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

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他还是救了我。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它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因为一次风筝比赛突生变故,最终走向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能看到人性的黑暗与光明,虚伪与真诚,也能看到世界上最真实的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

20岁时初读《追风筝的人》,只为哈桑流泪,为他的付出感到不值,为命运的不公感到气愤,为战火中的孩子感到悲伤。

30岁时再读《追风筝的人》,却另有一番感悟。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01

你的性格弱点,就是你的人生困局

阿米尔和哈桑被同一个奶妈从小抚养长大,是主仆,是兄弟,也是亲密的玩伴。

哈桑比阿米尔小1岁,但当他们与别的小孩发生冲突的时候,哈桑却挺身而出,保护阿米尔。

父亲对两个孩子都甚是喜欢,但总是对阿米尔生性懦弱感到不满。

慢慢地,阿米尔开始嫉妒哈桑。

阿富汗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斗风筝大赛即将开始,阿米尔将这次比赛看作是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下定决心要赢得这场比赛。

阿米尔用自己手中的风筝线割断了其他孩子的风筝线,在最后一个风筝掉落的那一刻,哈桑第一时间跑去追逐掉落的风筝。阿米尔大声对哈桑说,一定要追到这个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的回答。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当哈桑找到那枚风筝时,却被阿塞夫一伙人堵在一条小巷中,遭受了强暴。

阿米尔站在小巷的另一端目睹了一切,但他选择了漠视。

他假装没有听到哈桑喉咙里的哽咽,没有看到他裤子后面深色的污渍,和他双腿间滴下的能将雪地染成黑色的血。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渴望战胜了一切。这种感觉让阿米尔的内心充满了羞耻和愧疚。

经历了漫长的痛苦和煎熬后,阿米尔想出了一个办法:诬陷哈桑。

他偷偷将自己的生日礼物和一叠钞票藏在了哈桑的房间里,并对父亲说自己的生日礼物丢了。

哈桑知道自己是被陷害的,却选择承认自己就是小偷。

阿米尔的父亲原谅了他,但哈桑父子却坚持选择离开。

两个童年好友从此分道扬镳。

哈桑一次次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一次次为他捡回风筝,可阿米尔回报他的,是在他被欺辱时选择无视,是因为自己愧疚而陷害他人。

可哈桑的善良,让他选择了隐忍,选择了承担,选择了原谅,这也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一个人的性格弱点,也会是他的人生困局。在意什么,就会被什么所伤。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02

你越逃避过去,就越是过不去

1981年阿富汗深陷动荡和不安,父亲和阿米尔为了逃避战乱,离开了那个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几经辗转来到了美国旧金山。

旧金山的新生活,无法像在喀布尔时那样富足,只能靠在加油站打工勉强维持着开支。

阿米尔却觉得这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埋葬往事的地方。

他重新开始学习,考入大学,学习写作,并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

25岁那一年,阿米尔不仅拥有了事业,还遇见了自己的爱人,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可与此同时,父亲却不幸患上癌症。

在弥留之际,他告诉阿米尔,希望他能够寻回直面过去的勇气,直面自己曾试图逃避的罪孽以及那个灾难深重的国家。

父亲带着从故乡装来的土一起被埋在了美国这片土地上。

落叶尚要归根,父亲却只能用这种方式拥抱自己的故土。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阿米尔以为远离了故土,远离了是非,良心就会好过,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事实上,那些以为被忘记了的,不在意的,终究顺着记忆的藤蔓攀爬而上。

像阿米尔一样,我们都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然后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

很多时候,人们都以为只要能骗得他人,就能骗得过自己,只要骗得过自己,就能骗得过回忆。

可内心的愧疚感,却让人永远无法真正地逃避那些过去。

越想逃避过去,往事越过不去。

03

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才能获得救赎

阿米尔回到巴基斯坦,得知了一个令他悲痛万分的消息。

阿米尔父子从阿富汗离开以后,他们原本住的房子就托付给哈桑一家看顾。

当塔利班试图抢占阿米尔家的房子时,哈桑和妻子挺身而出极力阻止,却被塔利班当街枪毙,惨遭杀害。

阿米尔还得知:哈桑其实是父亲的私生子。他和哈桑不仅是由同一个奶妈带大的孩子,还是同父异母,血浓于水的兄弟。

此时的阿富汗战火肆虐,满目疮痍,但阿米尔做了一个决定:踏上重回喀布尔的路,去寻找哈桑的孩子索拉博。

对阿米尔来说,那不是回归故土的路,而是直面过去,实现自我救赎的路。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阿米尔辗转得知索拉博被塔利班一个官员带走了,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那个塔利班官员就是阿塞夫,他将年幼的索拉博囚禁在自己家中,供他发泄和享乐。

过去的故事,再一次上演。

阿塞夫开出了一个条线:两人必须进行一场单打独斗,阿米尔赢了,才能将索拉博带走。

这一次,阿米尔没有逃走,他勇敢应战,却根本不是阿塞夫的对手。

就在他被打得几乎快要丧命时,索拉博用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眼睛,两人趁乱逃离了出来。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最终,在使馆人员的帮助下,阿米尔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并收养了他。

从始至终,索拉博都没有开口说话。

阿米尔细心地照顾他,有时间就带他去放风筝。当风筝掉下来的时候,阿米尔就去追。

马克吐温曾说“每个人都像月亮一样,拥有阴暗的一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阿米尔最终选择直视自己的阴暗面。他救了索拉博,也救了自己。

我们的生活或许不会有这么跌宕起伏的故事,但人性总会有相似之处。

有太阳照进来的地方,才会有阴影。所以善与恶总是交织在一起,舍与得也总会并存。

没有什么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了什么路,就要承担什么后果。

我们终将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也释怀所有的不尽人意。

“风筝”对每个人而言或许都有不同的意义。

也许是一段无法面对的往事,也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许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

但正如书中所说:无论它意味着什么,你只需要勇敢去追。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作者简介:仙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喀布尔   米尔   塔利班   旧金山   阿富汗   故土   挺身而出   美国   小巷   愧疚   风筝   人性   往事   父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