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相传南梁天监年间,有个叫韦恕的人在扬州做官,后来任满以后,就在当地安了家。

恰好这时候韦恕的大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

于是韦恕就找来了当地的媒婆,希望她能给自己的女儿在当地找个好婆家。

媒婆听了满口答应,欢天喜地的走了。

但她刚出韦恕家的大门,就被本地一个种菜的老头儿张老拦住了。

张老一脸热情,一定要请媒婆喝酒。

媒婆推辞不了,只好跟着张老去了。

到了张老的家里,桌上早已经准备好了酒菜,张老殷勤地劝媒婆喝酒吃菜。

等媒婆差不多酒足饭饱以后,张老才问媒婆:“听说隔壁韦家的女儿要找婆家,是真的吗?”

媒婆也没多想,随口回答说:“是有这事儿。”

张老听了,对媒婆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也不如年轻人了。但我人老心不老,劲儿小技术高!靠着十字坡的菜园子,也能安身立命。希望你能替我去韦家提一下亲,事成以后我少不了你的好处。”

媒婆一听张老这话,当场就给气乐了!

因为这个张老,年纪已经六十出头了不说,家里除了一个菜园子也没有什么别的财产。

媒婆绕着张老打量了一圈,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失心疯可防可治,干吃鹤顶红治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老张你可不要放弃治疗啊!”

她把张老一通嘲讽臭骂之后就走了。

但是张老却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锲而不舍地去找媒婆,天天要请媒婆喝酒吃饭。

媒婆被他缠得没办法了,就对他说:“你这个糟老头子怎么这么不自量力?韦家虽然比较穷,但毕竟是书香门第!愿意跟他们家结亲士族又不是没有!人家怎么可能会看上你?我不可能为了几顿酒菜,就去韦家上门找骂吧?”

张老再三请求媒婆说:“你就当帮我个忙!勉强去问一问嘛!如果他们家真不同意,我就认命了。”

媒婆没有办法,只好老着脸皮去了韦家,把张老的意思跟韦恕说了一下。

韦恕听了媒婆的话以后,气得脸都白了了,当场教训媒婆说:“你看我家里穷,就这么看不起我们韦家吗?一个种菜的老头子什么身份?敢对我说这种话!老东西不值得我骂!你这个老婆子也这么没有识人之明吗?”

媒婆被韦恕骂得抬不起头,只好陪着笑脸说:“我也知道这事儿确实不像话。只是被他缠的没有办法了,才替他来说一下,老爷你别见怪!”

韦恕余怒未消,愤愤地诉媒婆说:“你转告那个老头,如果他能马上送五十万钱来,我就答应他!”

媒婆出去以后,把韦恕的话告诉了正在门口等消息的张老。

没想到张老想都不想的说:“行!没问题!”

不一会儿,张老就从家里推了一辆小车回来,车上的铜钱刚好就有五十万。

这一下韦恕尴尬了!

他对家人说:“刚才我说让他拿五十万钱,不过是气话罢了!他一个种地的老头子,哪儿来那么多钱?现在他这么快就把钱送来了,这可怎么收场?”

迫于无奈,韦恕就让人去试探试探女儿反应,没想到他女儿并不反对这桩婚事。

韦恕感概说:“这可能就是天意吧!”

于是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双方定下婚期以后,张老到了结婚那天就把韦小姐娶回了家。

成婚以后的张老,依旧每天挑粪担水的种菜卖菜,韦氏也夫唱妇随地跟着洗衣做饭,从来没有抱怨日子不好过。

只不过韦家的亲戚们,始终都觉得韦氏嫁给一个种菜的老头子太丢人,可是又没办法拦着他们。

这情况持续了几年以后,就有聪明的亲戚来劝韦恕:“你家里虽然穷,但好歹也是士族人家。难道附近没有年纪相当穷孩子娶你女儿?你偏偏把她嫁给种菜的老头子!既然你不想要这个女儿了,何不把她赶远一点?他们留在这儿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韦恕听了亲戚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韦恕就让家里人准备了一桌酒菜,把张老和女儿请到家里。

等酒喝得差不多,菜也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韦恕就婉转地提出了,想让张老带着女儿搬走的想法。

张老听了以后并不生气,站起来对韦恕说:“我们两口子之所以没有搬走,是因为离得远了怕您惦记我们,既然现在在这儿住着让您觉得丢人,那我们明天一早就搬走吧!我在王屋山下有个庄子,够我们过日子的。”

于是,张老和韦氏在韦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张老就让韦氏骑上一头驴,带上斗笠,他自己拄着一根拐杖准备出发了。

临走之前,张老告诉韦家人:“以后如果想我们了,就让大舅哥去天坛山南边去找我们吧!”

