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是资本的狂欢,并非是贾玲、女性和社会的幸事

《你好,李焕英》在短短23天内,累积票房收入超过50亿元,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亚军。但是当我们在谈论这部影片时,我们除了说她的高票房收入,还能谈些什么?影片导演贾玲说影片的成功是“真诚”,真诚能转化成收入吗?她强调影片的意思是妈妈也有年轻漂亮的时候,所以影片英文是《hi,mom》,问题就出来了。我们的母亲形象和年轻未育的女性应该有同一特征吗?贾玲同名的小品的确是她的成功,但是影片的高票房却是资本的成功。这个影片为什么会成功?主要有这么几点:

《你好,李焕英》是资本的狂欢,并非是贾玲、女性和社会的幸事

1、 第一是孝,贾玲是为了纪念母亲拍了电影,贾玲是一个大孝女,这是贾玲最真诚的体现。这也是成功吸引大量春节期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的中青年群体,以及为了生存远离家乡的青年群体。

2、 第二是惨,是励志,影片刚放映的时候票房并没有另一部影片高,之后出现一个统一的软文,介绍贾玲的成功路上多么艰辛,最惨的时候都没钱吃饭。但是贾玲不忘初心,坚持走下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3、 第三是偷窥,影片让国人花钱去看贾玲的成长隐私。这种看人隐私的行为适合舞台表演,所以贾玲同名小品非常成功。但是一旦进入黑暗的电影院里,就构成了偷窥,大家都想看看贾玲家发生了什么。

4、 第四是哭,各种软文评论大肆渲染先笑后哭,笑中有泪。如果说先笑是由多个小品式的表演带来的,可以让笑点低的人笑出来,后哭则完全不是剧情本身值得哭泣,而是纯粹被贾玲的真情哭泣诱发出来的。相当于大家陪着贾玲哭泣,而非因为被母亲穿越回来而感动到哭。如果贾玲在发现裤子被缝好,感动的掉泪后迅速找到母亲,肯定会有部分人会自然流露地哭,而非现在被长时间悲惨哭泣所诱发出来的同情的眼泪或者诱发出自己的某种悲伤。

5、 第五才是真正值得一说的地方,就是影片真实地反映了8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景物道具还是工人们的业余生活,贾玲非常用心的表现出来,当然也许影片暗示这不过是一场梦。


《你好,李焕英》是资本的狂欢,并非是贾玲、女性和社会的幸事

除了商业的成功营销外,影片无论是拍摄还是演员都非常优秀而且纯真接地气,艺术再现了80年代国企的工人们的普通生活,在和当今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冷漠紧张、众多年轻人工作996、没有生活乐趣的年代相比,更能引起中青年人的遐想。贾玲的母女情更是引起了大批远离父母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和忙于事业,没有照顾好老人的中年人的共鸣。

《你好,李焕英》的所有优势基本上都反映在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影片的内容则并非对贾玲有益,甚至对社会有害。具体表现在:

《你好,李焕英》是资本的狂欢,并非是贾玲、女性和社会的幸事

第一是《你好,李焕英》表现出了对相对贫困的蔑视。最可怕的是这种对贫困的蔑视转化为对相对贫穷的父亲的排斥。因为父亲没本事,导致母亲过早离世,所以贾晓玲宁可自己不出生,不要自己贫穷困苦的生命体验,也要换掉父亲!从影片开始晓玲坐母亲的自行车后座到最后开着敞篷车,完全没有父亲的位置!在贾晓玲离开工厂上学时,居然不是父母一起送她,而且贫穷到母亲为了省钱步行回家!可见父亲是多么地无用!生理上的父亲似乎就起着一个贫穷的供精者的作用。

对贫穷的蔑视反过来就是对金钱的崇拜。作为小品描述一下喜欢金钱的理念并不会有很大影响,毕竟凡事有个例外,搞笑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人们花费时间和金钱专门去看的电影,就是打麻将和赌场的区别了。影片对高收入的羡慕,对有钱子弟的追求,母亲省钱不做公交车和孩子拥有敞篷车的强烈对比,无不对着观众暗示有钱真好,没有钱就是废物,宁死也要钱。

《你好,李焕英》是资本的狂欢,并非是贾玲、女性和社会的幸事

第二是《你好,李焕英》把母亲弱化成母性。“健康快乐就好”是任何创造生命的母性对后代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人类的母亲,她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对人类社会做些贡献。这些要求只有人类母亲才具备。“健康快乐就好”是基于这两个要求之上的不纵欲的知足常乐,而不应该独立出来作为孩子的人生指导,否则会给很多孩子拿来怼父母的要求,制造亲子矛盾。当然可能的原因是导演贾玲还没有婚姻和孩子,所以不可能让影片中的母亲提出这个要求。要是实现不了,岂不是对不起母亲。

影片否定母亲的另一方式是电影最后出现的一行字“打我有记忆起,我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也曾是个花季少女。”至今为止人类母亲的形象从来不是花季少女。母亲本身就意味着伟大的牺牲。为了养育人类后代牺牲的不仅仅是时间,金钱,还有相貌身材甚至健康。看看俄罗斯少女生孩子之后变大妈,就知道母亲是多么地伟大。否定母亲中年妇女的形象会给女性带来很负面的影响。有些妻子很可能为了形象不养育孩子。会因为养育孩子受损而抱怨孩子。当然很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钱女性为了身材形象而寻求代孕,让保姆养孩子的现象。这无疑会对母亲和孩子的心身健康有影响。

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导演贾玲是为了纪念母亲写的小品,拍的电影。因为她终于苦尽甘来,活出来了,事业成功了,不再相对贫穷了。她想拍出来给母亲看,因为母亲是惨死于贫穷。这是贾玲心中永远的痛。但是商业的成功,财富的自由,应该只能加深贾玲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不太可能将痛苦释放掉。再多的钱财,得到更多自由,都换不来母亲的生命和爱的陪伴。这种痛苦还会影响她对相对贫困的男性的认识,会对她的心身健康有影响,因为她会用吃喝来暂时缓解痛苦,会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你好,李焕英》导演贾玲是漂泊在外,依靠个人努力拼命,终于名利双收的独身女性群体的典型。很多网红带货的女性也属于这个群体。她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代价就是心身健康受损。大脑缺营养导致情绪波动、睡眠紊乱、皮肤干燥,内分泌紊乱,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和丈夫。她们最需要的科学营养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心身健康,而不是依靠少吃节食导致大脑和各个内脏受影响。除了饮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众多可爱的孩子也是她们人生必需的过程。越是名人,越要给社会做积极正面的榜样。否则在资本日益庞大的社会环境中,人很容易被资本吞噬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你好   心身   幸事   票房   贫穷   小品   群体   导演   金钱   父亲   资本   母亲   形象   影片   孩子   女性   社会   健康   电影   贾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