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文|颜小二述哲文

道家老子有句话说得好,“物壮则老”。什么意思?通俗来说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以后,会走下坡路。

道家老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生从稚嫩到盛年,容颜也从稚嫩到成熟,接下来,人就会从成熟走向衰老。这种时候,人的容颜也渐渐衰老。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万事万物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败。也就是说,“极端”的下一步,便是衰亡。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那么对于特色鲜明的学派以及文化来说,文化特色略显“极端”,往往也无法长久流传。颜小二想,或许这便是法家思想不像儒家,能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原因吧。

1、法家为何早早没了声音?

要说我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大家要追溯的话,大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各学派大思想家“畅所欲言”,他们的智慧,更是影响中国千年。

要说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属大红人,墨家算一个,儒家算一个,道家算一个,法家也算一个。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而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传承,我们知道,在文化竞争中,上述几个“大红人”中,成功胜出大抵是儒家和道家。

春秋之后的封建王朝,大抵以“儒释道”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说,经过几千年的优胜劣汰,儒家思想得以代代相传,而法家思想,却无法像儒家思想一样单成一派,法家近乎成了只鲜活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词”。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这是为何?原因有多方面。但是从开头道家“物壮则老”这个事物发展规律来看,儒家胜在其“灵活”,法家则败在其“极端”。

我们回顾法家思想家在世的一些著名论断。商鞅曾在秦国变法,让秦国从弱国变强国,但是商鞅变法太极端,他旨在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性子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最终自己也死在自己制定的“法令”之下。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而后世将秦始皇推向天下共主的韩非、李斯,虽然他们的学说没有商鞅那般“冷”,但是他们依旧认为“人皆自为”,即“人皆利己”,于此教导君王学会“法术势”,要君主根据“人皆利己”的心思,用重罚厚赏来“治理”百姓。颜小二这里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利用人的“自私”去控制人。

很显然,韩非和李斯的这套法家治国术,虽然有依据,但是太过“冰冷”,亦太过极端。于此,韩非和李斯身死不说,即便是以他们学说快速崛起的大秦王朝,也是相当“短命”。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2、讲求“中庸”的儒家与它的长寿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不同,其实从大轮廓来看,儒家讲求“教化”。“教化”是温和的,对人的强迫意味相对较少,更强调亦追求人的主观自觉。

而法家思想则更多是利用人“利己”的一个心理,以此制造一个类似“重罚重赏”的外在的“威胁”,迫使人因“利”去做本不想做的事。法家的一套法子之下,人很多有被强迫的意味。

我们知道,儒家重“礼”,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更是讲求“中庸”,“中庸”思想是非常注重“度”的把握的。

于此,儒家的“礼”因为这种“中庸”,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王朝中几经波折。虽然有时候会被有心人僵化,但是真正对儒家思想有研究的学者会因深谙儒家之“中庸”精神,继而正本清源,不至于儒家因走向极端而覆灭。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3、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要说谁对这世间的规律研究得相当透彻,颜小二心里只能想到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早早就指明,极端意味着消亡,于是道家崇尚水的柔韧与灵活,更是强调“物壮则老”。

我们知道,固执的人生活圈子往往很小,很容易走入死胡同,继而熄灭自己的“生机”,“极端”的文化也是一样。

极端对于人还是文化,都是极其危险的。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毫无疑问,法家的许多思想确实“高明”,法家思想家们对人性“好利”的一面研究得也确实透彻,但即便人皆好利,但人心也是“热”的。就像孟子之大丈夫精神一般,会有舍利取义的大丈夫,那么对于法家来说,“舍利取义”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存在。法家思想家或许太高估欲望对人的“驾驭”作用。

欲望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无法制衡自己的欲望,孔子、老子实则就是制衡欲望的佼佼者。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法家看到欲望对左右人的现象,并且似乎认为“欲”凌驾于“人”,于此,他们的学说也相对“冰冷”。法家的这种特色,毫无疑问是道家老子眼中只看见事物一面的“极端”。

而儒家思想家虽然注意到“欲”对人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但是他们亦注意到,人自身精神修养对“欲”的抑制作用。儒家看到了两个对立面,继而了解此消彼长的“特性”。于此儒家虽知欲的强大力量,亦知教化之下人之精神力的强大,看到了两个对立此消彼长相互较量的学派,自然不会是太极端的学派,于此,儒家思想的“灵活”,也相对可以理解。

儒家传承千年,法家却早早没了声音?道家: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所以,在颜小二看来,对于儒家可传承千年,法家销声匿迹于战国之后,若要道家给出一个原因的话,道家可能会说:极端的下一步,是衰亡。

对于文化是这样,对于人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呢?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全网维权。

参考:《商君书》、《韩非子》、《老子》、《论语》、《中国哲学概论》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儒家   法家   道家   秦国   学派   下一步   中庸   思想家   中国   账号   老子   千年   本文   儒家思想   欲望   声音   思想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