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有人说刺猬和刺猬之间是无法拥抱的,但其实不是。刺猬和刺猬之间也可以相互取暖,甚至在最寒冷的夜晚时,也会掌握最恰当的距离,然后相互贴近,保持最炙热的温度,来抵抗寒冷。

人也是一样,尤其是孤独的人,虽然会把自己包装成动物中的刺猬,但是拥有刺猬性格的人们即便再孤独,也会难以抑制住想要拥抱别人的本能,总会渴求别人的怀抱。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这部电影成本很低,请不来什么大明星,但老戏骨罗京民和小演员丁佳明的表演自然而不做作,剧里的笑点和泪点设置也恰到好处。

整部影片看下来,不知时间流逝,看完后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不知不觉就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想起了小时候跟祖辈打闹的时光。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亲情永远是自古以来都易感人的题材,但这位导演却似乎就不走寻常路。镜头下的独居老艺人“老杨头”与从美国而来的“洋孙子”布鲁克斯之间的情感碰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部电影是特别的,为什么这么说?这位独居老人手艺人的身份,加入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而在这种既有年龄代沟又有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巧妙的融合但又不讨人厌就要考验导演的功底了。《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影片值得我们仔细一品。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由曲江涛导演,罗京民和刘天佐主演,于2012年2月2日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布鲁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陕西华县皮影戏传人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人性化的关爱,最终变对立为友情的动人亲情故事片。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单看电影封面,就能劝退不少追求高品质、服道化的观众。但这部成本低廉、制作简陋,充满乡村气息的电影,却硬生生用平凡质朴的故事,表演出真挚自然的情感,触动观众的心灵。

1.语言特色

影片的主人公老杨头的儿子在美国工作三年,终于回来了,却带着一个洋寡妇爱华和小洋娃布鲁克斯。第二天儿子和爱华就远赴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的保护活动,却把小孩留在了家里,让老杨头照看一段日子。

老杨是土生土长的西北老汉,而布鲁克斯是个会点基本中文的美国孩子,他俩相处的过程中,进行的跨语种交流分外戳中笑点。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影片一开头,老杨头躺在躺椅上,昏暗的房间显得特别孤独, 突然有人敲门,原来是3年没着家的儿子栋梁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外国媳妇儿,二婚的,外加一个拖油瓶-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洋孙子布鲁克斯。

老杨头是村里搞皮影的老师傅,地道的陕西人,调皮的洋孙子布斯是纯正的美国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冲突,也带来了一系列笑点,从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互相接受,温馨的爷孙情让人动容

固执的老杨头虽然嘴上嫌弃洋孙子,但却像中国所有的爷爷奶奶一样,从头到尾都在竭尽全力照顾布斯,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影片分为文化冲突与文化继承两条线。

文化冲突表现在身为华县皮影戏老手艺人的老杨与美国来的孙子布鲁克斯之间,在相处中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因为文化差异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另一条线表现的是文化继承。

镇文化站王站长为了恢复传统皮影戏文化,以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提高全村的经济收入,请缨老杨头出阵办班,但老杨觉得王站长只是为了搞政绩,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经过站长的不懈努力,老杨头最终办起了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训班。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老杨头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突然多出一个小孩,而且还是外国小孩需要自己照顾,自然会有很多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冲突。

比如说布斯说自己想吃汉堡包,虽然嘴上说着麻烦,却还是跑到了小卖部去询问,好心的老板便自制了一个"中式汉堡"。

布斯说要喝牛奶,一向不求人的老杨头,跑去了王站长家讨要新鲜牛奶煮给布斯喝。

看电影的时候,简直笑趴了。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儿子栋梁回来了要吃饭,杨老不欢迎,说了句:吃个屁!

镜头紧接着剪接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上,儿子栋梁狼吞虎咽。

诸如之类的有趣对话和场景,在影片中太多了,看看老爷子的演技绝了!

