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小舍得》电视剧热播,剧里的三个家庭的三种父母,堪称人间真实。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吞噬着孩子的人生:

01

子悠家庭:过度“鸡娃”的父母

望子成龙的田雨岚是典型的“鸡血”妈妈,为儿子的学习费尽心思,在“鸡娃”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一家人团圆聚餐,饭前孩子们在吃水果,可田雨岚偏要盯紧了儿子,吃个西瓜都要管不说,还见缝插针地让子悠背单词。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吃饭时,田雨岚又开始拿儿子攀比。别人家孩子表演才艺,她立刻让子悠当众背诵千位圆周率。子悠不情愿地背,大人们面面相觑,尴尬就快要溢出屏幕,连观众都感到窒息。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子悠刚上小学,田雨岚就开始为儿子规划小升初的道路。在她眼中,除了学习一切都是不务正业。对儿子掌控欲极强,却完全不关心孩子想要什么,还苦口婆心地念叨:“我这个当妈的做到这份上,你还想让我怎么样啊?”

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子悠终于爆发,在家长会上哭诉“妈妈爱的只是满分的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离开家长会后,田雨岚尽管很伤心,但还是会帮子悠拿书包。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田雨岚“鸡娃”背后,有着对子悠真实的爱,错就错在她将自认为是的“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小舍得》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家庭教育剧,但现实生活却比电视剧更加荒诞。

前几日,“妈妈暴力逼迫女儿学习被撤销监护权”上了热搜。

一位盼女成凤的妈妈,逼迫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学习大学英语。孩子的学习令她稍不满意,便对其拳打脚踢。在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又两次用锅铲将女儿烫伤。最终法院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语:“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在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鸡娃”现象比比皆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也为了自己脸上有光,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的每分钟都安排到日程表中“拔苗助长”。

如此控制,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要么压抑太久,到头来叛逆成性;要么惯于遵从,成年后没有主见。

02

欢欢家庭:过度保护的父母

与田雨岚相比,南俪夫妇相当开明。两人提倡素质教育,不拿分数衡量孩子。女儿欢欢在他们的呵护之下,多才多艺无忧无虑。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但轻松自在的家庭氛围背后,也透出一丝隐患。网友们吐槽欢欢每集都哭:没有竞选上班委要哭,考试没考好要哭,因为成绩差想补课也要哭,总之遇到点挫折就要哭。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成长在爸爸妈妈保护伞下,欢欢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雨。

上五年级的欢欢考了45分,南俪和夏君山非但没有责怪女儿,反而轮流安慰她。得知学校里有人因为欢欢落选班委嘲笑她,夏君山当场拍桌子要去找别人家长理论。为了不让女儿受累奔波,夏君山甚至要自己去替女儿上课,回家再讲给她听。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很多本该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解决的问题,欢欢的父母全都将其揽到自己身上,生怕女儿受苦受委屈。

保护孩子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但过度保护等同于溺爱。

寓言家莱辛曾在故事里写道,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教育孩子正当如此。在父母宽厚的翅膀护佑下成长的孩子,终有羽翼丰满飞向天空的时候。独自面对世界是每个孩子无法避免的试炼。

过度保护,无异于剪断孩子的翅膀。孩子成年之后,依然不懂得独立自主。认为父母的给予理所应当,最终变成“啃老族”。

03

米桃父母:过度期许的父母

三个家庭的孩子当中,米桃是最懂事的那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米桃小小年纪便知道生活的艰辛。品学兼优的她考进金牌班,却因为体恤父母赚钱不易,主动提出可以不上,要靠自己努力。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卖水果的爸爸和当保姆的妈妈,把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读小学的米桃身上。爸爸对她说:“咱这跳农门,成为城里人,可就指靠你了。”妈妈跟着又强调一遍:“可就指靠你了。”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年少的米桃,身上背负着一家人的未来,父母的过度期许成了重担。过早懂事的她,眼神中总透着一丝忧虑。

有阳光,就会有阴影。

电影《阳光普照》中,阿豪是整个家庭唯一的一束光。父亲对德才兼备的他给予厚望,送给儿子的新笔记本封面写着「把握时间 掌握方向」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然而期望有多高,压力就有多大。表面上温暖善良的阿豪,也受不了二十四小时无间断地充当太阳,最后毫无征兆地用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母的期许是把双刃剑,适度时,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过度时,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

无形的压力让孩子过早“懂事”,磨灭了他们本该有的童真。孩子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费尽心思去满足身边的亲近之人,养成一味讨好他人的性格。

04

别让孩子来成全你的人生

蔡康永说:“孩子,是父母和这个世界的人质。”

父母总是以“都是为你好”的姿态,将自己的人生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

纪伯伦有首诗写道:“你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她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该是父母在这个世界的人质,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注重发掘孩子本身的天性,接受他们原本的样子,才能给予孩子有尊重的爱。

电视剧可以重播,孩子的人生不能。

《小舍得》背后的真相扎心了:这三种父母,正在吞噬孩子的人生

作者:鹿野。做自己的一盏灯,专注于心,用文字照亮前行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父母   孩子   人生   班委   这个世界   懂事   真相   家人   爸爸   儿子   身上   家长   女儿   压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