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律?

旦我们为自己的坚定赢得了孩子的尊重,同时也尊重了孩子,就很容易引导孩子发展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


如果我们过分保护孩子,他无法体验不尊重规律的后果,那么他就不会尊重秩序和规律。


如果他被刀伤过,他就会对刀的锋利产生尊重;

如果没有正确使用过火,就会被烧伤;

如果没学会平衡身体,骑自行车时就会摔倒;

如果没学会躲闭,就会被棒球打到。


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秩序和规律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存在。


当他用脚踩自行车时,就表示他遵循地心引力的规律;他会留心棒球飞过来的力度,躲避没有投准的球,这也是遵从秩序。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需要学习尊重自然法则。


我们无法通过说教让孩子学会怎么保持自行车的平衡,他只能从实际经验中学习。我们给车子加训练轮以帮助孩子,但是掌握平衡技术的是孩子自己。


所以,在任何需要尊重秩序和规律的领域,孩子都需要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从行为中,而不是从语言中学习。就像我们会安装自行车训练轮,但是当他们掌握以后,我们会把训练轮卸掉。这就是我们给予孩子合适的训练。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律?


客厅里,九岁的格雷丝坐在书桌前写字,七岁的威尔玛坐在地板上剪纸娃娃,碎纸到处都是。妈妈走过时说:“姑娘们,玩完以后收拾干净哦。”威尔玛有点不高兴地大声回答:“好的,妈妈!”而她的表情则是“又是这句话”!


过了一会儿妈妈再次经过客厅,看到两个孩子在看电视,书桌上乱成一团,地板上也乱成一团。妈妈再次告诫:“姑娘们,一定要收拾干净哦!”两姐妹异口同声地说:“是的,妈妈!”声音中仍然带着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发现,两个孩子已经吃完了下午茶,而空杯子在电视机上,饼干屑掉得满地都是。“天哪!你们就不能自己收拾干净吗?!看看你们到处都弄得乱七八糟!”


格雷丝愤懑地回答:“好啦,妈妈!我们会收拾的!”没过多久,妈妈发现格雷丝躺在床上看书,威尔玛在外面玩,客厅里仍旧一片凌乱。


她大发脾气,把威尔玛叫进来,把格雷丝叫起来:“赶快给我收拾好!晚上有客人来吃饭,你们知道的,这里要整齐干净。你俩今天早上不是刚跟着我一起收拾过吗,怎么又弄乱了呢,怎么就学不会做完事情以后清理呢?你们做下一件事之前,必须先把前面用过的东西放好。你们俩很明白这一点!”


妈妈一边不停地说教,一边死死盯着姐妹俩,两个小姑娘闷闷不乐地开始收拾。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律?


格雷丝和威尔玛当然知道玩完要收拾,只是她们并不尊重妈妈的话,也不尊重当时的情景。


事实上,两个孩子这么大了,妈妈还需要不断提醒她们收拾,这恰恰说明这么多年来,妈妈的唠叨和说教都没有用,这两个孩子根本没有把这个规则放在眼里。


每次妈妈提醒时,她们俩都用空头承诺敷衍,这个行为也表示了她们的不满。


孩子不遵守规则,是现在父母们最普遍的抱怨。孩子们通常正是用这种反叛式来对付大人。父母越是要求孩子把东西放好,大多数孩子越是觉得讨厌。


妈妈越表现整洁的重要性,越容易受到孩子的反抗,而这种反抗通常都能获得成功。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律?


孩子必须体会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不守秩序,所有人的秩序都会受到影响。


秩序形成相互尊重。


尊重女儿们,意思就是妈妈不能强迫她们遵守规则。

尊重自己,意思就是不能替她们收拾,不去催她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妈妈可以不用以上的方式,而是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怎么做呢?妈妈可以先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当妈妈发现女儿的东西到处都是,她可以收拾好,这不是为了女儿收拾,而是为了自己。因为这些东西妨碍到她了。


然而因为是妈妈收拾的,所以只有她知道在哪儿,女儿们没有收拾,当然不可能知道东西在哪儿。


妈妈要态度坚定,但也要和善,这么做不带有惩罚的想法。东西用完没有收拾好的自然后果,就是孩子们不知道东西放在了哪里。纸娃娃、纸和笔都找不到了。


因为点心盘和喝水杯子没有收好,所以点心不能拿到客厅里。妈妈的这些行为都应该是不带埋怨、愉快地进行的,没有唠叨和说教,没有惩罚和报复。


两姐妹还可以不喜欢收拾——在她们自己的房间里。妈妈不用为她们自己房间的不整洁操心。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律?


但是妈妈可以让孩子们体验这个行为的后果,她不需要担心被孩子击败,因为她不能强迫孩子整洁。她可以拒绝清理零乱的房间。很快两姐妹会觉得难以忍受,尤其是当她们找不到袜子或者上衣时。同时妈妈还要注意,不要让这种情况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气馁。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们,如果她们想让妈妈帮忙,她可以一周帮助她们清理一次房间。当大家一起打扫时,妈妈要避免批评孩子不爱收拾,避免任何这样的评价,比如“看这儿多乱,你们怎么受得了”,等等。大家一起打扫时大家的谈话应该是愉快的。


慢慢地,女儿们会发现,自己不爱收拾并不会影响到妈妈,她不和她们玩“看谁赢”的游戏。接着她们就会觉得,有点秩序自己也会舒服。如果她们在家里其他地方乱放东西,有可能会找不到,那么她们就有可能小心地收好东西。


如果孩子自己的房间很乱,妈妈只要不进去就好了。孩子的衣服洗好晾干以后,妈妈可以把干净衣服放在别的地方,因为她不喜欢杂乱的地方。再说,那么杂乱的屋子,也没地方放干净衣服呀。


运用你的创造力,可以想出很多友善的方法,既能避免强迫孩子遵守秩序,又让孩子体会杂乱的感受,这样来引导他们遵守秩序。


在大多数孩子不遵守秩序的实例中,都能看出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有更深的问题。


这样的情况不能只用自然结果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父母要首先相处一个方法和计划,先修复有问题的亲子关系。


——摘自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孩子: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秩序   规律   孩子   杂乱   两姐妹   自行车   干净   后果   房间   衣服   女儿   规则   东西   妈妈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