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完美的夫妻能够在价值观和信仰层次上沟通顺畅和互相认可


幸福完美的夫妻能够在价值观和信仰层次上沟通顺畅和互相认可

价值观与信仰是人们行为的两个侧面。信仰是人对社会和自己行为的精神取向,价值观是人的物质取向。信仰是重于或等同于人生命的理念及生活准则。价值观则决定了人们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信仰相同未必价值观就一致,反之亦然。当信仰要求的生活准则和个人的价值观在具体行为上相一致的时候,人们的心态是愉悦的,意志是坚强的,会耐心、力所能及地去享受这个行为。如果信仰要求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在具体行为上相冲突的时候,人不是痛苦地违背自己的信仰准则,就是选择逃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抑或自欺欺人,麻痹自己。

人们在没有充分地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之前试图进行价值观和信仰的交流要么是说教,要么就是欺骗。价值观和信仰构成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尽管语言在价值观和信仰交流方面只占极少一部分,但是人们总是用语言美化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试图让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是很崇高的。通常是富人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穷人进而剥削穷人的劳动。有权有势之人总是要求下属具备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信仰以便更好地控制下属和无偿使用下属的劳动。价值观和信仰重要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被别人影响之后,他的生命活动也就会被别人完全掌握。

幸福完美的夫妻能够在价值观和信仰层次上沟通顺畅和互相认可

价值观和信仰很难用语言交流。因为它们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反映出来。人们在很多时候语言与行为并非总是一致,甚至会经常互相矛盾。比如说自己温柔的人会吵架,说自己有耐心的人会发脾气,等等。人们需要通过长期的行为交往才能逐渐了解对方真正的价值观与信仰。在工作场所由于人们必须遵循规章制度和按照行为规范去做事情,人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反映其工作场所的价值观和领导的信仰。

人的价值观与信仰在成年后会相对固定,很难通过一般的沟通行为,比如口头和肢体语言——说教、劝导、打骂、性交改变。比如一不高兴就想动手打人毁物的人结婚后通常会表现出家庭暴力。经常为某些事情痛苦的人很难用“想开一点”、“不要往心里去”、“宽容”、“放下”、“舍得——先舍后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语言改变心态。

真正完美的夫妻就是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价值观和信仰交流的夫妻。他们相互知道令对方嬉笑怒骂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地只做让对方高兴的事情。悲惨的夫妻则总是不自觉地做让对方痛苦的事情,说令对方发怒的语言,自己被自己的语言行为所害。

幸福完美的夫妻能够在价值观和信仰层次上沟通顺畅和互相认可

喜欢和厌恶反映的是人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己对未来的认识对别人和事情做出价值导向的反应。人类社会既然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发展历史、生存环境,每个人喜欢和厌恶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所不同。社会阶层越高、权势越大、控制物资越多的人对其他人的影响就越大。由于男性在古今中外的社会中毕竟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所以人类社会的主要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反映着男性的价值观。即使在某些时代某个女性达到了社会绝对优势的地位,她们的价值观不仅反映的是男性的价值观,而且还会把男性价值观体现到极致。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女性有钱或有权而变得更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某些女性因为借助男性而有权有钱,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真正比男人们能干,她们的行为会更加男性化,男性的缺点更能在她们的行为中反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价值观   夫妻   取向   顺畅   用语   穷人   厌恶   下属   层次   准则   痛苦   男性   事情   语言   生命   完美   幸福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