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不仅是人的美德,也是人和后代心身健康的保障

第一篇 男女社交关系

第二章 家庭的完整

第九节 节俭

中国历史就有家族“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第一代节俭建家,积累财富,其消耗财富的速度要小于积累财富的速度。由于中国的国情所致,第一代积累财富的方式通常很难得到复制,所以造成了第二代无法简单模仿第一代的行为。只是在消耗财富方面第二代消耗财富的速度开始大于第一代。而第三代消耗财富的速度通常更要远远大于其积累财富的速度,最终是财富在第三代时就会被消耗殆尽。“富不过三代”只是历史的统计,在当前世界商品发展日新月异,财富在全球流动,信息瞬间传遍世界每个角落的年代,按照中国社会“保暖思淫欲”的儒教思维,人一有钱就“吃喝嫖赌抽”,当今中国很多富人恐怕会变成富不过二代,甚至富不过一代。

省吃俭用不仅是人类的美德,更是保持人类精神生活健康,使后代能超越自己的必需行为。家庭的消费应以保障每个成员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一旦家庭消费超过了这个目的就会变成奢侈和浪费,不但家庭的社会名誉会受到损害,也会给家庭后代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在世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奢侈浪费的意识和行为只会加速世界走向末日。从小就生活在浪费环境中的人,其浪费的能力也会和其年龄成正比增长。节俭的目的不是省钱,而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生存而进行的物质储备。人类正是因为可以为将来提供足够的物质储备而促进了人类本身享受精神生活,不断地促进文明进步,探索未来。家庭不节俭,将来必家破;社会骄奢淫逸,政权必灭亡。

人类真正的节俭行为是奉献。将自己的部分资财不是用于自己的浪费,而是用来帮助社会最需要的人和事情,帮助从事精神文化事业的群体。由于以儒释道为主中国社会不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根据《圣经》或者《可兰经》的要求那样必需将自己收入的一部人捐出去,所以中国很多富人往往因为认为自己的家庭还远“不富裕”而不给社会捐助。但结果是他们积累了过多的财富导致了自己拥有众多二奶,自己的孩子奢侈浪费行为的发生。中国过去很多富人家庭经过几代浪费最终是不肖子孙将家里土地,住宅大院完全卖掉的结局。

中国的儒释道理念是将社会不断推向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大量黑社会甚至土匪出现的根源。富人穷奢极欲,穷人家无隔夜粮,无钱看病。因为富人拥有穷人没有的政治、经济资源,所以财富很容易滚雪球式的积累,穷人则因为没有发展机会和资源变得越来越穷。最终有一部人绝望后采取自杀前杀人的方式,绑架富人子弟,勒索钱财。当然结局对社会是灾难。富人破财破落,子弟甚至被杀,绑匪被杀。如果穷人组织起来不是简单地绑架杀人,而是追求“均天地”,就成了革命。中国历史就是富人与穷人两极分化——革命——一切砸烂——发展——两极分化的悲惨怪圈。走出这个怪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奉献。


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二十三)

注:心身健康咨询师张晓平的著作《生活在家庭婚姻爱情的三维空间里》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第一版后修订为《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允许再版。现发在自媒体上供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节俭   目的   奢侈浪费   心身   精神生活   两极分化   富人   中国   后代   美德   穷人   消耗   人类   速度   财富   家庭   社会   健康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