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比较”

前天,坐在办公室里,很随性地把刘墉的《心灵指南》这本写给他儿子的书信合集翻了出来,偶然地翻到了《比,才有进步》这一篇,认真拜读完之后,感觉他的观点与我的观点是不谋而合,也联想到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很简短的日志。今天把它翻了出来,重新的加以修改。

你如果是一位要求进步的家长,也积极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经常看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收看收听一些专家讲座的话,凡是涉及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专家们都有一个基本的论调,那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拿来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自卑、逆反、焦躁等一些心理问题。在此,我明确表明我的态度,我是不同意这些专家的观点,我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要比较的,而且一定要比较。刘墉的教育态度来自于他对儿子的教育,我的观点来自于我对女儿的教育总结,专家的观点或许就是对自己孩子教育方法的提炼。生活中我不惟书,也不惟专家!

在此,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差距,寻找不足。不与别人比,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与其它孩子有多大的差距,不与别人比我们的孩子就会沾沾自喜,自以为事,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可以,还说得过去。事实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与别人的差距、你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人与人之间有时是需要比较的,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不通过比较,我们只能是闭门造车,不思进取,不通过比较我们就是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的天空很大。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对比长春汽车制造厂,面对媒体遗憾地说:“我们落后了二十年。”在参观日本钢铁厂时,看到轧钢机的生产年份是1969年,长叹一口气说:“我们在折腾,人家在搞自动化。”正是这次访问,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促成投资200亿美元的上海宝钢建设。这就是通过比较看到了我国的落后面貌,从而加速经济改革的步伐和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

第二,我想说,比较,是一种表现,更本质的是比出差距之后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我们家长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差距。学生为什么讨厌比?这是因为有些家长比出差距以后,不是和孩子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而是在不停在啰嗦,有的甚至在污辱、烂骂自己的孩子。你说这样的一种方法,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也受不了啊!其实这是解决问题的路径错了,并不是“比较”这个的工具错了。正如一个人拿了一把刀去犯了罪,你总不是说是刀的罪过吧?

第三,以前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在教育中,要让我们的孩子跳一跳就能够摘到苹果。在此,我想说这跳一跳的距离就是比较出来的。关键是和谁比的问题,就拿我女儿来说,我对她说:我不要你与班上第一二名去比,这不现实。我也不想你与最后几名去比,那也没有比的价值。但你必须与你成绩前5名的同学进行比较,因为这些人成绩和你差不多,不是你在前就是他在前。

所以,“比较”是要在同一层次内部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制定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和方向,这也就是跳一跳可以摘到的苹果。我现在有时对我的学生就说,一定要比,但不能瞎比。名次在30名的,你可以和25到29名的比一比,赛一赛,同时你也要和31到34名的同学比一比,促一促。所以在学习中要努力去追赶前面的人,也要努力不让后面的人追到,这样才能共同进步。这前面的3到4名就是跳一跳的距离。(在此,不要说不准排名次,不准公布。暂且不提,提了我又要吐槽抨击了,什么破政策,一味地纵容这帮玻璃心的家长和孩子)

第四,我想说另外一种比,就是横向与纵向的问题。和外人比比,再让孩子和自己比比,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这类比较往往被家长们忽视,不容易运用到教育中去。同一类型的题目,上次做错了,这次做对了是进步;老师要求的背诵昨天没背到,今天能够背了,而且能够默写下来了。这些都是一种进步,在家教教育中,这尤其重要。通过自我比较,我们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家长及时配以鼓励、表扬这种正能量的方法,这样势必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增加他们一种积极向上努力的勇气。

第五,我想说,比较的频率问题。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男人负责外出挣钱养家,留下女人在家负责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在《发现母亲》这本书里面这样写道: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但是,女性有她的共性,那就是喜欢唠叨。比较是一种方法,或许也是一剂良药,但良药也不能天天吃啊,是药三分毒啊!我想,有时孩子不一定是讨厌比较,还是讨厌唠叨式比较。天天要说,天天要比,今天和你比,明天和他比。“比较”不是一天到晚的唠叨,不是一味地要求他达到通过努力都达不到的高度。

换成谁都受不了,却让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最后却怪到“比较”的头上!其实不是“比较”错了,还是你错了!所以,合理控制比较频率,切忌太频繁。而且在比较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愿意和你聊天的时候等等。用好比较的频率、时间、地点、语气等等因素

比较,正如刘墉在文中所说:记住!不要认为不去跟别人比,就能减少面对敌人的机会。……比,不是狭隘地排斥别人,而是积极地参与大家;是认知别人,肯定自己;是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以上是我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为人父亲近二十年时间里,需不需要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的五点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刘墉   轧钢机   日本   良药   家庭教育   名次   频率   差距   讨厌   家长   观点   努力   孩子   方法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