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01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创作者,让我想到了电视剧《山海情》里的水花。不同于那些电视剧里光鲜亮丽的“大角色”,她们是生活的“小人物”,但他们的故事却远比电视剧真实、动人。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图里的这个人就是我说的那位创作者。她叫做王静,是贵州大山里长大的孩子。


视频里的王静总是拿着一筐一筐的玉米棒子,这是她用来种平菇的最佳搭档。


玉米棒子早早地被处理过,泡过石灰水,然后沥干,才能使用。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她干活很利索,一边对着镜头讲解注意事项,一边把玉米芯整齐地按需摆放,再将菌种匀称地洒在玉米芯上。同样的步骤重复几次,再盖上泥土和胶膜,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莫约等上两个月,菌种就能顺利出菇。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用玉米芯种菇的栽培技巧是王静最受欢迎的一套种植技巧。视频中她一遍又一遍地介绍着具体种植方法,还会把每个细节拆解开,以便观看者理解。


看到视频里王静大方讲解的样子,或许很难有人相信,刚刚开始录制视频时,她也曾对着镜头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曾经,王静一心想要离开大山,没想到几年后,兜兜转转又回到家乡,专心创业。如今,通过养菇和教人养菇,她实现了理想,也正在带领更多人实现理想。


王静的人生脉络仿佛与故事里的水花如出一辙。被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想逃却没有逃开,但她们都没有放弃,努力抓住了每个改变的机会,重写了一家人的命运。


正是这样的她们,至柔至刚、不屈不挠,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02

小时候的王静一直盼望着离开大山,就像水花曾经一心想离开西海固一样。


王静是贵州黔东南人,从小生活在大山深处,走的是泥路,住的是木房。冬天湿冷,无法御寒,只能硬熬。


山里的人家多半穷得叮当响,鞋子都没几双。每逢春夏,王静都打着赤脚去上学,冬天也只有一双单薄的解放鞋勉强可穿。


王静小时候对季节的印象是靠双脚形成的:当脚后跟皲裂长疮时,冬天就到了。伴随着伤口的反复溃烂与愈合,一个心愿逐渐在她心中落地扎根: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然后再也不回来。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她知道,如果不离开大山,自己不免也会陷入村里其他姑娘的人生轨迹:早早嫁人、生子,然后外出打工、反哺家庭,等到孩子出生后又目送孩子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勾连成一个逃不开的怪圈。


为了打破这个怪圈,她决定借钱读书。虽然没有特别出色的成绩,但这一次,至少王静有了选择的机会。


高职毕业后,王静如愿走出了大山。她依稀记得,坐着大巴车离开老家的那天是个晴天,车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在她身上,亮堂堂的,仿佛照出了一个明亮的未来。


《山海情》的故事里,水花没能离开西海固。她背着包袱走了一夜,但一想到家里的老父亲,就没狠下心,终究是留了下来。


现实生活中,王静也在几经周折后,出于类似的缘由,选择了回家。


离家在外的日子,她白天工作晚上读书,与大城市的热闹毫不相干。她开始想家,想念山野间野蛮生长的花草,还有父亲做的辣椒和酸汤。


这样过了几年,她挥散了年少时的梦,回家了。


冥冥之中,她的根早已扎在了大山深处。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尽管回到了山村,王静却没有妥协于生活,她依旧在尝试如何过得更好。和水花一样,她不信命,只相信自己的双手。


最开始,她在民办学校当老师。决定结婚后,因为不想和爱人分隔两地,她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去当地找了家菌种公司上班。


在公司,王静一边做销售一边学习如何种植菌类。忙归忙,但王静很喜欢这种充实的状态。


女儿的出生,让王静不得不面临取舍:是继续事业还是回家陪伴孩子。两难之下,王静决定盘下来一间小门面,开个小百货店做生意。


不过,考虑到本金问题,她只能租下一个位置不太好的店面。在王静决定租下那里之前,店面已经空置了许久,少有人问津。家里人都不看好王静的选择,觉得开店不过是把钱打水漂而已。


王静却坚信自己能够经营好,她嘴甜,爱笑,会张罗,人缘好,做生意又实诚,一来二去,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有人宁愿绕路也要来她这支持生意。小百货店就这样风风火火地经营起来了。


但毕竟这里只是个小县城,小店的生意再好,也容易碰到上限。


那会,家里还欠着贷款,王静几乎每天都在想要如何开源,她不想让女儿生活在没有经济保障的家庭里。上一份工作为她提供了灵感,她开了家网店,专卖农产品。


为了让网店生意尽快步入正轨,王静的精力开始越来越多地放在网上。家里的长辈对此颇为不解,甚至还有些生气:好不容易店里生意有了起色,不说天天守在店里,反而动不动抱着手机“玩”,实在是不务正业、没有定性。


然而对于王静来说,每一次改变和尝试,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王静的父亲身有残疾,不便远行,早年间家里都是靠母亲在外打工赚钱。渐渐地,母亲越来越少回来,只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


童年的烙印埋下引线,让王静对家庭充满向往,总是把家庭放在首要位置。她做的每个决定都包含着同一个朴实的愿望:让一家人的日子好过起来。


这让我想到了用板车拖着女儿和身有残疾的丈夫、从西海固山里走到吊庄移民区的水花。踏着茫茫黄沙,水花足足走了七天七夜。她没慌过,因为她背后有一整个家。


在王静和水花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明确的方向感,她们穷过、苦过,但没有妥协过。


