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作者:夙叶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国民教育大剧《小舍得》接近尾声,每个家庭都迎来了生活最沉重的一课。

欢欢离家出走,南俪找到了她。

大雨之中,欢欢情绪崩溃,痛苦地向妈妈大喊:“我学习好你们就叫我宝贝,我学习不好就逼着我背单词,逼着我做题,天天拿我和米桃比,就是向着外人,不向着我,你根本就不爱我!”“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看到这里,可能许多人都会跟南俪一样委屈:妈妈怎么会不爱孩子呢?

每一位父母都竭尽所能去培养孩子,为了孩子宁愿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人群中闪闪发光的那一个,生怕自己稍有怠慢,就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其实,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扎心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剧里的三位妈妈,也是生活中最典型的三种父母。

1

田雨岚式父母:孩子出人头地,我才可以扬眉吐气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我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孩子不仅延续了自己的生命,还担负着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成为了父母证明自己有价值的工具。

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事,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剧中的田雨岚是个热衷于比娃又鸡娃的母亲。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吃饭,让儿子给外公表演背圆周率,每句话都在炫耀孩子的成绩和分数。那份我儿子学习好的优越和自豪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南俪的一句话让田雨岚心窝疼。“我们家孩子起点高,就是没有那种匮乏感,几代人用不着攀附谁,也不用靠什么由头改变命运,打根上就没有那种急齁齁的意识。”

匮乏感是田雨岚心中的痛,她3岁父亲去世,跟着母亲四处漂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母亲再婚后,继父虽给了她相对体面的生活,然而和南俪相比,她又觉得低人一等。

缺钱又缺爱让田雨岚自卑又虚荣,她害怕失去又担心别人瞧不起,所以她牢牢控制着自己的孩子。用尽各种方式逼迫孩子学习,上金牌班、升名校、成为学霸,以孩子的优秀来装点自己的面子,来证明自己的成功。

“只有他出人头地,我才可以扬眉吐气。”田雨岚式的父母将治愈自己内心的方法放在孩子身上,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将孩子当成了自己实现想法的工具。

这样的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不肯承认孩子的普通。

2

米桃妈式父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能翻身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当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已经陷入困境时,孩子就成为了家庭阶层上升的希望。他们把整个家庭的命运与孩子的成长紧密地绑在一起,期盼通过孩子的天赋和努力改变家庭的现状,实现家庭的振兴。

正如剧中米桃妈妈经常对米桃说的一句话就是:“桃,咱们全家可就指望你了。”

对比欢欢和子悠,米桃可谓是身在“底层”家庭的孩子。米桃爸爸在城里开了一家水果店,起早贪黑地挣钱。妈妈靠不停地打零工,才可以勉强维持家庭的运转。

因此,他们更加看重米桃数学的天赋和优异的成绩,他们在米桃身上看到了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看到了扎根大城市的机会。

为此,米桃父母对米桃付出很多。他们为了让米桃得到跟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省吃俭用,处处算计,倾尽所有。然而他们忽视了女儿的内心,家庭的巨大压力、城里同学家庭环境的落差最终压垮了米桃。

值得庆幸的是米桃父母虽然对孩子期望很大,但对孩子的爱也是真实的,他们最终接受了差距。

3

南俪式父母: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

南俪是在剧中转化最大的妈妈,网友一片惊呼,南俪被“岚”化了。

电视剧开始,南俪信奉快乐教育,欢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也是多才多艺,歌唱比赛一等奖,担任全校的主持人。

然而,欢欢在考试中沦为倒数,被同学嘲笑,事业女强人的南俪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此时的她看来,女儿的其他闪光的地方都消失了,成绩差就是她最大的缺点。

她给欢欢补课,利用米桃刺激欢欢,对欢欢斥责不断。开朗活泼的欢欢逐渐患上了焦虑症,她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后留书离家出走。

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和南俪一样,认为成绩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只有成绩好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未来,其实本质上是害怕孩子落后。

但其实上,成绩能反映孩子潜能的一部分。

纪录片《小小少年》里面有一个叫殷然的小朋友。他是广州的一名小学生,喜欢研究蚂蚁和蝴蝶,对昆虫如数家珍。

殷然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支持孩子的热爱,带领孩子在寒暑假时进山,爸爸也发展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然而,在面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时,父母也有焦虑和担忧。

尤其是,当殷然不愿打卡背课文时,妈妈甚至哭了。可是当殷然在班上给同学演讲《我与昆虫的故事》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强大的自信是让父母欣喜的。

当父母认为只有成绩重要的时候,孩子其它的所有潜能都是被忽视的,这也许恰恰是孩子未来能发光的领域。

4

即使是普通人,孩子也会有精彩的人生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有一个为人父母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世上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普通人。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在《正态曲线》中曾写过这么一段话:特别聪明和特别笨的人极少极少,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聪明人的孩子大多也没那么聪明。而对于父母而言,承认孩子的普通是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扎心的痛。

为人父母,只能尽自己所能引导孩子找到他的人生方向,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更不要把生活的压力转嫁给孩子。

即使孩子的成绩不尽人意,只要他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这一生的精彩也无可限量。

龙应台的儿子对龙应台说:“妈,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学历,普通的职业,既无钱也无名,你会失望么?”

龙应台这样回复,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意义。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价值投放在孩子身上,而应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毕竟,孩子这一生能不能过好,比孩子的成绩好不好,要重要得多。

与所有父母共勉。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小舍得》大结局真相: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认孩子只是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普通人   父母   孩子   扬眉吐气   剧中   真相   为人   内心   身上   女儿   母亲   成绩   妈妈   未来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