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5月24日,袁隆平爷爷的告别仪式在长沙举行,无数民众泪洒长沙街头。

然而,令一部分人担忧的是,有些孩子并不认识袁隆平。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甚至还有网红一边做吃播一边扬言说“不认识又怎的”。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孩子,你可知道,你那大米粥是怎么来的?

吃饱饭的每一位中国人,都该铭记这位老人的恩情。

这位全民爱戴的老人曾说:我有两个梦。

一个是真正做到的梦:水稻高产、高产、更高产,可以让我和助手在稻穗下乘凉的“禾下乘凉梦”;

另一个是:让我们的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这两个梦,福泽了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01

1930年9月7日,在江西省的一个小县城里,袁隆平出生了。

30年代,是解放前的一段最艰苦岁月。前有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失去生命,后有粮食供应不足让不少人忍饥挨饿、食不果腹。而袁家为求生存,加入了“群众大逃亡”。在多个城市来回穿梭,只为找到安全的容身之所。

从北平到天津,随后又辗转到江西,在九江、赣州都有他的身影,最后又在湖北汉口住了好些年。光是小学就读了三所,高中也在不同城市读了四所。

可以说,袁隆平的一大半童年都是在流浪中度过的。在长达六年的流浪中,他几乎没吃上过一顿饱饭,活下来已然成了他莫大的幸运。

1949年,19岁的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毕业,迎来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报考。望子成龙的袁父希望他报读南京大学,一是离得近,二是希望他能有个好的出路。

袁隆平却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对父亲说:“我想学农。”

而这源自于他在武汉读小学时的一次郊游经历。当时正值六月上旬,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学校附近的园艺场参观。夏季,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枝头结满了果子,藤上的攀出了圆滚滚的葡萄。

后来,再度回想起这次郊游经历的袁隆平笑着说:“哎呀,当时看着满树的果子,我就觉得学农好啊!”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袁隆平的万般劝说下,袁父终于松口答应。望着儿子一意孤行的身影,他张了张嘴,却也没再说什么。母亲华静也叹息着摇了摇头:“孩子,学农很辛苦的,你将来可有苦头吃了。”

不过,这一切在袁隆平看来都是小事只要能学农再大的苦头他也吃。于是,在如愿报读了湘辉大学农学系后,袁隆平正式开始了他的学农生涯。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02

初入学院,每天都是被安排得满满的理论课程。不仅涉及农学专业,还包括生物学方面的遗传学、生物化学,数学方面的应用概率统计,就连田间试验设计的课程也要学习。

可在袁隆平看来,光有理论知识还不够,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亲身实践,不亲自下一次田,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农”。此后,在学院的农田里,又多了一个忙碌的背影。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1953年8月,袁隆平从农学院正式毕业。可毕业也不代表就能闲下来了,学了一身的知识后又得忙于生计。

做什么职业好呢?思前想后,袁隆平决定去农校当老师。在湖南省农业厅报到面试后,袁隆平成了一名安江农业学校的老师。

彼时正值1953年初,共产党们秉持着“耕者有其田”的理念,使农民们都分到了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有地还不够,种什么才是关键。再加上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也尤为重要。

在任职期间,袁隆平也没有放弃对粮食作物的研究。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未完成的梦想——让人民都能吃上饭、吃饱饭。而这个梦想也成了他研究的动力,促使他每日都亲自下田,研究观察作物的生长。

1961年7月,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袁隆平与往常一样在稻田里行走,观察水稻的长势是否正常。这时,一株在他不远处的水稻吸引了他的注意。

03

这是一株长势很好的水稻,不仅稻穗大、籽粒饱满,一颗一颗地排列在一起,整齐划一像两道直线。意外的发现让袁隆平大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啊!它的生长势头很足,放在普通水稻中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在袁隆平看来,这么好的苗子怎么能浪费呢?于是第二年,他将播了一千株水稻,每天都按时到田去观察,给它们施肥浇水,每一步都不落下。别人是望子成龙,它是望稻成龙。

然而,老天却偏偏跟他开了个玩笑。在袁隆平精心培养下长出来的稻子,不仅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折了腿弯了腰,没有一株长得比原来的稻子好。

对此,袁隆平深受打击,丧气之余他又萌生了新的想法:这会不会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如果事实当真如此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利用杂交优势,通过人工培育杂交水稻。

这个偶然的想法让他对水稻的研究变得越发痴迷,使他整日驼背弯腰地将头埋在稻田里,几十万株稻穗一株一株地找,只为找到天然的不育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64年和1965年两年间,袁隆平在田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

而这个突破性的发现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向社会乃至国际提出了他的设想。可在他人看来,袁隆平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他的研究更是不被所有人看好,就连国际的权威专家们也说:“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荒谬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怎么可能会有杂交优势呢?”

