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管教孩子,可能是我们这辈子面临的最伤脑筋的难题。管教松了,怕孩子教养不够,走错路;管教严了,怕孩子逆反,也怕他心理受伤害。

其实根本症结在于,大部分父母常常会把规矩和爱分离,以规矩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又以爱的名义破坏着孩子的成长规则。

今天推荐一本书《规矩和爱》,看完之后,你会发现: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规矩和爱不可或缺,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01

先做好自己,再教育孩子

孩子出生,给予他生命的人就自动成了父母,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成为一个具有合格教育能力的父母,却是一件不逊于任何艰难工作的挑战。

《规矩和爱》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母亲深知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脾气暴躁,但习惯难以改变。

有一天,她两岁的女儿因为喜欢的玩具被压坏了冲着她大吼大叫,并将能抓到的东西使劲往地上砸,那一刻,她仿佛在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

从那以后,她开始艰难地改变,每次想大发雷霆时就深呼吸,缓解自身的坏情绪。母亲的改变也在慢慢地影响着孩子,女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她们的亲子关系也更融洽。

有句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言行举止,就是父母生活习惯的镜像。所以会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种说法。”

董卿谈到自己育儿经验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良好的家庭氛围里,父母的成长与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同步的。

刷剧、游戏,手机从不离手的父母教育不出爱读书的孩子;蛮不讲理、斤斤计较的父母培养不出谦恭有礼的孩子;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父母教养不出勤俭节约的孩子;懒惰自私、不孝不敬的父母养育不出勤快孝顺的孩子……

如果你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又喜欢以自己的狭隘的视野为他定下各种标准,无疑是会拖孩子的后腿的。你只有不断成长,才能成为孩子的领路人。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02

规矩和爱相辅相成

教育孩子既需要爱也需要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朋友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从他孩子出生开始他就经常说,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他对孩子百依百顺。

结果,孩子从小脾气很大,在家里随心所欲,在学校违规乱纪。上小学的时候,他说孩子还小,现在不适合立规矩;上高中的时候,他想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现在的他提到孩子就发愁,经常抱怨说:“管不了了。”

溺爱长大的孩子,父母不舍得教育,未来社会和法律会帮你教育,甚至会让孩子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

带有规矩的爱让孩子懂礼懂法,需要注意的是规矩不伤人,伤害孩子最深的是父母立规矩时的情绪。

就事论事,不胡乱发泄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孩子知道,是事情做错了,而不是自己让父母生厌了。

《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无论父母多么严格,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要用爱陪伴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果断立下规矩。

规矩和爱的关系就如同太极图,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立规矩的三个原则,父母必须知道:

1、立规矩要培养孩子的敬畏感

立规矩要培养孩子三个方面的敬畏感,一是对规矩制度的敬畏;二是对父母的敬畏;三是对违背规矩后惩罚的敬畏。

书中讲了美国华人刘志雄教育儿子的故事。有一次,刘先生快要上班了,发现儿子想去做一件不好的事情,于是他警告儿子不要去做,否则他会惩罚他,结果他一出门儿子就去做了。

回来后,刘先生非常气愤,他问儿子该怎么办,儿子冷漠地回答:“打呗。”

刘先生听到这两个字伤心极了,他从这两个字里听出了儿子对权威的蔑视和对规矩的不屑。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了很久,他给孩子说了四句话。

第一,爸爸爱你。第二,即使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第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教育的失职。第四,以前你做错事爸爸都是让你承担责任,今天爸爸替你来承担这个规矩的惩罚。

说完之后,刘先生按照以前惩罚孩子的方式惩罚自己,再用家法打自己的第二下,儿子就承认了错误。并且从此以后,儿子不仅对爸爸更加尊敬,对规矩也开始敬畏。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2、规矩要保持一致性

规矩的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教育者之内的一致性,二是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

你回忆一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同一件事,你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了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了就会勃然大怒。

我的朋友有两个孩子,每当大宝和二宝出现冲突时候,她经常让大宝让着二宝;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她说这次不吃饭,就只能饿到下一次的吃饭时间,而家里的其他人却不忍孩子挨饿给孩子零食吃。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行为不仅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规矩的混乱,而且也让孩子质疑规矩的权威性。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从家里不同的教育者里选取一名主要的教育者,其余的人是辅助者,当规矩出现冲突时,要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商量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

大家一起制定规矩,并将重要的规矩写下来。

重要的规矩都要去遵守,不会因为个人情绪或者年龄大小而出现差别对待。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3、要用爱立规矩

作者的一个大学同学,住在上海的一个高档小区。他十岁的女儿把一块西瓜皮从阳台上扔下去砸坏了停在下面的汽车玻璃。他同学和女儿一起去给邻居道歉,这位同学这样说的:“对不起,西瓜皮是我的女儿扔的。”

那大家对比一下,如果那位父亲给邻居说:“对不起,西瓜皮是她扔的。”会有什么差别呢?

作者从细节上给大家做了分析。她和我的女儿在语言学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是体现出的社会情感是不同的。第三人称的她把责任全给了女儿,将女儿推开,而我的女儿的说法让孩子增加了安全感,感受到父亲替自己承担了一部分的责任。

后来,这位父亲又让孩子给邻居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承担自己的教育失职,给孩子立规矩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种安全感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动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给孩子立的每一次规矩,都希望未来他能够在社会上少受一丝磨难。

所以不要忘记:
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是爱,不是愤怒;我们教育孩子的起点是爱,不是羞辱。

带着爱给孩子立规矩,带着规矩去爱孩子,这样的孩子,不愁没有未来。

《规矩与爱》:孩子的教养就从这两样东西里来

作者:夙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规矩   孩子   西瓜皮   错事   敬畏   教养   教育孩子   邻居   情绪   儿子   父亲   爸爸   事情   女儿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