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阅读理解的观点

女儿期未考试回来,拿出了她们的语文试卷,问我:爸爸,这篇林微因的“窗子以外”的阅读理解你会做吗?我认真的看完这篇文章,然后看了看题目,说了一句:我还真不会做。女儿笑着拿起试卷跑开了。这让我想起了女儿上初三时的一个情景,她在家做作业,我拿起了她的语文试卷,看到的也是一篇阅读理解(我喜欢看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看完文章以后,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太优美了,能够把普通的一根小木棍写得如此的完美,真好!女儿看着我说:再优美的文章放在试卷上也是不优美的。我笑笑,无语。

其实我知道,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目标大概也是识记、理解、运用。可是在理解这个层面上我想说的是,理解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浅层次的。而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有什么想法和感悟,从而通过他的笔记录下来。然现在的阅读理解我们不是去理解作者的意图,而是去理解出卷人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出现,文章的原作者做不出出卷人制成的阅读题目。2017年浙江高考题“诡异的光”的作者巩高峰最后就是被自己的文章难住了。这是其一。

其二,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对错之分,也有深浅之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盲人摸象。一件根雕艺术品,你从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都会看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那也就会不同的意境感受,但没有谁对谁错。一篇文章,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学识结构、知识积累不一样,所以他们看问题的程度也会不一样。一位同学他能看到四五处,能看清七八分,可是有些同学只能看到二三处,四五分,但是你不能说后者就是错的,至少不全面,不完整,回答欠妥罢了。我真心感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我们无力改变,所以我们不得不去适应它,因为适者生存。

但在语文的世界里有一条我是坚信的,那就是多看有益的书,多记自己喜欢的,包括背和做读书笔记,多写,写自己的感悟、理解、观点、想法等等。多看,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多记,可以让你一开口就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提升自己的个人品味;多写,可以让你思索的源泉不至于干涸。

以上是我的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盲人摸象   识记   都会   根雕   意图   试卷   优美   题目   想法   看法   观点   女儿   语文试卷   同学   作者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