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嵇康《广陵散》,怎知《笑傲江湖》险?

金庸老爷子的作品中,《笑傲江湖》是唯一部被他定义为“庙堂寓言”的小说。

他在后记中反复强调,这部小说意在刻画中国几千年来,庙堂之上惨烈斗争之中的人性。

《笑傲江湖》这部小说的名字,是小说中“魔教”长老曲洋和“正教”高手衡山派刘正风两人,合编的一本琴箫曲谱。这本贯穿小说始终的曲谱,大部分是从嵇康的《广陵散》改编而来。

这部小说的主角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处世风格,也有很大一部分“竹林七贤”反对礼教,追求个性的自由的成分在内。

因此,若是不读懂“竹林七贤”的代表性人物嵇康和《广陵散》,纯以武侠的角度来看《笑傲江湖》,难免有买椟还珠之憾。

不解嵇康《广陵散》,怎知《笑傲江湖》险?

清.俞龄《竹林七贤图》节选

嵇康之死,三千太学生的遗憾

公元263年,洛阳东市法场。

万人齐聚,三千太学生跪地请愿,请求当时的掌权者司马昭不要杀嵇康,希望可以留嵇康一命当他们的老师。

掌权者司马昭不许。

邢台上的嵇康抬头看了看太阳,见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人要了一架琴,说:从前袁孝尼总想跟我学弹《广陵散》,我每次都坚决的拒绝了。今天以后《广陵散》就成绝响了。

这一曲《广陵散》弹完,嵇康被杀,时年四十岁。

当时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哀痛嵇康之死。

因为嵇康不但是当时的江湖名士,而且大家还都知道他死的冤枉。

嵇康是“三国”末期时魏国人,是当时名扬海内的“竹林七贤”之一。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嵇康已经是25岁左右的成年人了。

作为曹氏宗亲的女婿,想必他对那场充满血腥暴力的政变之后,司马氏对曹氏宗亲残酷的清洗打压,比一般人体会的更加深刻一些。

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之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先有司马师废魏帝曹芳,后有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

短时间内整个曹魏政局已经被司马氏牢牢掌控在手中,曹魏宗室大势已去,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

然而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的是,在那个司马氏的谋曹篡魏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的年代,司马氏自己做着僭越谋逆事情,偏偏打出来却是以“名分大义”为核心的“名教”旗号。

从虚伪无耻的角度来讲,这跟《笑傲江湖》中打着“正教”“侠义”的旗号,行排除异己,烧杀抢掠之实的“名门正派”,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明目张胆的把“忠孝信义”挂在嘴皮子上,踩到脚底下。

这种掩耳盗铃的勾当骗不识字的老百姓诚意尚嫌不足,自然瞒不过当时的士族文人。

不解嵇康《广陵散》,怎知《笑傲江湖》险?

清.俞龄《竹林七贤图》节选

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其它六人为山涛,阮籍,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是当时天下士人的精神领袖,他们用不屑司马氏鼓吹的“名分大义”方式来表达志向。以崇尚自然,放浪不羁,拒绝出仕的态度浪迹于江湖,拒绝与司马氏同流合污。

尤其是嵇康,他还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方式,来表达对司马氏的虚伪无耻的不满。

后来“竹林七贤”被司马氏拉拢分化,山涛,阮籍,向秀,王戎先后迫于压力出仕为官。

“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大山涛辞官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

嵇康因此写下大名鼎鼎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再次表达了自己情愿浪迹江湖也不愿为官的坚决态度。

但这无疑也更惹起了司马氏对他的猜忌和不满,最终司马昭在钟会的挑唆下,借故杀掉了嵇康。

其实嵇康根本没有撼动朝局的实力,也没有明确表达过匡扶曹魏宗室的志向。

他“非汤武而薄周孔”,最多也就是表达对司马氏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事方式不满而已。

浪荡江湖,放纵不羁,追求自然才是嵇康的主要志向。

但即便如此,庙堂之上司马氏还是容不下他的才华声望。

嵇康的死,其实和刘正风与曲洋的死一样,属于庙堂势力对个人自由的碾压和摧残。

人在江湖与人在庙堂一样,在强权的面前,简单“去”“留”二字,个人似乎根本没有选择权。

但嵇康临刑时的那一曲《广陵散》,却隐含了身在江湖的他,对人生的答案,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

不解嵇康《广陵散》,怎知《笑傲江湖》险?

