有情感、有动机以及有目的主体的认识。(概念出自《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一书)。也就是说,儿童从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认识中,这个社会性的部分其实就是在群体中,如何看待、解决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为何孩子总抱怨“不公平”


2、满足孩子发展社会认知的需求


到了儿童中期的孩子们(儿童中期是指6、7岁到11、12岁的年龄段)达到了在集体中参与活动的能力。一旦有了这个能在集体中的能力,那么发展社会认知的需求自然就会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孩子都会试图在群体中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寻找,包括积极地参与活动、在集体中刻意的表现自己的存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得到重视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表现。


而在对群体的认识中,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认识。然而,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只是处在社会认知发展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发展完善,所以,他们对公平、公正、规则这些概念的理解是简单、直接、纯粹的,是初始阶段的,甚至是一种心理感觉的需求。因为在群体中,只有公平才能使每一个人都有存在感,只有公平才能使每个人在群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为何孩子总抱怨“不公平”


3、公平可以通过规则实现

如果不公平的话,就会“有你没我”或者是“有我没你”。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在儿童8-10岁这个阶段,他们从服从权威中走出来, 开始意识到与同伴交往的社会关系 ,所以,不再把规则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看成是同伴共同约定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不再按是否服从权威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而是以是否公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公平的就是好的,不公平就是坏的。”


正是因为我们了解儿童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中,所以在课堂上,为了帮助他们发展社会认知,老师在日常的课程中会首先做到在课堂上尽可能避免不公平的事情。


比如做活动时,会让所有的孩子事先商量规则,如果是老师制定的规则,那么也是从公平的角度考虑的。孩子们在课堂中拥有的机会是均等的,同时,他们有机会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是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规则的执行者存在的。老师们会尽可能的在活动中避免出现规则上的不清晰,给孩子提供一个符合他们成长的环境。


为何孩子总抱怨“不公平”


4、接纳孩子追求公平的状态

其次,老师要特别接纳这种状态。我在和老师们讨论课堂状况的时候问老师:“如果你们遇到总是觉得不公平的孩子时会如何处理”?老师说:“孩子们就是这样的状态,没问题!完全可以理解。”这让我感觉到他们的态度特别接纳。


我说:“如果你接纳孩子,孩子会怎么样?”她们说:“就是闹一会儿情绪,然后很快就会投入活动中。当然如果真的是规则的不公平导致的,我们会马上调整。他们只是在这件事情上特别敏感。只要接纳他,他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和不满的情绪有一个地方让它能够宣泄出来、说出来。”


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孩子能这样被接纳,那么他会将注意力放在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和发展上,而不是对抗环境和成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可以逐渐的认识到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有没有绝对的公平?是大家都公平还是某些人公平等等更加深入的价值观认识。发展本身是为了发展出对公平这个价值观的认知,这个过程是个心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头脑上的认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就不再说公平的事情了,他们发现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存在,在关系中,人们都有付出和获得,但是做到完全的对等是很难的。一旦他们理解了这一点,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的包容,因为产生了理解、认识,所以才会更有包容心。其实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个人理解了某些事情,将这种认识和理解纳入到他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时,他就会发展出我们所说的包容心。


为何孩子总抱怨“不公平”


5、以身作则示范公平

第三点,我在课堂中经常看到,老师跟孩子们之间的活动经常是以身作则的公平。有一次课堂上,老师在游戏中输了,所以就要接受一个惩罚。孩子们事先协商好的规则是输了就做20个仰卧起坐。当老师在竭尽全力的做仰卧起坐时,围观的孩子刚开始表现的都特别高兴,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老师可以公平的接受处罚!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老师完全没有心态,也没有任何权威意识,一旦他们开始发现这个的时候。他们的笑声就变得轻松起来,不再是兴奋,这个变化是很微妙的,因为他们开始感觉到了那种公平的气氛,当老师做到最后并精疲力尽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感到老师也需要鼓励,他们开始给老师喊加油!在感觉上,他们和老师站在了一起,而不是前一个阶段中那种对立面的局面。


●●●


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对公平这个概念学习和认识的心理过程。从刚开始对公平的外在感受上(老师也要和我们一样公平),在过程中他们亲自体验到了这种公平的真实发生,最后,他们将这种对公平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解包容、和谐一致的氛围中。这就是对公平的认识,也是一个心理的认知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孩子   社会性   认知   群体   公平   集体   事情   规则   阶段   过程   动作   老师   儿童   发现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