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雨歇微凉 ✑ 编译

江湖边 ✑ 编辑

前几天,一个朋友找我吐槽:同事小丽喊她周末参加自己的生日会,但她觉得不熟,就找了个借口没去。

本以为没什么,但小丽对她的态度莫名冷淡了下来,连平常见面的寒暄也没有了。在她周围的朋友那里,还辗转漂来一些关于自己“冷漠”、“不近人情”的评价。

朋友想,“至于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这么经不起拒绝?”

“她可能只是有点自恋吧“,后来我安慰朋友说。

确实,小丽的行为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心理学老师讲的“隐形自恋者”的部分特征

——他们可能乍一看很正常,甚至很“温暖”,但他们缺乏安全感,还有点神经质,因此喜欢使用间接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间接的方式是什么,我们下面再说)

这些人,被称为是“内向自恋者”或“脆弱自恋者”。

对,并不是所有的自恋者都是傲慢无礼、嚣张跋扈,乐于成为人们赞赏关注的焦点。这部分“爱表现型”自恋者只是自恋的主要亚型之一。

在人群中,隐秘自恋者往往不易被发现。

美国精神科医生James F. Masterson使用“隐蔽的自我自恋障碍”(closet narcissistic disorder of the self)这个术语来描述它的一种极端情况,即隐性自恋型人格障碍(Closet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CNPD)。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美国精神科医生、人格障碍理论家 James F. Masterson

事实上,隐性自恋型人格障碍(CNPD)是Masterson发现的三种主要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亚型之一。他在开创性著作《新生的自我》(1993)中,详细地描述了CNPD的诊断和治疗。

一个隐秘的自恋者,常常会有这样的表现: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人人都有一点自恋,但“隐性自恋者”藏得更深。具体来说,他们可能具备这些一般特征:

01 害怕聚光灯

根据Masterson的说法,隐蔽自恋者与表现型自恋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害怕出现在聚光灯下、不爱出风头,不敢公开寻求别人的赞美。

他们会担心,别人近距离接触自己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厉害”,是个“不合格的假货”。

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在童年时被教导“枪打出头鸟”,如果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而表现自己、或者表现出特立独行,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被贬低。

所以,他们的基本困境是:“我怎么才能在不公开表露自我的情况下,让自己感到很特别,又抬高自己的自尊心?”

02 喜欢获得间接关注

隐秘自恋人格者通常不会吹嘘自己有多厉害,TA们的一个常见做法是,把自己和心目中特别的人、群体和事物联系起来。

比如,TA说自己加入了一个“兴趣类社团”,这个社团里有很多大牛,他们做过XXXX……总之就是在表明“我所属的团体很特别。”

——TA们不会把“羡慕我吧”挂在嘴边,而是为自己所拥有的“联系”而感到骄傲。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03 TA们看起来很努力,甚至过于努力

和大部分人一样,隐秘自恋者努力工作,是为了获得关注和认可,但TA们更直接的目的是取悦那个“打分者”——也就是说,TA会将自己的“自我实现”完全依附在“一个理想化的老板”身上。

比如,为了完成老板布置给TA的任何任务,TA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因为TA太想得到老板的认可了。不是说这样的人都是隐秘自恋者,区别在于,TA是否将打分者“理想化”。

04 强烈的控制欲

隐秘自恋者不会问别人想要什么,而是试图暗暗操纵他人的需求,让另一个人觉得对他们有义务或为他们感到抱歉。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恋者忽上忽下的自尊心造成的。许多隐秘自恋者认为,如果TA只是给了别人想要的东西,那就“不特别,没有人会记得”。TA们需要做点额外的事,让别人觉得欠了TA的人情。

比如,Jenny主动提出可以让新同事在自己的山间小屋过周末。对方感激地接受了——但,Jenny因此觉得对方欠了自己的人情,并将之当做一种需要被偿还的义务。Jenny的心态,就是“隐秘自恋者”常出现的。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05 喜欢八卦和在背后碎碎念

大多数隐秘自恋者不直接面对冲突,TA们会倾向于向第三人表达不满。

比如,Nina会告诉办公室里的每个人Jean是如何对待她的,也会“意外地”让老板知道Jean如何在上一份工作中被开掉。

06 擅于使用“冷暴力”被动攻击他人

除了在背后碎碎念之外,隐秘自恋者在与人发生冲突后,会使用“无视”的方法来进行被动攻击。比如拒绝打招呼,假装没看见,微信电话拉黑不回等等。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妈呀!这不就是我么”!不要惊慌,不要担心。

如果隐约感到周围的某某某就是这样,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打量他们,或是乱贴标签。自恋者需要做的就是:练习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

佐治亚大学的Campbell教授也提出,自恋者需要去更多投身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而非看起来足以显摆自己的事,不断练习缩小内心的自我并建立与外界世界的连接。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老爷爷曾说,我们天生就有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脱离自我中心,接触周遭世界的过程。所以,自恋好像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基因。

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隐性自恋”的存在。与一个“隐性自恋”者相处,你也可能只是觉得TA有点烦人或“没有安全感”——直到看到这个词,才意识到TA们的行为背后,有着更复杂的心理动因。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常常被人评价为“自恋狂”,不要恐慌,不要焦虑,或许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逐渐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看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并重新爱上自己的过程。

Reference:

Masterson, J. F. (1993). The Emerging Self: A Developmental, Self, and Object Relations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Closet Narcissistic Disorder of the Self. NY: Brunner/Mazel.

Elinor Greenberg:What Is Closet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6句话,识别藏在你身边的“隐秘自恋者”

推荐语:当面具人、工具人、木偶人越来越多,你是否极端爱自己?自负、危险、令人讨厌......小心,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也许就在你身边。

自恋父母通过孩子学业或技艺上的成功来竞争,支撑自己的赢家形象。如果孩子让他们失望,他们就会非常恶劣地对待孩子。

● 无所不知型自恋者总是显摆自己高深的见识,随时准备分享自己的智慧,不顾别人的意愿而提出建议。

● 报复型自恋者会因“宝贵的自尊”受损而对他人进行恶意的报复。他们可能明目张胆地撒谎,诽谤别人,破坏别人在工作单位、家庭甚至社会上的声誉。

极端自恋者不仅会在生活中对你进行人身攻击,对你的职业发展和财务状况造成破坏,还会伤害你的自尊心。他们会影响你的生活,影响你对自我的认知,让你觉得自己似乎是个愚蠢、卑微、可鄙的人。

你会在本书中看到形形色色的极端自恋者。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所有极端自恋者都渴望成为赢家,同时鄙视输家。他们会表现出缺乏共情和夸大自我重要性的特征。

如何识别出你身边的极端自恋者,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本书希望告诉你的。

原来你也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隐秘   表现型   隐性   自尊心   安全感   人格   障碍   害怕   特征   老板   身边   自我   发现   朋友   工作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