说完,张老就牵着驴带着韦氏上路了。

他们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再也没人听说过他们的消息。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几年以后,韦恕因为想念自己的女儿,觉得她跟着张老一定吃尽了苦头,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尝几次猪油。

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大儿子韦义方去寻访一下女儿的下落。

韦义方按照当年张老所说的话,一路赶到天坛山南边,却没有看到张家庄。

刚好他看到一个昆仑奴正在赶着黄牛耕地,于是就向昆仑奴打听说:“内个,请问你知道这附近哪儿有个张家庄吗?”

没想到昆仑奴看见韦义方以后,连忙把手里的鞭子扔到一边,向他行礼说:“大公子怎么好久不来?庄子离这儿很近,我来给你开路开路滴!”

韦义方跟着这个昆仑奴刚翻过了一座山,又越过一条河,山山水水过了非常多。

最后才来到一座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大宅院前。

只见那宅院里花草繁茂,树木成荫,白鹤与鸾凤飞舞其中,孔雀白鹿自由漫步。

昆仑奴指着宅院说:“大公子请看!这里就是张家庄了。”

韦义方被吓了一跳,没想到妹夫和妹妹混得这么好!

宅院门口一个身穿紫衣的小吏,领着韦义方进了屋里。

只见屋里摆的家具和陈设都非常豪华惊奇,韦义方一件儿都没见过。

过了一会儿,只听里边有人喊了一声:“主人到!”

随后十几个穿着考究,年轻貌美的丫鬟分成两排,有的打灯笼,有的撒花瓣,有的吹乐器,引着一个衣着考究,气度不凡的人走了出来。

韦义方凝目望去,只见来人衣着考究,丰神俊朗,鹤发童颜,正是他的妹夫张老!

张老拉着韦义方的手感慨说:“人间的日子难熬,跟火窟似的!身上得不到一点清凉,心里还整天火烧火燎!大哥你最近做什么买卖?你妹妹正在里边梳头,一会儿就出来见你了。”

于是,双方互相施了礼,各自坐了一会儿。

里边又来了一个丫鬟说:“夫人已经梳妆完毕,请大舅爷前去相见。”

韦义方又跟着丫鬟去了她妹妹住的地方。

只见那房子沉香做房梁,玳瑁为门,碧玉做窗,翡翠地板好清凉。

只不过韦义方的妹妹见了哥哥,感情却比较淡漠,只问了几声家里的老人可好,就再没别的话说了。

不一会儿,韦义方的妹妹命人传膳。

那饭菜韦义方见都没见过,只记得味道比妈妈做的味道还要好,美味入口即化,无法用语言表达。

当夜,韦义方就在那儿住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正跟韦义方闲聊,突然来了个丫鬟,悄声对张老说了些什么。

张老呵呵一笑,说:“家里还有客人,怎么好在外边玩到天黑呢?”

说着,向韦义方道:“我妹妹想去蓬莱山旅游,你妹妹按理也该一起去。不过天黑之前我们就回来了,大哥就在这儿歇一天吧。”

说完张老就施了个礼进去了。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张老走了没多大一会儿,韦义方就看见庭院里有人架起五色祥云,鸾凤和鸣,丝竹管弦悠扬动听,张老和他的妹妹各骑一只白鹤,带着几十个骑鹤的随从飞走了。

韦义方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丫鬟和仆人对他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所以他这一天也就没出去。

转眼到了傍晚时分。

韦义方听到了庭院中丝竹管弦之声,出门一看,却是张老和妹妹已经回来了。

张老对韦义方说道:“让你一个呆着无聊了一天,挺不好意思的。但这是神仙的府邸,凡人按理说是不该来的,因为大哥你有这个缘法,才能在这里呆着。但是这缘法也只能到明天早上了。”

韦义方又在宅院里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张老夫妇来送别他。

韦氏只是跟韦义方说让他替自己问家里人好,并没有别的话说。

张老给了韦义方二十镒黄金(一镒=二十两),你对他说:“这里离俗世凡间太远,我就不写信回去了。这里有个帽子,你拿着回去。要是哪天家里实在穷的过不下去了,你拿着它去扬州北邸卖药的王老那儿去,可以换一千万钱。”

