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男女三大关系:

社交关系 - 生存

性交关系 - 繁衍后代,调节激素平衡

情交关系 - 发展爱情,升华爱,实现真正的心身健康。

第三章 家庭的教育

第三节 长辈的自我教育

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般包括父母、夫妻、子女。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也是一种不平等的宗教教育。以孔孟之道的君臣父子为代表宗教思想尽管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被当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所取代,但是它依然统治着中国的家庭教育。孔孟之道不仅在历史上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的停滞现象,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在继续扼杀人性。从宋代朱熹的尊儒开始,中国社会就开始走向了没落、彻底扼杀人性的发展之路。儒教的教育使中国的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不是通过创新,发明,否定过去,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是通过维护所谓的封建礼教,一切以不破坏现有的规矩为准。夫妻在青年时要抚养子女,中年时要赡养父母,老年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不承担任何社会行为的后果时却耀武扬威地统治家族,决定一切。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中国很多家庭是典型的实施儒教的宗教场所。家长就是家庭里的主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家长具有教育家庭其他成员的权力,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只能被动接受教育。这种单向灌输式教育无论是四世同堂还是两世同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存在于大多数中国的家庭中。家长是不需要学习的,特别是绝不应该向小辈们学习,否则君权、尊严会荡然无存,而且小辈们会互相效仿,群起反对家长。父母永远是对的。当所谓的“理”在父母一边时,父母可以理直气壮地教育子女要讲理,要服从父母;当“理”在子女一边时,子女因为没有毕恭毕敬、轻声细语地讲话或是没有以泪为谏,而是稍微显示出和父母平等的心态和父母理论,父母仍然可以理直气壮教训子女要尊重、孝敬父母,要讲态度,要讲方式方法。因为任何所谓的“理”都不能违背儒教最高原则——君臣父子、长幼有序。儒教就是公理,违背了儒教就是犯上作乱,就是大逆不孝。儒教对父母的基本要求是父母有义务、有责任纠正子女和父母不一样的伦理道德。在任何时刻,父母都应该是子女心目中的“君”的代表。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家庭以土地为生,土地的所有权在家长手里,所以子女只有服从父母才能活命。通常只有在父母无法满足子女生存的状况下,比如天灾人祸造成粮食的缺乏、威胁生存的战争,子女才会不再遵循儒教的传统,犯上作乱,否则一代又一代,只唯上,不唯实。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子女已经可以彻底摆脱父母的经济控制,能够离开父母单独生活。结果是造成很多作为主教的父母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信徒敬拜了。他们的精神就会显得异常的无奈和空虚。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凡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人就不会有空虚的烦恼。不断学习的人相信自己是人而不是教主。他们认为只有学习人类的新知识,接受和理解别人的思想,不断地改变和修正自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自己才会感受到作为人的快乐。他们接受事实,不仅不再居高临下地教训子女,反而会向子女学习,了解不同年龄人的思想变化,增加共同语言。他们相信家庭成员共同接受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学会接受平等。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年轻时是伐木英雄,年老时是栽树英雄,他既为自己伐木而自豪,也为自己栽树而自豪。从年轻时的多伐木建设祖国,到老年时多栽树绿化祖国,维护人类生态环境,正是他不断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觉悟的结果。他并不呆在家里抱怨他年轻时伐木太多而造成子孙无树可砍,也不因为众多子女由于不能伐树而失业并埋怨社会不公,而是以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子孙。他并不将自己看成完人—神。他栽树也并不是为了要留给子孙“乘凉”。恰恰相反,他觉得他有“罪”,他的自我教育使他认识到对于生态环境来说伐木越多罪越大,他必须多栽树将他所犯的“罪”弥补过来。他一生活得都很快乐,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他的行为不但对他的家庭,而且是现代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学习的榜样。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如果不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人生,而是把孔子的所谓“60耳顺,70随心所欲,不逾矩”当成至理名言对待,许多老人的家庭环境将永远不会令人愉快。这些老人宁肯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也要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他们从不认真听取子女的批评和劝导。有时候他们尽管口头上接受子女的意见,实际上却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拒绝。通常老人会说:“只要儿女说得对,我就听”。问题是在家庭里由谁来判断是非?当然是老人自己。最可悲的是众多老人相信年龄越大自己的神性越大,可谓姜是老的辣。为了维护自己的神性,他们决不允许子孙评判自己的是非,除非自己去世。所以中国有句成语,“盖棺论定”。

家庭长辈需要自我教育,给后代树立人生标杆

对于老人来说,只要有时间和精力,或是学习或是为社会做一些义务工作不但对自己而且对子孙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子孙会从老人的行为中感觉到人生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乐趣性。老人的自我教育行为对子孙自愿接受学校教育和自觉地学习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自己也会快乐地度过美好的人生。


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二十九 )

第一篇 男女社交关系

注:心身健康咨询师张晓平的著作《生活在家庭婚姻爱情的三维空间里》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第一版后修订为《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允许再版。现发在自媒体上供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儒教   犯上作乱   孔孟之道   家庭   标杆   子孙   中国   后代   长辈   子女   家长   老人   父母   传统   男女   思想   关系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