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处世哲学:年少时鄙视的玉帝,其实是最高明的智者

在《西游记》中最受大家鄙视的人物,无疑就是三界之主玉帝了。

他打又不能打,做又不会做,几乎完全都是靠别人,自己简直什么能耐都没有,就是一个高级废物。

在各种青少年版《西游记》读物,以及各种影视作品中,玉帝也大多都是以昏庸无道,窝囊脓包的形象出现。

尤其是在大家最熟悉的86版《西游记》中,为了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玉帝居然被吓得钻到了桌子底下,战战兢兢的狂呼:快去如来佛祖……

《西游记》里的处世哲学:年少时鄙视的玉帝,其实是最高明的智者

由于86版《西游记》太过经典,玉帝这一幕原本在原著小说中没有的脓包形象,反而成为了无数人印象中玉帝的经典场景。

玉帝这个角色道貌岸然、胆小无能,算是在大家的心里扎了根,几乎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但如果我们成年以后,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重新再看《西游记》原著小说的话,就会发现玉帝这个角色其实并不是这样。

他不但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脓包”,还是智慧和手段都远在如来之上的高人!

我们小时候之所以会觉得他很“脓包”,是因为我们看这个人物的时候,忽略了他身份的特殊性,而且我们那时还不通人情世故。

所以无法理解玉帝这个“三界之主”的高明之处。

比如最简单也最根本的一个问题:玉帝是什么身份?

尽管在我国卷帙浩繁的本土神话中,玉皇大帝是不是真正的“三界之主”,最高神祇很值得探讨。

但是在《西游记》中,玉帝却是毫无疑问的“三界之主”。

他虽然出身于道家,身份却高于太上老君,是领导佛道两派仙佛的最高主宰。

这一点我们虽然小时候就知道,但却并不能理解这个身份背后所代表的一系列含义。

《西游记》里的处世哲学:年少时鄙视的玉帝,其实是最高明的智者


无为的智慧

我们小时候看玉帝这个人物不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主动做过什么。

他没有降过妖,也没有除过魔,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在听属下说,让属下去做。

所以我们就天真地以为,玉帝自己没有半点本事,又懒又糊涂。

然而实际上以玉帝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他不做不说才是符合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高深智慧。

他说得或做得太多,反而不符合他的身份地位,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玉帝不是“战士”,而是“领导”。

小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喜欢像孙悟空那样的“斗士”,认为越能打的人物就越厉害。

但实际上不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西游记》的原著里,能不能“打”都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能打,只是闯荡江湖最基本条件,而不是全部的条件。

一个优秀的人,不但要能打,还要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做出最合理,最有利于自己和别人的判断和规划。

亏了自己固然不好,但逼人太甚却更容易吃大亏!

孙悟很明显就是看不透这一点,不知道适可而止,都已经被封为“齐天大圣”了,还想更进一步自己做“玉帝”,结果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却被如来轻而易举的哄到手掌心里,凄凄惨惨的压了五百年。

玉帝之所以不发表意见也不出手,就是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三界的顶点,他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了。

在他的麾下,文臣如雨,猛将如云,他实在没有理由亲自出面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他亲自出马,就算把问题解决得再怎么完美,他又能得到什么呢?

不能自己给自己“加官三级”吧?

身为领导,凡事亲力亲为的话,就算是能够解决问题,也只能让自己滋生虚荣之心,而且会影响下属们发挥的实力。

因为一件事情如果领导亲自出马都解决不了的话,下属们稍微懂点人情世故,就不敢再去碰触这个问题了。

玉帝是不老不死的,一旦他认定什么问题是“无解”的,那这个问题可就真没人敢去解决了!

怎么滴?你觉得自己比大天尊还牛?你有能力解决玉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玉帝亲自出手能解决得了孙悟空也就罢了!

可是如果解决不了的话,那玉帝以后还有什么颜面执掌三界?

赢了没有什么好处,输了却要赔光底裤。

这种战斗对于玉帝来说,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反而是他调请如来佛祖来对付孙悟空的决定,对他自己和天庭众神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来赢了孙悟空,那证明玉帝领导有方,知人善任!

事后请如来吃顿饭,开个表彰会。

在拉拢佛家老大如来的同时,也敲打敲打已经心生懈怠的天庭道家众神:看看人家这本事!再看看你们!一个个的也好意思?