顶着重重压力与困难,袁隆平还是开始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起初,他与几个农学专业的人一起做了一个实验。将长势好的水稻播种到田里,并对其进行精心的培育。然而最后验收时,水稻的生长情况仍是不理想,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不仅产量低减产了3%,少了了几十斤,稻草还增产了70%。

听说了这件事后,有不少人嘲讽道:“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啊,你这个杂交稻就能派上用场咯。”毕竟就连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研究了好几十年的水稻,资金、设备更是成堆成堆地“砸”,可到头来呢?别说水稻了,钱都烧没了。

不过,于袁隆平而言,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谁说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我就偏偏不信!中国人的饭碗要自己拿在手里,不能靠人家! 我们要奋斗,要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所以,他又重新调整实验,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展开了新一轮的杂交水稻研究。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1970年,无独有偶,袁隆平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长势大好的水稻,这株水稻是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于所有人而言,这株水稻是研究杂交水稻的关键性转折点,这也给予了大家大大的信心。袁隆平更是喜出望外,并将这株水稻命名为“野败”。

紧接着的两年,袁隆平将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人员齐聚海南,并将“野败”的种子分送给大家。于是,一场以“野败”为培育对象的全国攻关大会战就此展开。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每天每时每分几乎都在做一件事“种植水稻”。

终于,在1973年的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会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团队向所有人宣布了“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的消息。此消息一出,可谓是给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04

接下来的十年,袁隆平做出的成就更是让人直呼奇迹。在所有人看来,他能研究出年产900多斤的水稻本就很了不起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最终还攻下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目标。

这份惊人的成绩甚至让不少外国人惊叹道:“无法想象袁隆平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神’!‘东方魔稻’实在是太牛了!”

对此,他用手指比划着大家说:“我啊,就像个贪财的人一样,有了一百万就想一千万,一千万有了就想一亿,他们贪财,我就是贪产量。”说到这,他又咯咯地笑着说道:“人啊,就是不好满足!况且这又个有意义的事情嘛!”

1982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亲自邀请年过百半的袁隆平,一同走上了主席台。下一秒,诺大的屏幕上出现了袁隆平的照片,而照片旁标注着一行大字“杂交水稻之父”。那一刻,所有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起身,会场内掌声雷动向袁隆平表示崇高的敬意。

而这些,不过是他收获满誉的开始。接下来,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都专门为他颁发奖项。马达加斯加的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更是从马达加斯加飞来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了一份礼物。这是一张面值为2万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纸币上印着一束杂交水稻。除此之外,天文协会还以“袁隆平”为名,将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更是亲自为袁隆平颁发了“共和国勋章”。然而,在获奖后,袁隆平却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回家下田。而在所有人都深感诧异的事,在袁隆平的身边人看来,不过是这位花甲老人的日常罢了。有时甚至连脸都不洗,一起床就跑到地里去,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面对取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这个老人只是摆摆手说:“这是我该做的,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纵使荣誉满载,却依然保有赤子之心,这或许就是袁隆平真正的伟大之处。

05

自此,无论是越南的湄公河畔,还是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亦或是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甚至是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都留下了杂交水稻的身影,而这也意味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终于实现。

即便到了90岁的高龄,袁隆平的身体也已大不如前,也依然坚持亲自下田,只有看到成片成片的水稻,他才能真正安心。袁隆平不止一次对助手说:“下田嘛,累肯定是累的。可一到了我们的超级杂交稻的田里,我就很兴奋,感觉都不累了。”

作为一个时代的份量,浩瀚宇宙里最闪耀的一颗明星,有人曾评价他说,“袁老是中华拓荒者,也是唯一一个能让你吃饱的男神。”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老因多器官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2017年亲笔写下的话,他践行了一生。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也带着他的梦,在禾下永远地睡着了。

吃播网红称“不认识袁隆平”:孩子,你可知道你吃的饭从哪里来?

作者:枍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马达加斯加   稻穗   稻子   望子成龙   贪财   长势   农学   长沙   海南   水稻   高产   种子   所有人   想法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