清.俞龄《竹林七贤图》节选

《广陵散》与《独孤九剑》

嵇康临刑前弹的那一曲《广陵散》究竟有什么用意?为何他发出“《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感叹?

这两个问题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嵇康的真实心意。

好在嵇康很远,金庸很近。

推测嵇康想什么不容易,揣摩金庸的想法却比较简单。

《广陵散》普遍认为是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全曲意在表现“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以一介屠狗布衣的身份,以白虹贯日之锐势,刺杀“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丞相侠累(名傀)的宏大场面。

聂政自古便以“侠义”闻名于世。

虽然表面上看他是为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才轻身入韩,刺杀忘恩负义的侠累,舍命替严仲子抱不平。

可从他能等到姐姐出嫁,母亲离世守丧期满之后,才答应严仲子来看。

聂政也不是一个甘于在平凡中蹉跎岁月之人,他也有要轰轰烈烈的做一番事业的狂傲之心,他也是不甘于寂寞的。

如果说嵇康是一介书生之躯傲视王侯,那么《广陵散》毫无疑问就是他内心郁积的杀气。

如果说令狐冲放浪不羁,阔达豪迈源于嵇康,那么他的成名绝技《独孤九剑》,则无疑是源于《广陵散》和聂政。

《独孤九剑》从“总纲式”开始,“破剑式”“破鞭式”“破气式”……一路又一路的破下去,倘若破解不了,那便“两败俱伤,形同拼命”!

这与聂政刺杀侠累何其相似!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一剑在手,虽是一无所有的屠狗布衣,也能搏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国王侯!

金庸巧妙的将古代侠义之士“若士必怒,血流五步,伏尸二人,天下缟素”的雄壮气魄,豪迈之情嵌入了小说之中。

隐隐与“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葵花宝典》之阴柔下贱,甘愿自残为对应。

隐晦的表达了人必先自尊自重,方可入“笑傲江湖”之境的含义。

总结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侠”,与大家广泛喜爱的郭靖、萧峰的“仁侠”并不相同。

令狐冲的“侠”应当属于“布衣之侠”。

他这个人,一没有郭靖那么强的家国观念,二没有萧峰那么强的济世救民之心。

令狐冲没什么野心,有的只是“野性”。

他这个人,既不可能像郭靖那样成为统御万人的将军,也不可能像萧峰那样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令狐冲是真正属于草莽阶层的侠客。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局观”,他是不信“成大事不拘小节”或“无毒不丈夫”这类话的。

他只看重做事的手段是否光明,是否符合“侠义”的规范。至于“美好前景”“宏伟目标”,他从没想过,也没打算去做。

方证大师问他:“你为什要阻止左冷禅的大业?五岳剑派合而为一有什么不好吗?”

令狐冲当就卡壳了,他也说不清“五岳并派”有什么不好,他只是不满于左冷禅阴险毒辣的行事手段,凭本能出手阻止而已。

令狐冲的“侠”是属于“布衣草莽”的“侠”。也是最简便易行的“侠”,它不需要多么高尚的境界,也不需要有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

他的“侠”不是要改变世界,只是拒绝让世界改变自己。

仅此而已。

参考书目

《史记.刺客列传》

《晋书.嵇康传》

《笑傲江湖》三联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笑傲江湖   放浪不羁   竹林   司马   正教   宗室   草莽   宗亲   庙堂   侠义   布衣   志向   令狐冲   不解   江湖   小说   嵇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