如果孙悟空真的太过生猛,连如来佛祖都搞不定他,那玉帝改可以下令让天庭众神和如来联手群殴孙悟空,也可以自己亲自出手镇压他。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期间,玉帝的安排进可攻,退可守,一直都把主动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我们小时候怎么会觉得他很蠢?现在想想真是咄咄怪事!

《西游记》里的处世哲学:年少时鄙视的玉帝,其实是最高明的智者


无言的智慧

玉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除了那句大名鼎鼎的“快去请如来佛祖”以外,很少会主动发表什么意见。

一般都是别人向他提意见,而他只是根据情况批复一下而已。

玉帝的这种作风,很明显不符合我们小时候所喜欢的能言善辩,智计百出的形象。

然而实际上来说,在天宫那种环境之下,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本来就不适合主动出风头。

玉帝已经是三界之主,天地之间最高的主宰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言出法随”的状态。

他所提出来的意见,压根儿就没有多少可以讨论的空间。

只要他说了,下边的人就会有人(神)想尽办法去做。

可尴尬的是《西游记》中,玉帝很明显也不是全知全能的。

他只是比其他神佛修炼得更久,对“运数”的理解更深,他不但掌握不了“运数”,还跟其他神佛一样,必须顺应“运数”行事。

这个“运数”听起来好像挺玄幻的,但其实它也没那么神秘。

至少在《西游记》里,它的意思差不多跟大家熟悉的“发展趋势”、“历史规律”等词语差不多。

换而言之,玉帝的本事是有限的,但他的权力却是无限的。

所以他行事必须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发表意见,不管他有没有那个意思,都会在事实上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

如果有人胆敢反驳玉帝的意见,意见切实可行的话,那毫无疑问会损及玉帝的威严。

可是如果对方意见不可行的话,那可就更加麻烦了!

玉帝该怎么处理这个言不济事的“刺儿头”?

打压他,会被认为是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

宽容他,则会助长质疑自己权威的风气,用不了多久玉帝就会威严扫地。

所以对玉帝而言的方式,就是少说多听,根据事实情况听取下属的建议,并做出决定如何施行。

这样一来,下属的建议切实可行的话,玉帝听取建议就是“英明”。

下属的建议走不通,那也是下属出了“馊主意”,跟玉帝没有多大关系。

正所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玉帝身居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一万句正确的话,也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光彩。

可是万一他说错了一句话,就足以被人当成把柄遗笑万年。

权柄、荣耀玉帝都已经完全拥有了。

如果他再像谋臣游士那样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图什么呢?

《西游记》里的处世哲学:年少时鄙视的玉帝,其实是最高明的智者


大智若愚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中的神魔,基本上都分属于佛道两家。

而玉帝是三界之主的同时,也是道家势力的官方代表。

西天雷音寺是佛家的“大本营”,天宫则是道家众神的“根据地”。

玉帝和太上老君之间的关系,比较类似于《水浒传》中赵官家与龙虎山张天师的关系。

玉帝虽然身份地位尊贵,但毕竟还是道家出身。

所以玉帝在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践行上,必须得高人一等。

不得不承认,《西游记》在这方面对玉帝的刻画,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甚至不用怀疑;近几十年之内,像吴承恩那样博通诸子百家,又自愿以写小说为乐的的人,基本不可能会出现了。

《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玉帝这个角色看似非常委屈,但却很难让人从道义上挑出他的毛病。

他行事看似笨拙,最后却总是能够得到最有利的结果。

他很少发表意见,但每次提出意见的时候,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最厉害的是尽管这么多年来,研究《西游记》的人那么多,但玉帝在那个世界里法力究竟有多高?他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还是善于藏拙的“战五渣”?

直到现在为止也没人敢确定。

因为玉帝从来没有出过手,完全没有参照,所以他的法力如何谁也不知道。

《道德经》第十五章有云: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俗话说得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玉帝之所以被年幼时的我们鄙视,恰恰是因为他不肯将势力用尽,不肯把事情做绝。

他的虚实现在没人知道,以后也不会有人知道。

玉帝看似软弱糊涂的一系列行为,其实是让自己坐上了这个世界上最神秘莫测的位置:未知……

当年我们以为玉帝软弱糊涂,其实愚昧无知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玉帝   西游记   道德经   佛家   运数   脓包   道家   如来   佛祖   智者   悟空   下属   年少时   小时候   地位   哲学   身份   意见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