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家庭教育对比:“克子”还是“弑父”?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晰

在我很小的时候,总是跟爷爷一起看电视。

爷爷喜欢看戏曲,而我喜欢看武打片或动画片。

那时候,我曾经问爷爷:你为什么喜欢看戏曲?

爷爷信心满满的告诉我说:你现在还小,所以喜欢看武打片和动画片,以后等你长大了,早晚也会喜欢看戏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爷爷的话都只是半信半疑。

如今我已年过三十。

很遗憾。

我还是喜欢看动画片和武打片,对戏曲始终很难提起太大兴趣。

活到这把年纪,我终于可以确定:如无意外,爷爷的预言几乎不可能实现了。

即使我再老下去,动画和武打依然会是我的爱好,而戏曲我所能进步到的极限,也只是不像小时候那么讨厌罢了。

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会一成不变的传承下去。在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事物的时代,过去的经验能派上用场的越来越少。

随着对世界解释权重的降低,我国家庭结构的嬗变也已经无可避免。

中外家庭教育对比:“克子”还是“弑父”?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晰

“克子”与“弑父”:中西家庭教育的差距

全人类现行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

  1. 克子式家庭教育
  2. 弑父式家庭教育

之所以这么分类,原因倒也简单的很。

因为一个家庭之中,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以后,无可避免会在对世界的理解上与父母产生冲突。

同在一个家庭里,很难容得下对世界的两种解释。

在这种时候,听孩子的?还是听父母的?通常都是一个家庭必须做出决断的事情。

我们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这个问题是不用考虑的。

因为孔子曾经曰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意思就是爹在的时候,儿子得跟爹保持步调一致,爹没了三年之内;儿子还能按爹生前定下的路线走,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孝子了。

虽然孔子的爹叔梁纥在他三岁时就“没”了,因此理论上来说他的家庭教育也不算太成功。

但架不住孔子名气大,影响力高。

几千年来中国在家庭教育上,基本都是奉孔子这个观点为金科玉律的。

而且时代越往后,家庭中父辈的权威越重,以至于到了“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的癫狂状态。

因此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毫无疑问属于“克子式”的,孩子在父辈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我们的追求不是儿子胜过老子,而是儿子活成老子。

但西方国家却与我们截然不同。

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推翻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统治,而宙斯又推翻了克洛诺斯的统治才成为主神的。

一家三代神的恩怨,都是儿子打老子。

但这种文化现象更深层的意思,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算亲爹也一样。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西方社会中,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们的个性舒张,父母的身份对孩子的约束相当有限。

他们之所以鼓励孩子们成年以后离开原生家庭,就是想要避免观念冲突造成的家庭矛盾,而不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多么无情。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属于“弑父式”的。

虽然单凭这个名字,就能让很多国人义愤填膺了。

但是非常遗憾。

在“克子式家庭教育”和“弑父式家庭教育”的较量中,“弑父式家庭教育”如今已经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中外家庭教育对比:“克子”还是“弑父”?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晰

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的尴尬现状

自近现代以来,我国的年轻的一代几乎代代都在“觉醒”,代代都在努力打破来自父辈的“枷锁”。

在这种形势之下,“克子式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基本被消灭。

父辈对子女的过度控制,不但不会被子女接受,就连社会舆论也不会支持。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比“弑父式家庭教育”更可怕的“吸父式家庭教育”。

我国传统中父辈对家庭的绝对掌控权基本已经交了出去,但为子女无条件付出的责任几乎毫发无损的存留了下来。

父母通常要在子女的教育和婚恋方面,付出自己半生积蓄的财产。

但这几乎会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父母退休以后替子女照顾孩子,也被视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义务”。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以父母分配财产不均,或以没有为自己照顾孩子为由,拒绝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事都常有发生。

也就是说,我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被迫与西方看齐的同时,却又承担了传统家庭经济的责任之重。

不少子女在要求“个性舒张”的同时,在经济上却又对父母几乎“敲骨吸髓”式的索取。

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摆脱了“克子式家庭教育”,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比“弑父式家庭教育”更狠的“吸父式家庭教育”。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种看起来似乎“正常”的家庭结构,其实很难持久。

因为在索取中长大的一代,未必能做到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甘愿付出。

我们国家现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中也不西,对父辈的索取太过沉重,要求太过繁琐,注定只能是过渡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的舒张无可避免的会对家庭教育造成影响。

新一代爷爷奶奶们的个人兴趣越来越广泛,他们对照顾孙辈热情只会越来越小。

毕竟辛苦半生,完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之后,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会选择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是去当免费“保姆”。

年轻人在自己追逐“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在启发着老一代人的追逐自我的思想。

被传统“克子式家庭教育”的枷锁束缚的,不止是在家庭中处于弱势的子女,同样也包括占强势地位的父母。

当子女们“打破枷锁”追逐个性的时候,其实也等于在提醒父母家庭之外还有更多精彩……

中外家庭教育对比:“克子”还是“弑父”?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晰


结语

在家庭教育方面,传统“克子式家庭教育”的衰落几乎已经无可避免。

因为在如今的时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几乎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共识。

失去了儒家“崇古思想”的理论支撑,“克子式家庭教育”很难再有复苏的土壤。

以超越父辈权威的“弑父式家庭教育”,其实早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主流。

只不过这种文化在我国尚未成熟,还有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存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逐步的适应和调整。

让父母帮自己带孩子是“理所当然”,就像我爷爷坚信我也会爱上戏曲一样,只是根据老去时代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种经验之谈,在瞬息万变,随时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的当代,参考价值只会越来越低……

#中外家庭教育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家庭教育   宙斯   孔子   武打片   父辈   明晰   子女   爷爷   中外   儿子   父母   答案   传统   我国   孩子   家庭   喜欢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