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其实这两三年,颜小二陆陆续续参加了些许讲座,虽然主题不同,但是大抵都是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这些老师们基本属传统文化各个分支的精英。

比如“冯时”,上次是去武汉图书馆听的他的讲座,讲的是古代一些关于天文的知识,以及他在考古的时候,拍摄的一些墓穴照片。根据照片,他又讲了古人祭祀文化期间也穿插了他在做研究时,看到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渴望等等。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他们阅历广泛,也与外国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多有研究,从他们的口中,颜小二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在外国还是很受欢迎的。

比如日本,日本对于阳明心学很有研究,日本的一年赚千亿日元拯救日航的“稻盛和夫”,他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在他许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关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议论。

中国传统文化,细细研究之下,你我可能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它教会我们的东西可能并不具体,甚至因为太古老,一些法子不太适用,但是你我继承的,应该是里面传达的精神。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多在于,我们通过研究、体悟它们,得以获得潜移默化间的影响,以此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同一样东西,看的角度不一样,那么眼前的风景就大不一样了。

这一点上,就中国本土文化来说,做得比较好的,当属道家。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而道家思想,早在16世纪,就已经走出国门了,根据翻阅的文献记录,关于《道德经》的节译,16世纪就已经出现。1942年,一位叫儒莲的法国汉学家,首次发表了其翻译的《道德经》,并且做了译注。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其实颜小二对于道家比较早走出国门,而且深受国外学者欢迎,并不惊讶。

因为道家思想,它议论的东西并不“具体”,尤其是老庄,他们思想更多在表达一种高度精的精神、原则等等,这让它得以穿越时空,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因为“年纪太大”而失去理论的合理性。

而且,要说研究道家思想能给你我带来什么?带来的当属看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方式的改变。这种角度和方式,可以脱离对“自我”的维护,脱离功利。于此,没有维护自我的“利己心”遮蔽我们的眼睛,我们面对自己的事情,也能和旁观者一样“清明”。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至于现如今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去?

颜小二觉得保证书籍质量是关键。

说实话,国外许多书籍批评性意味比较重。批判性思维,并非人人都有,这种思维很珍贵,也并非每一位作家都有。而且批判性思维,不是喷子。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作家,思想虽然“尖锐”,但是也是实事求是,并非无事生非。一语中的之下,有理有据。

什么样的书才能走出去,中国的好书,如何走出国门?


所以,要中国好书走出去,首先得筛选书籍是否有价值,这类书的内容绝对不能是粉饰太平,也不能是无事生非。

​其次,颜小二觉得,记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著作,一般来说,只要是实事求是记录他们思想、分析他们理论的,这类书,走出国门,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无授权一说),请勿不问自取(会维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国门   道德经   中国   批判性   无事生非   日本   道家   好书   中国传统文化   学者   角度   思维   外国   东西   思想   书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