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你的角色,体验你的感受

角色扮演,它是透过“假想”、“假如”使学生投入到别人的角色世界中,从模拟的过程中经历生活,体验未来生活环境与社会角色,从角色的形态、内心世界中反照自我,认识自我,透过参与、投入、建立内化与诠释,体验自我的认同。(概念解释来自王添强教育戏剧教师培训参考资料)


进入你的角色,体验你的感受

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教学范式之一就是角色扮演,我们会让孩子们透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现当时的场景,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当时该人物的心理状态,寻找解决的方案。

上个月,我用绘本《森林中的小屋》给天河小班的孩子上课,选取了一段樵夫的女儿在森林中迷路的场景,请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场景重现,在定格的时候,我会用思路追踪的方式对她们进行提问--


“请问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在给爸爸送饭,可是我迷路了”

“那你此刻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很害怕”;

“请问你的角色是什么?”

“樵夫”

“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我在等待我的女儿给我送午餐”

“你等了多久了?”

“很久了”

“那你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我很生气!”;

“当你发现自己的女儿不见了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很着急、很担心!”... ...

当进行完整个场景重现后,我请大家回到圆圈内坐下来,并进行了一次讨论:

你有过迷路的经历吗?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迷路了或者和自己的爸妈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我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会去找警察”“我会站在原地等”“去问旁边的人有没有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如果碰到陌生的坏人怎么办?”... ...


孩子们都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讨论着。

进入你的角色,体验你的感受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角色扮演的过程,孩子透过扮演,体验到了这个角色、体验到了这个环境、体验到了角色背后的内心世界。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孩子能够成为“懂事的人”、“为别人考虑的人”以及“顾全大局的人”,期待在交往中孩子能够和睦相处,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认知模式——经由感受上升到认知。

我们有一期的暑假班主题是关于友谊的,在这一期课程中,我们统计了一些孩子在交往中特别容易发生的矛盾,比如:威胁与控制、为什么要道歉、打人事件怎么处理等等,先让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先将某个场景演绎出来,然后教师用思路追踪的方式来询问各自的心里感受、交换角色,感受身处在不同角色时的不同心理感受,最后讨论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引导,并不参与其中的讨论,也不对任何孩子的任何想法持评判态度,因为不管怎么样,那都是孩子当下最真实的想法。

不管是在课程中,还是在生活中,“角色扮演”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在不同事件中的情绪和感受,当孩子们经历了,感受了,才能达到认知的层面,才能内化到自己的身体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天河   角色   樵夫   角色扮演   认知   戏剧   场景   思路   想法   爸爸   女儿   森林   期待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