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避免只教无育

男女三大关系:

社交关系 - 生存

性交关系 - 繁衍后代,调节激素平衡

情交关系 - 发展爱情,升华爱,实现真正的心身健康。

第三章 家庭的教育

教育使人类有别于动物。没有受过人类教育的人除了身体具有人类特征外,根本就不属于人类社会。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在印度某地,人们发现一群狼中有两只狼的形体很像人。人们在捣毁了狼窝后发现原来是两个小女孩。人们分析原因时认为在女孩还是婴儿时狼就将她们叼走准备吃掉。可能无意间女孩碰到了哺乳期的母狼的乳头,唤起了母狼的母性,母狼将她们作为狼崽喂养。这两个女孩在被人类解救后只会吃生肉、四肢着地行走、嚎叫,和狼的习性完全一样。经过人们十多年的努力,女孩终于会说一些不连贯的单词,能站立行走(跑时还必须四肢着地),但是直到死她们仍然拒绝穿衣服。

如果不接受教育,人类将和普通哺乳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速度取决于其社会成员所受的教育程度和受教育的时间。掌握的知识越多,人的能力就有可能越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就有可能越大,人的生命就会越来越体现出生存的意义。什么时候停止学习,拒绝接受教育,人的发展就会停滞在那个阶段。人的肉体仍然会存活,但是人的精神和能力将开始退化,最终变成人类社会里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教育要避免只教无育

第一节 中国的社会教育

中国的社会(学校)教育从古到今基本上只有教而没有真正的育,只不过是长时间的以生存为目的的培训。所谓教育不过是把人的各种不同的思想扼杀掉,只学习和背诵如何生存,如何不比别人差的生存,如何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圣贤书”而已。中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具有宗教和阶级的色彩并且被用来当作人生的工具而不是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读书有用——为做官发财和读书无用——依附权势升官发财直到今天仍然是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

教育要避免只教无育

中国历史上的儒教、道教、佛教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只有灌输,没有怀疑、讨论、发展、升华的过程。儒家、佛学、道家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们不但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有益于帮助解决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问题是当这些思想僵化成语录式的教条变成儒教、佛教和道教并被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时,它们不但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而会扼杀人的思想,破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导致整个社会的堕落和崩溃。儒家的“惟小人与女人难养”,“饱暖思淫欲”的思想以及儒教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造成了中国社会富裕家庭里的男人纵欲,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意识读书。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只要有钱,男人一定会妻妾成群。妻妾的目的一个是用来生育,一个是成为男人纵欲的工具。她们不需要读书。她们掌握的知识越多不听话的想法就会越多。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愿意追随父亲享乐而不愿意读书。相比之下穷人家的孩子尚不能解决温饱,所以没有钱读书。隋、唐以来大力发展的佛教则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大量的资金用来建设寺庙,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来翻译经书,研究佛教中的高深玄学。由于中国佛教偏离印度原始佛教不积累财富的教宗,以“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累积财富,导致了缴税的地主阶级和免税的寺庙利益的冲突。结果是大量的寺庙建成,被拆毁,再建,再毁,造成了社会劳动的极大浪费。佛教的理念同样鼓励人们专注于自身修行而不需要考虑国家的命运,在历史上出现了五胡乱华,对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五代十国之后的宋朝崇尚儒教,更是彻底扼杀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希望。只学八股,升官发财变成了所有人的希望和目的。官场失意的人或研究佛教,看破红尘;或研究道教,显示不同流合污。没有希望的人则烧香拜佛希望来世做官发财。而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革命,将人的思想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了彻底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各种思想和技术革命。


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二十六)

第一篇 男女社交关系

注:心身健康咨询师张晓平的著作《生活在家庭婚姻爱情的三维空间里》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第一版后修订为《男女三大关系心理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允许再版。现发在自媒体上供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儒教   道教   儒家   佛教   目的   升官发财   寺庙   中国   人类   男女   思想   关系   女孩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