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们点亮一束光

为他们点亮一束光

作者:高岩岩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

影片《何以为家》由黎巴嫩的女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据说她的创作动机源于一次下班的路上,看见街头一对流浪的母子在两条高速公路的中间带苟且生存的场景,触景生情,萌发了创作的想法,继而用三年时间采访了一些流浪的难民孩子,根据他们的生活和境遇创作了该作品。影片以12岁难民赞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为主线,用独特的视角和写实的手法生动体现了难民的世间百态,该影片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奖、 第7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电影类)提名奖三项大奖。

影片以赞恩站在法庭指控自己的父母开始,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了我!”本应感恩父母给了生命,生活对他是何等的残忍,才会使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控诉父母生了自己?

影片用倒叙的方式给出了答案。赞恩和父母还有其他的兄妹因为战争而被迫逃难到黎巴嫩,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混凝土高层建筑中长大,没有身份证明,一家人过着苟且的日子。作为家中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赞恩被迫工作,曾一度为杂货店打工,整理货物,拖着比自己还高的车子四处送货,有时候还和妹妹一起走上街头卖果汁。

他细心地照顾妹妹萨哈,当看到房东阿萨德“窥视”自己的妹妹萨哈的时候,早熟的他知道阿萨德的意图,也预感了父母的想法,于是在妹妹开始来例假的时候,他想方设法帮助妹妹做好掩饰工作,防止父母把妹妹嫁给阿萨德。

但是最终孩子的做法终究没有逃过父母的安排,父母还是把11岁的妹妹萨哈嫁给了阿萨德,以此来抵扣上涨的租金。抗争、解救无效后,绝望的赞恩开始离家出走。离家出走路上,赞恩遇到了同样没有身份证明的埃塞俄比亚黑人拉希尔。出于母性的本能,拉希尔收留了赞恩,让他过上了一段“安逸”的时光。

“幸福很短暂,还会插翅飞”,看似“安逸的生活”终是逃不出难民悲苦的命运,没过多久,拉希尔在外出筹钱时被警方拘留,善良的赞恩再次“被迫”当起了大人,直面残酷的生活,像照顾自己的妹妹那样,担负起抚养拉希尔年幼的儿子约纳斯的责任。期间为了生活,赞恩甚至贩卖毒品替代物。可是当被房东赶出来的时候,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卖掉了约纳斯。

赞恩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却听到了妹妹萨哈因为流产而死亡的消息。绝望、愤怒的他拿着刀冲到房东阿萨德家,砍向了阿萨德。赞恩因此被被判刑入狱。

当父母来看望他时,告诉他他又要“当哥哥了”时,原来刚刚失去萨哈的父母,不仅没有显现出来悲伤,居然又怀孕了,甚至还美其名曰这是“真主赐予的礼物”。难道于父母而言孩子只是度过难关的一个工具么?既然没有能力抚养,何必再让一个生命再次来到世上遭受磨难?于是影片回到了开始,赞恩再次反抗,指控父母生了自己。

2个小时的影片结束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战争带来的无力感、对赞恩父母不负责任的悲愤、对赞恩屡次遭遇不幸的惋惜、对赞恩反抗精神的震撼充斥内心。

作为一名母亲,看到的是战乱、逃难、贫困、宗教、医疗、教育等一些列问题。当所有的秩序就导致了赞恩的悲剧,而影片中看似把赞恩悲剧的源头直指赞恩的父母,他的父母真的罪魁祸首么?冷静思考,肯定不是,战争使他们流离失所,甚至连睡觉的床都没有,带着孩子一起睡在地板上,频繁生孩子,但凡有一点能力,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不至于如此。当然这并不是在为赞恩父母的“无责任感”开脱。归根结底是因为战争,继而引发的逃难、非法居住、无工作、交不起房租、疯狂繁衍,如果说赞恩是战争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压到的最后一人,那么,他的父母就是倒数第二人。

影片不应当简单地定义为悲剧片,因为始终有一束饱含治愈的人性之光贯穿始终,那就是赞恩对命运的抗争。开始赞恩通过自己勤劳的工作同困顿的生活抗争,接着为了保护妹妹不被嫁人帮妹妹掩饰与愚昧抗争,再者就是为了妹妹的死而砍伤房东与邪恶抗争,最终与自己的父母疯狂繁衍的伦理抗争,他一直不向命运低头,通过不断地抗争,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尤为珍贵的是,在抗争的过程中他仍能保留了一个孩子应有的纯真与善良,比如出走过程中被蜘蛛侠老人吸引的童真,在拉希尔被捕后扶养约纳斯的担当,以及影片结尾他那温暖而又治愈的笑容。

作为一个法律人,对于影片中的一些行为印象颇深,雇佣童工、未成年人婚姻、毒品交易、买卖儿童,这些看似违法的行为,在生存面前竟然都变成“理所当然”,使本受战争折磨的世界变得如此混乱无序。也许影片的原名《迦百农》(英译Capernaum)大概也是如此用意,隐喻着“乱和无规则”的内涵。

法律或许给不了难民面包和牛奶,但是法律若能被人人信仰遵守,此时,那么这个因战争而引发的无序的世界,或许能变得有序一些,而那些流浪的孩子们也能得到更多一些的保护。现实中,黎巴嫩的法律并不允许孩子起诉监护人,而导演还是在开头和结尾设置了赞恩“法庭指控父母”的情景,我想初衷,不仅是想表达出孩子最彻底的呐喊,引起观众的共鸣,也饱含着导演对法律的一种呼唤和期许。

回到源头,何以为家?如何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归到有序的状态?于国家层面而言,和平才是最大的福利,于父母而言,给予生命最大的尊重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与保护,而于一个法律工作者而言,则是让法律成为信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守法的行列中来,让生活更安全有序。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正如电影结尾所说“愿每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让更多的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让他们对世界报以微笑。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黎巴嫩   希尔   难民   房东   结尾   悲剧   父母   命运   妹妹   影片   战争   孩子   法律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