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文|颜小二述哲文

关于人性善恶问题,这里要从一部电视剧说起。

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没有看《邪恶之花》这部电视剧,颜小二倒是津津有味得品了品,故事很精彩,人性很深刻。里面的男主角是杀人犯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教育问题,缺乏“共情”的能力,显得有些个冷漠,于此,他便被外界人主观臆断成“天生的杀人犯”。

只是电视剧中,可怕的倒不是那“不知共情”,连“微笑”、“哭泣”都需要看视频学习的男主角,而是那群主观臆断、和男主都没说上几句话,就将其理所当然理解成“恶魔”的“旁观者”。

谁是“恶魔”倒是说不清了。于此,颜小二觉着有必要聊一聊,人性是善,还是恶呢?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关于人性,颜小二觉得自己在这儿叨叨一通没什么说服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儒家、道家怎么说。

1、儒家与人性---孟子:你很善良,小心变坏;荀子:不要放纵自己;孔子:没事没事,日后好好学就好

关于人性是善是恶的问题,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多有争论,而就大方向来说,儒家更倾向于“性本善”。为何这么说呢?其实了解荀子的朋友应该能够明白,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说人性生来即恶,而是说人性的先天之欲,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的本能,在后天人世生活中不加遏制,肆意泛滥,就会成为“恶”。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这里的恶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不加遏制的结果。所以,严格意义来说,不能说荀子之性恶论在否定人之本性。

于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荀子其实是借着性恶论在对世人说:不要放纵自己!

而孟子关于人性,实则十分严格。按照孟子的观点,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拥有代表“善”的四心。但拥有不代表可以一直保持,所以人在俗世中,要不断学习,不断通过自省等方式修身养性,一旦自己有“贪念”,那么自己作为代表善的人便不纯粹,自己便正在通往“禽兽”的路上。由此,孟子虽说性善,但是其逻辑其实比荀子要严格得多。

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孟子实则是借着性善论在对世人说:你虽本性善良,但你小心变坏。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至于孔子,孔子对于人性,有点避而不谈的意味,他说“性相近”,即人出生的时候,本性差不多,也有人将其理解为人出生后,人性都是纯真的,这一点就有些个主观了。从“性相近,习相远”以及孔子其它思想中,我们不能铁板钉钉说他主张性本善,但是他确实也有“性善论”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孔子对于人性,其实是这么个态度:没事没事,日后好好学就好。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2、道家学派关于人性的主张:为啥要分善恶?

道家思想相对儒家思想来说,思辨意味较强,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曾经在《老子》一书中赞美过婴儿刚刚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的自然之态,没有被世俗的“污浊”沾染。于此,也有不少学者推论道家老子有性善论的倾向。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同时,对于道家思想有点研究的朋友应该可以体会,道家有点取消善恶的意味。按照道家的观点,善恶本不存在,因为人存在私心,由私心衍生出“偏爱”,于此生出了“善”,有了“善”,对比之下便有“恶”。

再则,如果人世没有“善恶”之分,便是说人世没有反衬“善”的“恶”,这是一种理想世界,和西方的“乌托邦”类似,也彰显了道家思想的高明。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严格意义来说,道家思想对于人性,有点取消善恶的意味,但是,如果从老子赞美婴儿这一点来看,道家也有点性善论的倾向。

于此,如果我们真的对老子庄子问一句人性善还是人性恶,说不定二位老人家便会反问:为啥要分善恶?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3、你心里的人性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颜小二这边更加赞成孔子与老子的观点,二位大先贤对人性善恶避而不谈真的是“巧合”吗?颜小二始终觉得,万物生来利己,利己不足以称为“恶”,真正的恶,是以戕害他人为代价,来让自己获利。

而那种非黑即白,以类似“其父亲是杀人犯,所以孩子生来就是恶魔”这种说法,去定义“善恶”,于颜小二看来才是“病态”。或许,这便是老子赞美婴儿纯真,孔子指明“习相远”的深意所在吧,各位觉得呢?

父亲犯错,孩子就是《恶之花》?关于人性善恶,老子、孔子有答案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全网维权。

参考:电视剧《恶之花》、书《中国哲学史》、书《老子》、书《论语》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孔子   善恶   荀子   孟子   老子   儒家   人性   主观臆断   杀人犯   道家   人世   账号   意味   本文   父亲   答案   思想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