幽默的台词更体现在爷爷和孙子接触的过程中。

为了交流,爷爷学了几个英文单词:狗、太阳,吃饭,从爷爷口中说出外语,那种感觉真是要笑翻了,更可况演员演得到位呢!太阳dog,让我先笑一会儿。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本片除了直白表现之外,还有很多潜在的象征和隐喻,理解这些象征和隐喻则需要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

片中人物的名字和身份都是精心选定的,这是影片意欲表达某种文化内涵的需要。

首先说片名“孙子从美国来”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对于谙熟传统文化的中国观众来说,看了片名就能猜到:“天时”之差不重要“地利”之别也无所谓,所有问题都将因“人和”而迎刃而解。

正如片中所说,不让孙悟空和蜘蛛侠打架,要让他们一起保护地球!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这样的场景, 在中国家庭中并不少见。

比如你嫌弃妈妈烧菜不好吃,妈妈重新去烧,嘴里还会说:“前世欠你的,现在要还给你。”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偿还”是中国人亲情的表达方式。

集体意识强烈的社会文化下,家庭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小集体”,父母作为家庭的支撑者,常常会过度地保护孩子,以至于这种保护变成了一种控制。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正如后来王站长帮老杨头读信:爸爸,我很抱歉,你一把屎一尿的把我.......。

还没等王站长读完一句,老杨头就抢回来说读重点。

在他看来这是一封让人怪不好意思的信,这是儿子充满愧疚与爱意的一封信。

老父亲双眼通红,眼泪直打转。看到这个画面我已经忍不住掉眼泪。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父亲,大多不苟言笑。即便再疼爱自己的孩子,也不会用言语表现出来,他们更多的是在行动中抒发。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老杨头看不惯孙子一头金发,便连哄带骗将孩子带到了理发店做了个新造型,不过显然布鲁克斯对于这个新发色很不满意。

老杨头无奈之下,只好给孙子买了一个蜘蛛侠的面罩“赔礼道歉”,但是自己又怎么看都觉得这玩意不顺眼。

由于老杨头是个“老顽固”,怕村里的人笑话他儿子找了个带拖油瓶的洋媳妇,所以在被王站长认出这孩子长的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时候,一口咬定孙子是少数民族。

不过,最后王站长还是发现布鲁克斯其实是个外国孩子。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影片中关于水井的场景。离开前,爷爷骗孙子,说水井的那边就是他的家,怕他偷偷溜回去,所以要用石头压住,当时的水井中倒映出爷爷和孙子的身影。

当孙子离开之后,爷爷再次来到水井旁,水井中只有他一人的身影了,那突然的落魄感,很容易感染到观众。

这些平常的瞬间,在影片之中所展露出来的情感,可谓是非常的感人,不经意间就让观众陷入了导演的“设计”之中。

这也是导演想要刻画的情感。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一起耍皮影、一起玩影子游戏、相互说自己拿手的绕口令、一起转风景。

就是这样别别扭扭却又真实无比的亲情,真正的打动了我,让我重新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以及温暖。

布斯成为了爷爷老年生活中的又一个念想,即便他也终究要离开,但他给爷爷带去了一段时间的温暖,以及持久的念想,布斯成为了照亮爷爷生活的一束光。

这束光一定能照亮好久好久,那是生活的希望,让人的世界充满阳光,整个人的心都是暖暖的。

《孙子从美国来》,原来这就是“中国式hamburger”

春节,老杨头一个人躺在摇椅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破平静,是小布斯,与此同时他们真的出现在了家门口,激动地老杨头冲上去抱住了小布斯,一家人幸福的过了一个春节。也完成了之前老杨头和小布斯的约定——一起吃个团圆饭。

影片最后他们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其乐融融,十分幸福。

故事结局到这里就停止了,异常朴素的一部片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孙子   华县   美国   水井   可可西里   皮影戏   刺猬   中国   亲情   爷爷   儿子   影片   孩子   站长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