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了降糖药,血糖还不好?大多是犯了这6个错误

“每天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吃得最多的大概就是降糖药。“

“是啊,天天吃药何时是头啊!”

“干嘛天天吃啊,我一般是头晕的时候就吃一点,平时不吃药。吃多了伤肝肾。”

……

这是很多糖友对话的日常。关于用药还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这也是很多中国糖友控制不好血糖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常见对降糖药认识的误区有哪些呢?我为你总结6点:

服用了降糖药,血糖还不好?大多是犯了这6个错误

1、有症状才吃药

有些糖友(如开头的糖友)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估计血糖控制的好坏。因为很多时候血糖高但是身体的自觉症状其实不明显,药与不服药在一定时期感觉上差异不大,于是就认为不用服药也能控制好血糖。

正确做法:

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自作聪明”的,如果你的血糖偏高,可能一两次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你想象一下一颗蒜长期泡在糖水里会成为什么样,等到你的身体都能感觉到明显症状时,其实为时已晚。

如果因无明显不适,就随意下调降糖药用量或干脆停药,往往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发现较早、胰岛功能较好、病情较轻的2型糖友,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药物治疗。

2、吃多了,加药量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三者缺一不可。

临床实践充分证实,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即使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正确做法:

有些糖友不是很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所谓,还有人以为吃得多了就可以多用点药来抵消 。

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增加胰岛负担。

服用了降糖药,血糖还不好?大多是犯了这6个错误

3、降糖药物损害肝肾

有些降糖药物确实可以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但仅见于个别糖友,且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即消失。

总体来说,只要肝肾本身没有问题,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药物的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而且,我们不要小瞧我们的肝脏,那是有着强大解毒功能的。

正确做法:

其实,我们稍微权衡一下就会知道,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糖友在初次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对你的肝肾功能进行系统检查,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所以诺诺建议大家建议大家去医院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4、只吃药,不复查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等)的效果可能逐渐降低, 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继发性失效”:降糖药突然失效了怎么办?药物用多久需要更换药?

正确做法:

有些糖友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自己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是如果发生了药物失效,吃了就和没吃一样的。

服用了降糖药,血糖还不好?大多是犯了这6个错误

5、为快速降糖,加大药量

人体内环境对血糖骤降很难一下子完全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

有些糖友最近感觉血糖状态不太好,为了让血糖快点降下来,擅自加大剂量,这个结果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很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不仅如此,超剂量用药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

控糖不在快,而在稳。所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服用药物,不能病急乱加药。

6、药效不好,就换药

诺诺非常明白大家想要在服药后就看到明显效果的心情,但是,有些降糖药物疗效的发挥通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

正确做法:

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定某种药物对自己无效的。

医生通常是建议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用到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频繁换药,难以达到药物的最大降糖效果,还可能造成血糖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血糖   胰岛   药量   胰岛素   药效   剂量   症状   药物   做法   不好   正确   身体   错误   饮食   医生   效果   功能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