说完以后,张老就还让那个昆仑奴,带着韦义方从原路回到了天坛山南。

韦义方带着黄金和旧帽子回到扬州老家以后,亲戚朋友们都觉得很惊奇,纷纷跑来问他哪儿来那么多钱。

韦义方就把自己在张老那儿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大家。

但是大家听了以后,反应不一。

有的人认为张老是妖怪,有的人认为张老是神仙,具体是妖是仙,谁也没法判断。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过了四五年以后,张老给的四百两黄金早就被花完了,韦家的日子又开始过的困难了起来。

于是就想让韦义方拿张老给的那顶破草帽,去扬州北邸找卖药的王老取那一千万钱。

但是有人又觉得这事儿太离谱:“一千万钱可不是小数目,没个字据,也没个中间人,人家会给吗?”

后来眼看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家里已经穷的快没有鱼翅和鲍鱼下锅了。

大家就逼韦义方去,他们说:“去试一下又不会怀孕!万一人家真给了呢!”

韦义方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扬州北邸王老的药店。

进门以后看见一个老头正在忙活着排药材,韦义方壮着胆子问:“敢问老先生贵姓?”

老头回答说:“免贵姓王。”

韦义方便拿出帽子,说:“张老让我来取一千万钱,以这个帽子为凭证。”

老王接过帽子以后,有些疑虑:“钱是有的,只不过你这帽子是不是真的?”

韦义方赶紧上前说:“随你老人家检验,难道你还看不出来真假吗?”

王老还没回话,药店里边一个小姑娘掀开帘子走了出来,接过帽子看了一下说:“这是真的。张老曾经让我帮忙补过这个帽子,当时没有黑线,我用红线缝的,而且我的缝纫的手法也对得上。”

于是,王老就给韦义方数了一千万钱,韦义方雇了几辆车拉了回去。

韦家的人这才相信,张老不是人,是个神。

后来韦恕和家人又想念女儿了,就再次派韦义方去天坛山南去寻访张老他们。

但这一次韦义方到了地方以后,再也找不到上一次的道路。

向附近的人询问,也都说没有听说过张家庄这个地方。

韦义方空手而归以后,家里人认为张老和女儿都成了神仙,仙凡相隔以后再也不能见面了。

但还是不死心,又去找开药店的王老碰运气,结果发现他也找不见了。

又过了四五年以后,韦义方偶然去扬州北邸办事,忽然遇到了先前给他带路的那个昆仑奴。

昆仑奴热情地向韦义方施礼说:“大郎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家主母虽然不能回家,但家里的事情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就跟在你们身边一个样。”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来十斤黄金捧给韦义方:“主母让我把这些黄金送给大郎。我家主人和王老正在里边喝酒,我去去便来。”

韦义方坐在酒店门口等到天快黑了,也没见昆仑奴出来。

于是他就走进了酒店里,却并没有找到张老和王老,也人没看见那个昆仑奴。

韦义方惊诧了很久,掏出金子看的时候,发现金子是真的,并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韦义方感慨了一下,就带着黄金回家了。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见过张老和韦氏。

但韦家人靠着那些黄金,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我好像在《玄怪录》里,找到了“赘婿文”的祖宗


煮鹤观后感

这个故事,出自唐朝宰相牛僧孺编写的《玄怪录》。

以仙人的个人感觉,故事里的张老确实像个神仙——ATM之神。

韦恕一家人只要没了钱,找到他连“密码”都不用输入,直接就哗啦啦地往外吐真金白银。

与其相信有张老这个“自动取款机之神”存在,我更倾向于相信这个韦恕是个贪官污吏。

他因为贪了太多的钱,又不敢让别人知道,所以编出来这么个蹩脚的故事来糊弄人。

在这个故事里看不出来半点仙气,反而是韦家人从头到尾的贪婪无耻,显得铜臭熏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跟时下流行的“赘婿爽文”颇有相似之处,很可能就是这类爽文的祖宗……

想象一下,如果韦恕过生日,那天官员一桌,士族一桌。

一直被亲戚们瞧不起张老进门就问:ATM之神坐哪一桌?”

是不是感觉很有内味儿了?

声明: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赘婿   天坛   士族   扬州   宅院   媒婆   丫鬟   老头子   祖宗   会儿   亲戚   帽子   家人   家里   女儿   妹妹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