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检察技术青年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一位检察技术青年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 徐洲

要说这两年上海出镜率最高的词汇,“数字化转型”必须占有一席之位。2021年的首个工作日,一项事关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作为超大城市,上海应探索超大城市数字化方式进行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意见》还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整体性转变,坚持全方位赋能,坚持革命性重塑,为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引。

作为一名普通检察技术青年,看到这样一份文件的发布,是相当激动的。更激动的是,很快检察系统也有了相应动作。市院发布了数字化转型考核方案,并由市院检务保障部(信息中心)牵头上海检察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具体实施。2021年4月,我参与了上海检察机关举办的首期数字化人才实训班。实训班以最高检“全面加强数据治理与利用、充分发挥数据在提升司法办案质效、驱动业务创新方面的作用”为指导思想,紧跟上海数字化城市建设,推动上海检察工作数字化转型发展。整个实训班分脱产集中学习和全息全流程项目两大部分。目前,全流程全息项目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上海检察机关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正在努力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并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检察机关自身的检察数字化转型道路。

但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也有一些共性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如司法办案数据的交互而引发的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数据传输过程中敏感甚至私密数据的安全隐患。又如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安全性及法律风险。

但常言说的好:“是机遇,往往也是挑战”。作为检察系统里的技术人,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次数字化转型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而为了更好地实现检察机关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我们能做点什么?以下是我的三点思考:

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转型是为了更大的便利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而是为了真正便利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作为技术人员,如何最大化降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鸿沟”,是我们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检察机关而言,12309检察服务中心便是例证。从一开始单一的电话热线服务,到布局线下的12309实体平台,再到目前即将升级完善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将会有更多便民利民的司法便民举措。未来,检察官与案件当事人的沟通将可以通过12309检察交互平台实现。

其次,要明确一个理念——转型应是一次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人才实训中,检察业务人员和检察技术人员编组合作,在头脑风暴中形成并完善了近二十项贴合检察业务,解决业务实际问题的全流程办案项目。以审查逮捕业务为例,从受理分案环节到审查环节直到最后办结归档环节,都将实现全流程在线办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真正体现了检察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

最后,要确定一个方法——复杂的问题简单说

作为一名旨在用技术能力服务和保障检察办案的检察辅助人员,能不能正确理解数字时代,并将程式化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以虚拟拨号平台项目为例,检察业务部门的需求较明确,具体项目实现上也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基础。但业务人员不熟悉技术语言,开发公司技术人员不完全了解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检察技术人员应该努力成为两者之间沟通的纽带。同时,对于那些需求尚不十分明确的数字化转型项目,需要由业务部门牵头,明确具体的需求。

在当下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检察实践中,我们每一位检察人员都应该积极学习了解相关知识,顺应数字化转型浪潮。对于检察技术信息化人员,更是责无旁贷。在了解检察业务的基础上,更应该找准自身工作定位,发挥科技助力提升检察办案效能,从而真正实现检察机关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检察业务   全息   技术   上海   检察机关   司法   环节   眼中   流程   需求   风险   青年   人员   业务   项目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