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要说民国比较受争议的才女,当数萧红了。

颜小二看到过不少关于她的评价,有说她任性的、有说她对感情不负责的、也有折服于其文笔,对她感情生活避而不谈的。

但是,最让颜小二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个评价:

明明是渣男命,却生了个才女身。

别对这个评价太认真,网友的调侃而已。但是也证明了一点,萧红是一位感情生活丰富的女子,而且在追求爱上十分大胆。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话说回来,萧红在感情生活上的“辗转”,怎么说呢,应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一来可能是她从小和自己父亲关系不好;同时,在她家的大宅院里面,从小到大,她也看到不少被束缚的女性。

记得看关于萧红的纪录片的时候,里面有萧红对于自己家乡身边人的评价,大抵这么个意思:

女人不同情女人,穷人不同情穷人。

而旧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无疑是身为女子的萧红身体力行去反抗的因素之一。

于是,在爱情上,她似乎更加大胆一些。她个人虽然写下不同凡响的《呼兰河传》,还成了鲁迅的“得意弟子”,后世甚至将她与张爱玲并列,统称为才女。

但是,她的感情生活,一直被后人诟病,她于恋人之间的辗转,也让后人质疑她对感情的忠贞。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1、逃婚与怀孕与恋爱

萧红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也不大喜欢父亲,一来可能是她的父亲太过严厉,二来也可能与儿时她被父亲一脚踹飞的经历有关。

萧红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这一点在读书一事上更剧烈了些。

本来萧红是读不了初中的,因为父亲不让,于是萧红便耍了点手段,先是绝食,然后威胁父亲要跑去教堂当修女。为了颜面,他的父亲才被迫答应萧红去读初中。

可能是觉得自己女儿太过“活跃”,萧红父亲想要她早点嫁人,于是未经过萧红同意,便私自给定了亲事,对方是汪恩甲。

但是萧红很抗拒包办婚姻,果断和自己表哥出走,去了北平,还剪了一同短发。可是二人毕竟都是有钱人家长大的孩子,与家里决裂,就没了经济来源,这次出走没有持续多久,萧红就回去了。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因为她的出走,她被父亲软禁,这让萧红很难受。于是,即便经济上会有很大的问题,1931年,她再次逃离。

这一次,她虽然同样遇到经济问题,但是却没有和上次一样回家,而是找到汪恩甲,希望他能帮助她。

汪恩甲于是和萧红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同居,而在萧红怀孕之后,他便离开了萧红,再无音讯。

身怀六甲的萧红虽然悲伤,但是却依旧不打算回去,她提笔写信给《国际协报》,希望获得帮助。

而这一次,萧红遇到了萧军。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萧军并不富裕,但是对萧红却十分上心,一来二去,两个人便暗生情愫。

爱情是美丽的,生活却很拮据。

萧红的爱情,来得不容易,也让萧红过得十分不容易。

萧红应该是打算和萧军过一辈子的,而萧军也曾经是她低谷时期的“阳光”,温暖过她。

两个人在一起后过了一段苦日子,相互扶持。萧红也在萧军的鼓励下,写出了《老妇》、《跋涉》等佳作。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萧红的作品越来越出色,萧红的写作事业,也越来越好,但是萧军却变了。从一开始的嘘寒问暖,到最后的视她如无物,萧军沾花惹草,打骂萧红已是常态。

忍受了6年,萧红还是和这个她曾经无比依恋的萧军分手了。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2、爱情与疾病

萧红的人生就和她笔下的悲欢离合一样,充满戏剧性。

26岁的时候,萧红再一次遇到让她感受到温暖的男人,他是“端木蕻良”。

相识相知之后,二人相爱,在相识的第二年,两个人于武汉,踏入婚姻的殿堂。

这一次,让萧红“不甘的”,不是爱情,而是身体。

萧红在武汉的时候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操劳是常态,所以对于身体的异样,她并没有太在意。于此,她错过了治疗肺结核的最佳时间。

当她注意到自己的病情时,一切似乎太晚了。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3、造化弄人与不甘

1939年,萧红和丈夫端木蕻良来到了香港。

1942年的1月12日,香港被日军占领,而此时的萧红已经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被送进医院。但医生把萧红的肺结核错误诊断为“喉瘤”,还为此做了手术。

之后,萧红因为不能吃东西,加上病也没治好,身体越来越差。

1月18号,可能是察觉到萧红的状况不对,端木蕻良和骆宾基便给萧红转了医院。

转院后,萧红的精神渐渐好了些,于是,她在纸上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1月21日,因为日军接管了萧红所在的医院,有革命经历的萧红在那里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她又被送到了红十字会建立的一个临时医院。当然,这里是得不到好的治疗的,况且她的病情本来不容乐观。

于是,转院的第二天上午10点,31岁的萧红病逝。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才女萧红的一生,如她所说,“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儿时萧红觉得母亲爱弟弟,不爱她,母亲死后,她与严厉的父亲针锋相对。终于有恋人的时候,却在怀孕时遭到抛弃,以为可以遇到托付一生的人时,结果她越是付出,别人越是视她如草芥。

而后,她结束自己的感情生活,全心投入革命事业。于此,在本该对爱情失望的时候,她又遇到了那个可以走进婚姻殿堂的人。或许,她若是没有那么一场大病,会与爱人相守白头吧。

但是病本也不是致命的病,变得致命,一来是发现有些晚,二来被误诊,三来动荡的局势让她得不到好的医疗,最后她抱憾死去。

她的心中,应该还有许多未完成但想去做的事情吧。

她是不甘的!

她与张爱玲齐名,怀孩子谈恋爱,死前写下“半生尽遭冷遇,不甘”


不能说她在游戏人生,她只是在对爱情懵懂的年纪,没有遇到对的人。同时,她是才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她在死前用苦难人生为蓝本写出的长篇纪实小说《呼兰河传》,就印证了这一点。

可能,越是被悲伤堆砌的人生,便越是能创造经典吧。萧红的人生不长,甚至有些短,但是她创作的的经典,足以匹敌好些人的一辈子。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不问自取。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两周内联系删除)。

往期好文:

没有鲁迅的方正,没有张爱玲圆而不欺的柔韧,反成就了才女萧红?

认真“失身”,归来已是局外人,梁文道:相比莫言,更想见木心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心灵的觉醒,才是真正的救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冷遇   不甘   鲁迅   这一点   肺结核   武汉   感情生活   才女   半生   端木   父亲   不好   身体   评价   孩子   医院   爱情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