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多书,怎么语文还很难考得好?


如今中高考语文试卷上90%以上的内容都是课外的,这令很多老师、家长,当然更多的是学生非常迷茫。以至于很多人,甚至有些语文老师都说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上都没什么关系,毕竟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内容几乎都不来考试。

读了这么多书,怎么语文还很难考得好?

作为一个教龄超过20年的语文老师,我曾经也同样迷茫过。但慢慢我发现了当今语文教学和考试的真相。

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都在学在用。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比如字、词、句子、修辞等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大部分语文知识,我们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学过了。所以小学的语文考试,课内知识还是占很大比重的。

但到了中学,我们会突然发现,语文课堂上几乎就是讲解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考试的时候,除了古代诗歌,这些课文都不会出现在试卷上。那么我们学习这些课文还有什么用啊!所以很多人就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与考试严重脱节,语文考试试题设计非常不合理。曾经我也抱怨过,感觉语文学科就是瞎折腾。

但我们的那些命题专家们却不为所动,依然“顽固”地坚持考课外的内容。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中学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是培养能力。虽然中学还会学一些字词、语法、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古代文化等语文知识,但这些知识方面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了。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所以我们中学语文试卷90%以上内容就必然是课外阅读和写作。因为只有用课外的阅读材料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把课内学过的课文放进试卷里面去考的话,就必然会让很多学生去死记硬背课内的文章及其赏析,这就无法考察出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最多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

这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中学语文教学与考试严重脱节的真相。我认为那些上面的命题专家的“固执”是有道理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是培养大量的能够学以致用、具有迁移能力的人才。

于是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学与考脱节的中学语文就出现了一个让语文老师很无奈的现象:一些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可能很不错,而一些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的学生却常常考不好,甚至还不如那些不听课的学生。这在其他学科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但在语文学科却再平常不过了。

其他学科(包括同样是语言学科的外语)考试都是以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为主,而语文却是以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知识是看得见的,能力是摸不着的。所以语文最难学,也最难教。教学的知识未必来考,学习就容易失去方向。或者说语文最容易学,也最容易教。反正教与学的内容基本不考,感觉教什么学什么都一样。但真正要教好语文,提升学生的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语文能力却又难上加难;真正要学好语文,快速提高语文成绩也是难上加难。

很多家长抱怨自家小孩从小看了很多书,但上了中学之后语文成绩却不理想。真正原因就在这里,看了很多书不一定阅读和写作能力就强。就像有人打了一辈子乒乓球,但根本就不是专业选手的对手一样,因为业余爱好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发球、拉球、削球、杀球等能力都很弱。

小孩看了很多书,但如果方法不对,也未必能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正如我们也经常用手机阅读,按理说阅读能力也不差啊,但如果真让我们去考中学的语文试卷,相信绝大部分人的成绩都会很惨。

语文不但博大精深,还有一点虚无缥缈,总是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假如我们没有把握住中学语文学科的本质——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那么如何来培养、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呢?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今后我将努力写几篇相关文章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语文   汉语   难上加难   课文   课外   试卷   语文老师   学科   能力   语文学科   中学   知识   内容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