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每年各大品牌的手机发布会排场都很大,不过乍一看,可能更像一场“换装秀”。


眼花缭乱的参数普通人也许没有耐心去对比研究,我们感受最直接的,似乎只是手机又换了一批颜色。


以及,摄像头的位置好像挪了挪?


但如果你因此觉得这都是手机厂商“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套路,那就完全误会他们了。


手机外观的每一次调整变动,即使微小,都牵动着无数的设计考量。很多时候你看到的表象,远不是全部。



什么样的手机算好看



当我们挑选手机,色彩往往是最直观的元素,大多数时候有没有“眼缘”,颜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2018年开始风靡的渐变色手机,一度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单品。


各种华丽的色彩名称用尽了大自然中的意象,魅夜紫、朝露白、流光粉......蓝色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流派”。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真实反映大自然光影作用下的色彩,使得渐变色成为爆款手机配色 / unsplash


根据迪信通发布的2018年8月手机零售指数数据,渐变色设计在2500到2999元的价格区间最受欢迎,销量占比达26.7%,其次则在大于4000元的手机市场表现亮眼[1]。



从高端机开始,渐变色不断下沉渗透,整体占据手机销量的10%,而2018上半年这一比例还仅为4%[2]。


我们爱渐变色不是没有原因。著名美国工业设计师卡里姆·拉希德认为,相比纯色,渐变色真实地反映了大自然在光影作用下的色彩,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的确,色彩与情感息息相关。


比如红色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代表热情,还代表新年的幸运、喜庆,所以中国红、锦鲤红手机一度成为抢手的爆款。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在中国,有着吉祥寓意的红色,被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新春佳节 / unsplash


但最终能决定你买不买的,可不仅是手机看起来讨喜的颜色。因为手机的“颜值”,始终是一个综合指标。


或许你对某个颜色情有独钟、或者想搭上流行色的顺风车,但如果摄像头设计不好看、手机太重、外壳材料脆弱,任意一个缺点,都可能成为你们擦肩而过的理由。



国外知名手机数码测评机构GSMArena就曾发动网友票选出2020最糟糕的手机设计,其中小屏幕手机缺失、电池容量不足、凑数摄像头等,纷纷成了大家的“槽点”[3]。


说到底,能让你心甘情愿排队掏腰包的,一定是更多看不见的细节所带来的综合吸引力。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握在手里刚刚好的手机,或许比高颜值的手机更讨人喜欢


比如机身尺寸是不是正好适合拿在手里或装进口袋、摄像头模组会不会刮手或凸高、重量会不会给日常使用造成负担、手机外壳是不是容易留下指纹或划痕、不小心掉落会不会一摔就碎...... 对于一台好看的手机,颜色只是衡量它的冰山一角,而背后的整体设计思考才是关键。


有好设计的加持,手机厂商每年推出新品时或许才更有底气。



用起来舒服才是王道



作为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设备,手机的设计不仅决定了“摆在那里好不好看”,也决定了“用起来舒不舒服”。


我们在意的手机外观,就受到造型、弧度、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早些年的主流造型是翻盖、滑盖、全键盘手机,有些厂家甚至推出过外形像MP3、游戏机一样的“异形手机”,相当具有辨识度。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翻盖手机,曾是21世纪初的潮流风向 / Singtao Entertainment / 星岛GCMT / 视觉中国


在不断进化的外观中,有弧度的曲面屏、瀑布屏冲破边框局限,呈现出比全面屏更极致的屏占比[4],也让手机一体化在“不可拆卸电池”之后,又上了一个台阶。



视觉之外,色彩、材质、工艺组成了另一条决定触觉和握持感的线索。单单为了达到舒适的握持感,设计师就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多厚的手机合适?用玻璃、金属还是陶瓷?怎么加工才能既美观又耐磨?


但随着技术和需求跑得越来越快,当设计真正践行起来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有时还会让我们的手机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5G时代的到来对复杂的手机天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玻璃背盖易碎,有质感的金属背盖又可能削弱信号。


相比之下,优势突出的陶瓷却有着高昂的加工成本和工艺难度;进化速度势不可挡的手机影像功能,让摄像头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但过分堆叠突出的摄像头元件显得手机又厚又笨重,失去了简约感,有时还会刮手;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手机续航长短,影响着我们出门是否携带充电宝,也让共享充电宝行业站在风口 / d3sign / Getty Creative / 视觉中国

扩张迅速的屏幕、人们对手机的注意力依赖,也都对电池续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厂商寄希望于人人随身携带充电宝,那未免太不负责任了。但如果索性将电池做得更大,轻薄感就会被牺牲。


简而言之,好的手机工业设计,应该用智慧和思考克服技术演进带来的难题,围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综合体验展开。



不论是视觉和触觉的宏观感受,还是形态、色彩、材质、工艺等更细节的“设计齿轮”,它们各自发挥优势,相互配合,并跟随技术的步伐不断创新、升级,才能让手机的形态和使用感相得益彰。


一味追求用色彩和造型吸引眼球、执着于轻薄或华而不实的高级感,都偏离了为用户服务的初衷。



手机设计,应该有同理心



手机已经越来越像我们身体的延伸,很多时候它不再只是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陪伴与情绪窗口。


与其说我们想从日常的手机使用中获得最佳体验,不如说潜移默化、如影随形的“无感伴随”,就是最好的体验感。


好的体验,由设计创造,其初衷和最终指向都应该是每一位用户。 对于与手机朝夕相处的我们,长时间捧着手机聊天、看视频、打游戏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时间一长,手机的重量甚至会让小拇指变形。


为了缓解机不离手带来的疲惫,手机的工业设计师们通过精准衡量手机的大小比例、厚度和重量,不断探索更轻盈的材料和工艺减轻手机带来的负担感,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为什么我劝你买手机别光看外表

后盖色彩影响着手机颜值高低,材质则决定了手机使用的舒适度

还有很多人嫌弃过的镜头模组,堆砌感让它和审美越来越格格不入。


对此,手机的工业设计师们顺应技术发展来创新镜头设计,用一种艺术化的排列方案让镜头更加有秩序,也让手机整体显得更为简约。



技术突破和需求爆发也许会要求设计作出让步,但它与美观实用从来不是相悖的,出色的手机工业设计能够直面这些问题,并在其中找到平衡,化繁为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手机   销量   弧度   中国   材质   大自然   摄像头   重量   外观   外表   设计师   色彩   视觉   颜色   工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