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正视死亡!

生与死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生物体一出生就是慢慢迈向死亡的过程。而死亡,却又是许多人不愿意、不想提及的话题,总认为这是晦气、倒霉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说这样的话题?而今天我坐在这里想写下这些文字却是有好几年的想法了,它仅是我的个人理性的观点与想法,我们无法逃避,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面对它的到来。

1995年,张恒发行过一张唱片,里面的主打歌曲是“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为一个小女孩写的。一个喜欢音乐的小女孩子在学习去的路上,命丧车轮;2010年舅舅因为癌症而离开了我们;2014年发小在车祸中丧身。这些事情让我们感觉到死亡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它总是与我们如影相随。只是生活在阳光下,我们一直抬头前行,没有时间顾及脚下,未曾低头注意到阳光下的阴影。你未注意,可它却是真实,一直地存在着。

再后来在2016年的新浪知行的视频节目里,看到李松堂做的主题演讲,题目是“拥抱死亡,像对待优生一样对待优死。”他在演讲中说道:可能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后毕业,从来没有一种完整的一堂课告诉我们生命的完整教育,现在社会太注重优生了,我们对死亡好像不再去探讨,不再去研究,不再去敬而远之地对待死亡,可是死亡每天都在发生着。是啊,社会提倡优生优育,好象还不曾听到过“优死”这样的名词。

的确,事实就是如此。前几天我看到新华日报上面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死亡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所有内容已经复制到空间说说)。认真读完以后,感觉写得非常的好,我们真的该认真对待这样的问题了。我总认为:生,是一种偶然;死,是一种必然。生死看起来是单独的一个人的事,可是事实却又不是这样。生,欣喜了家人;死,痛苦了挚爱。生,一世只有一次。可是死,却时刻伴随在你的左右。我们每年都在为自己的生日而庆祝,却只能把自己的祭日交给别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发法预料自己生命终结于何时。所以,我们倍感生命的珍贵!好好活在当下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时代在进步,或许有些人已经正视了这些事。前些日子,看新闻,说是成都出现一种新时尚,年轻人立遗属。他们认为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一些事情交待清楚,以免以后出现许多麻烦,他们认为生命的离去——仿佛一瞬间的事。人在社会环境中,显得太脆弱了。昨天见到一面的熟人,或许今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今天还在一起喝酒的朋友也许明天就不在了。我们在感叹生命脆弱渺小的同时,请大家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昨天在今日头条看到这样的一组图片,2017年4月27日,重庆石桥铺殡仪馆举行生命之旅——我与生命有个约会开放日活动。在其中有一项仪式,就是让大家躺进一副纸质棺材里,体验了一把死亡。大家在哀乐声中,在众人目光注视下,慢慢躺入纸棺。工作人员盖上棺材盖一分钟后,体验结束。有些志愿者在体验完之后嚎啕大哭,感叹生命的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拆弹专家》电影里,那个蔡翰亿演的小警员在知道即将被炸死之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他也希望活下去,但是他知道已经没有办法了。每个人在知道自己生命即将逝去之前,有多少人能够顺其自然?我想很少,大部分的当事人和家人都会做最大的努力。既然无法改变事实,那就放下一切,接受结果,坦然面对。正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在她的课上讲到过:哪怕有朝一日,我们身上发生了噩运,如果身上出现了不可治愈的疾病,……,你要记住:你要自己能直面自己的困境,并且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命运的时候,那就恭顺地领受这份命运。这是一种生命的和谐,这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这是一种大气的姿态。

在2013年,看完《临终冏事》这部电影以后,我在日志结尾就这样说道:殡仪馆不在是冰冷的,倒是感觉温暖而美好的,在这里他们上了另外一辆车。他们的目的地没有车来车往,也没有疾病疼痛。唯有在我们的祝福里一路走好!正如泰戈尔说的: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泰戈尔   复旦大学   遗属   殡仪馆   姿态   说道   题目   脆弱   事实   想法   珍惜   身上   命运   事情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