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2018年11月,知乎上有人邀请叶老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打游戏?”

在这个问题下面,叶老师讲了自己从小到大玩游戏的经历体悟,以及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种种体验。

叶老师的回答跟其他回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取向比较积极:游戏玩得开心,亲子相处愉快,孩子通过玩游戏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这篇回答收获了330万阅读量,将近3万“赞同”,以及1600条评论。

编辑说

评论里有认可,也有质疑,但最多的是“新青年们”的追忆:“我爸妈要是当年能这样,那就好了。”

这带有一点点酸楚和惋惜的话,让那些听着“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长大的年轻人,开始有了“别人家的爸妈如何如何”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暴露了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题:因为电子游戏而产生的代际冲突。

在这一冲突下长大的一代人已经长大成人,即将或者已经为人父母,那么在新家庭里,电子游戏会不会仍是亲子冲突的战场呢?

新家长们会不会改旗易帜,去强行压制自己童年时所属的阵营呢?

这一代的孩子们所面对的“电子游戏战争”,与父辈又会有哪些不同呢?

就算不考虑两三代人之间的纠葛,只考虑每个家庭的现实,为什么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让孩子玩游戏呢?

为什么孩子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呢?游戏真的会把孩子教坏吗?

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到底有没有可能性?如果家长认可“适度放松”,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学者、育儿专家(同时也是两个男孩的爸爸)叶壮老师结合专业研究和自己的亲子游戏经验写了《边游戏,边成长 》这本书。

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学界对电子游戏的研究,也更明确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成为孩子自我约束的“好队友”。

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在这本书里,叶老师到底提供了哪些新的认识视角和解决方案?

1. 为什么孩子们要一起玩游戏?

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下一代人的交流平台。游戏对男孩的社交来说更是刚需,有84%的男孩会玩电子游戏。接触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2. 电子游戏还是“电子海洛因”吗?

越来越多的多元化观点、更加深刻的针对性讨论,已经不再一概而论地灾难化解读与电子游戏有关的一切。

3. 家长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电子游戏?

“鸵鸟战术”无法帮助孩子真正解决问题,也不应错误地以为孩子的问题都是游戏导致的。事实上,我们应该驯化电子游戏,对电子游戏和游戏玩家,也就是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以更好地管理他们。

4. 电子游戏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有些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有效地分配注意力。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一段时间就做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决定:

批准一款电子游戏作为处方药,治疗儿童的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电子游戏对缓解压力和纾解情绪也有很好的效果。经常玩电子游戏还可以让人对突发压力事件更敏捷地做出反应。

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5. 跟别人一起玩游戏,孩子会不会学坏?

这个风险是有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线上多人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孩子重要的社交媒介。相较于体育活动、旅行等,电子游戏的社交属性还有很多独有的特点。

6. 电子游戏到底能否“寓教于乐”?

脑科学研究表明:电子游戏会让多巴胺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这种状态需要孩子足够专注并长时间思考才能获得。认知、情绪、社交、创造力,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其实远不局限于此。

7. 亲子共游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首先要对游戏抱有包容的态度,其次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内容,就游戏中的规则进行有效沟通,甚至谈谈孩子某些很有自我特色烙印的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8. 怎样帮孩子选出好游戏?

符合三条黄金原则和三条“一票否决”。

三条黄金原则:新知性(孩子通过玩这个游戏能获得智识上的提升)、审美性(应与一件好的艺术品一样,让人在审美层面有所收获)和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玩游戏的人能收获一种纯粹的快乐)。

什么是“一票否决”?游戏触及了三条红线中至少一条:游戏中的社交有太多的负面信息、诱导道具付费、缺乏情节或知识。

9. 玩游戏到底玩多久才算久?

要调整家长自己对孩子玩游戏时间的具体期待。

具体来说:

停止碎片化游戏是做好游戏时间管理的重要前提;

结合孩子的年龄来进行游戏时间管理;

结合游戏的形式来人性化管理;

和孩子聊聊玩游戏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据此来管理时间;

采用一套能迭代递进的时间管理方法。

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10. 能否用游戏时长来惩罚孩子?

家长需要认识到:把游戏作为奖励的筹码,最大的风险是让玩游戏变得货币化,那些换取游戏时间的正确行为逐渐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让游戏超越了游戏本身,这是家长管理游戏的最大误区。

11. 怎样玩游戏才算 “上瘾”了?

事实上,真正的电子游戏成瘾并没有很多成年人想象中那么普遍和严峻,的确存在有人因为玩游戏而整个月待在网吧某个角落的极端情况,但大多数玩游戏的孩子并不是不可救药的疯子,是可以正常沟通和交流的。

(孩子+游戏)/社会环境=成瘾程度

12. 怎么给孩子玩游戏“定规矩”?

在管理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终止“一言堂”思维,让孩子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更愿意遵守约定。另外,家长们需要额外注意:与游戏相关的媒体同样需要利用和管控。

13. 怎么才能不让孩子在网游里跟人学坏?

在孩子进入社会、被现实教训得头破血流之前,在游戏里练练手、见见世面,也挺好的。

家长也不是完全不管孩子在游戏中碰到的负面社交伙伴,而要在确保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在他当下能处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14. 孩子满脑子游戏,怎么办?

我们应理解孩子即使没在玩游戏,也会心心念念想着游戏,这只是证明孩子真的喜欢这款游戏,不算犯错。

有待提升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在节制上的把控。你需要帮助孩子安排高度投入、难度适宜、有建设性成果的活动,来提前抢占大脑资源。

如果那些对游戏原本平庸的想法能被激发成好奇心、创造力、探索欲,情况就会好很多。

15. 管孩子玩游戏没效果,怎么办?

首先要抛弃对电子游戏的刻板印象,在管理之前放下对管理对象的偏见;其次信任你的管理对象,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管理了,也不是意味着放养。

管理孩子玩游戏时,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出手原则:

第一, 从一开始就要给管理足够的优先级。

第二, 在处理孩子因游戏而生的各种问题时,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指标:游戏不应该对其他生活元素产生影响。

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王非老师所言:“这本书打通了象牙塔和实践之间的壁垒,不仅有牢靠的科学基础,也有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告诉我们如何让电子游戏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无论你正在为孩子打游戏而苦恼,还是想借助游戏促进孩子的发展,本书都将为你提供重要的启示。”

本文作者:刘利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策划编辑。从关注叶老师参加澳大利亚有关电子游戏的学术探讨,到这本书的出版,历时一年半。

推荐书目:《边游戏,边成长》,2020年6月出版。

- 扫码看直播 -

边游戏,边成长,亲子游戏的15条建议|编辑荐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亲子   寓教于乐   游戏   电子游戏   社交   冲突   想法   态度   家长   规则   原则   男孩   编辑   老师   建议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