03

2019年,短视频火起来了,王静迫不及待地踏进了风口。


当时正巧碰上她那间小百货店的租期到了,老板看生意不错,想要涨价。王静算了算收益和成本,觉得这买卖不划算,干脆直接退租关店了。


关店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王静开始“沉迷”于抖音。彼时,王静的网店生意并不乐观,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她看到了巨大的空间与可能性。她说“这里很公平”,不管贫富美丑,每个人都有被看到的机会。


王静也想被看到。


她关注了不少账号,研究用户的喜好,发现记录乡村生活的内容在抖音上很受欢迎。她想,这也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便决定以此为切入点,输出内容,让真实的农村被人看到。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确定方向后,王静开始每天往外跑,去山上,去田间,去乡野的每个角落里采风。家里人说她总是不着家,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就知道每天抱着手机看。


但透过她的抖音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当时的经历。


和村里老人一起摘魔芋。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在山上采收农产品。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分享当地的传统榨油方法。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介绍各种村里常见的野菜。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采摘不知名的野果。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从第一个视频开始,王静就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瓶颈也来得很快。


她有些着急,不断尝试新的风格,给自己设计固定的开场白,加入剧情向内容,甚至试图融入唱歌跳舞等元素,但数据没有明显改善。


直到她偶然发布了用玉米芯养菇的视频。


这是她在菌种公司上班时学到的小妙招,很多农村的老人家都会这种土办法进行栽培。每年季节合适时,王静都会自己种一些,分享给亲朋好友们,这次她把过程录制了下来。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谁也没料到,这内容一下子火了,一夜之间获得了四十多万播放量。


无数人在评论里留言,有的人咨询技术,有的人感慨自然的神奇,还有的人直接问哪有菌种可以买。


王静思考了半宿,换了个角度又录了一次,播放量同样很可观,大批流量涌了进来。


她隐约觉得自己摸到了正确的方向,开始专注于更垂直的农业种植内容,向网友们分享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巧,还教大家种茯苓、种魔芋、种红薯等等。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那些好奇农业知识、渴望学习技术的人们汇聚一堂,从她的视频中找寻答案。


在王静的视频里,她认真讲述技术的样子,和在菇棚里认真打理蘑菇的水花一样,她们做事一板一眼,有条不紊,能用看似最笨的办法把事情做得最漂亮。


两个人的人生走势微妙地重叠起来。电视剧里,沉迷养菇的水花被丈夫质疑居心;屏幕之外,专注分享的王静被网友指责是骗子。


有人说她摆拍,根本不信玉米芯能种出蘑菇来;有人跟着学了,却没有收成。王静被接踵而至的质疑声打击得喘不过气,险些放弃。


王静深知,种植是个技术活,温度、湿度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有所差异,自己不能急于回应,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同镜头外的粉丝一起等。终于,跟着视频学种植的网友们开始陆续出菇,质疑声慢慢烟消云散了。


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她的抖音账号,成为她的“学生”。她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与积累分享给这些素未谋面的朋友们。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有商家看上王静抖音号快速增长的粉丝量,私下联系她,想出钱请王静带货,却被王静拒绝了。她想要赚钱,但却并不想以消耗粉丝信任的方式赚钱。


直到粉丝达到80万后,开始是不是有人咨询王静如何购买菌包,她才主动联系了一家厂商,试着销售菌种。首批预定的几千包菌种很快销售一空,附近的几家菌类种植公司都开始主动来找王静,希望与她合作。一年下来,王静总共卖出了四十多万包菌种,收入稳定了很多。


这很像是《山海情》中水花的故事,依靠着养菇,王静和水花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细细想来,改变她们的不是养菇本身,而是处处留心、勤学好问的习惯,是敢于尝试、不甘命运的精神。


04

过去,山里的孩子都想着往外走,他们向往更大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好奇、勇敢、渴望关注。如今,他们能坦然扎根大山,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山沟沟里也能有一片理想的天地。


《山海情》里,水花的好结局是开了一间小超市,一家人再也不用担忧吃穿用度。真实的生活里,王静则借助抖音获得了更多的渠道,看到了更大的可能,生活同样得到了改善。


通过抖音卖出越来越多菌种的同时,王静还在为很多人提供帮助。


当《山海情》的“水花”在抖音逆袭


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村里的农户们讲解技术,指点他们种植,还主动收购大量农产品,帮助销售。


有位来自四川农村的女性,原本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来源,看了王静的抖音后,开始跟着她学技术,一年下来通过养菇卖菇,年收入增加了不少。


还有无法出门务工的残疾人,腿脚不便,但手上干活十分利索,在王静的指导下,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现在的王静对未来有了更多的规划,她组建起一个小小的团队,试图扩展更多业务。从分享知识、销售菌种出发,她还准备收购、销售更多的农产品,——如果能打通了这条渠道,有机会为本地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回溯过往,王静的所有经历都仿佛在为现在这个时刻积攒经验。


开网店的经历让她能熟练与短视频跑道接轨,菌种公司让她学到了足以分享的有效技术,开百货店让她积累下充足的销售与进货渠道。


从王静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当下,短视频提供了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重回故土,扎根、生长,让故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通过短视频这个巨大的流量展示出口,无数个王静正在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方法。


他们是生活里的“小人物”,是勤勤恳恳用双手创造财富、改写命运的普通人。但正是他们,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朴素的愿望——让日子好过一点,让生活更有尊严。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水花   菌种   百货店   山里   村里   农产品   家里   生意   孩子   机会   更多   内容   玉米芯   技术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