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群蜗牛去跑步

昨天在《今日头条》关于教育的栏目里,看到一位我关注的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对待学困生”。看完,我想法颇多。晚上回家我就百度了这篇诗歌,原来这是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题目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认真看完,才知道,这虽然都是牵着蜗牛,但我却认为差别太大了。同样是关于教育方面的,却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我做不到牵着蜗牛去散步,以下是我的观点。

就教育的主导范畴或者施教的主体来说,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虽都是教育的单位,但有些教育观念或者方法手段却不可以相通。受教育的主体出现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范畴内,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取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遇到一些没有教养的熊孩子做出出格的事情亦或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对其进行教训,可以抽屁股,也可以通过说教。在学校教育中,只能以说教为主,不可以体罚学生。而社会教育,遇到一些人,可能没有说教,跑上来就是一顿暴打(这些事例网络里经常出现)。不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与错,同样的错误三种教育范围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由此可见,牵着蜗牛散步只适用于家庭教育,却不能适用于学校教育。再来看张文亮的诗歌,题目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人们把重点放在了“牵着蜗牛”,却忽视了定语“一只”,就是这“一只”让我的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家庭可以,你可能只有一个孩子,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陪着蜗牛散步,也可以为他驻足停留,哪怕他走了弯路,你依旧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心,用一种散步的情怀来期待他的慢慢前行。可是,当下的学校教育,我认为是功利性的教育,短期需要出成绩的教育。更何况我们“不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而是牵着一群蜗牛在奔跑”!

说实话,每一个班级五六十个人,就是我们眼中的五六十只小蜗牛,每一只小蜗牛都有它的特点,他们每一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会不一样。我们老师以哪一只蜗牛来确定你的前进速度和努力方向?最快的?最慢的?还是大部分蜗牛前进的速度?老师真的做不到象父母那样,停一会儿,等等你,让你玩耍过了,再陪你前行。时间不等人那!三年的初中时间在你一生当中真得很短。如果真的要理解老师牵着蜗牛,那我也只能是手上拿着鞭子,牵着一群蜗牛,让清脆的鞭打声留在蜗牛的身后,促使它们跑着步往前行,而不是以散步这种悠闲、无所谓的状态在前进。

诚然,大部分家长可以以散步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等他懂事,等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接下来就一切顺理成章的好办了,这种静待花开的心态能够有结果,真得实属不易。再者说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理解的“花开”都是不一样的。学校教育的“花开”就是出成绩,出好成绩,所以我说学校教育是短期的功利性教育。而家庭教育的“花开”可能认为孩子以后走入社会,能够有一门好手艺,可以赚养家糊口的钱,可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不同的“花开”便有了长短不一的孕育期。可是初中三年,要拿成绩出来看的,老师真得做不到静待花开。不要说中考成绩,现在就是期中、期末就能够让你有一种“待”不下去的心态,你让我们任课老师“待”到何时?当“待”到三年都没有任何花开,那做为你、做为老师又有怎样的想法?或许花还没有开,你就早早的内心枯萎了。如果硬要说“静待花开”的话,我认为,花应该开在家庭教育里,一些个人修养、养成习惯、文明礼仪可以让孩子早早的开花,老师的教育尤如阳光、雨露、空气,只是让花开得更娇更艳更美丽。

以上文字只是我对这篇诗歌的不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蜗牛   花开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诗歌   主体   题目   心态   手段   成绩   老师   孩子   时间   学校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