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4《决策与判断》——斯科特・普劳斯(1)

第一部分 知觉、记忆和情境

1、不依赖于情境的决策是不存在的。我们做出的决策与判断都取决于看待和解释这个世界的方式。

2、知觉本质具有选择性。在做任何重大决策或判断之前,停下来想一想并问自己一些关键的问题:

3、自我知觉理论是从人们如何推断行为原因的角度来解释实验结果,而认知不协调理论则是从人们天生所具有的减少内部冲突或不协调状态的动机的角度来解释实验结果。

4、当人们为一件事情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而且越有压力为这件事情继续付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购买商品,也适用于为了某一目标而做出的任何承诺和努力。

5、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积极态度,那么就引导他,使他致力于得到这个事物。

6、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变得温和一些,那么就引诱他做出这种行为。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更加强硬,那么就引诱他,但不足以使他做出这一行为。

7、事后聪明式偏差(hindsight bias):或者“我早就知道一切”效应。它将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不可避免和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实际上已经受到已知结果的影响。

8、在决策与判断领域,情境依赖性有四种表现方式:对比效应、初始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0154《决策与判断》——斯科特・普劳斯(1)

第二部分 问题如何影响答案

1、期望效用理论的大多数公式都至少包含了以下六条原则中的一条:

第三部分 决策模型

1、人们在做决策时,追求的是“满意”而并非最优。满意是指,选择一个最能够满足你需要的方案,即使这一选择并不是理想化或最优化的

2、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用“价值”概念替代了“效用”概念。效用通常是从净财富的角度去定义,而价值则是从收益与损失(对某一参照点的偏离)方面去定义。

3、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当一件物品成为人们的禀赋时,它的价值便增加。

4、确定效应:由同一个因素引起的结果概率减小,在结果最初就确定时所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在结果最初只是可能时的影响。

5、后悔理论:首先,很多人都经历过后悔和欣喜的感觉;第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时,他们会预期这些感觉并将其作为决策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6、在面临具有多个备选方案的复杂情况时通常采用非补偿性策略(noncompensatory strategy),这些策略不允许不同标准间进行互相协调。

7、优先标准假设:当面临等价的备选方案时,人们并不是进行随机的选择,而是先识别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标准,然后选择那些在这一标准上具有更高价值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斯科特   近因   决策者   效用   情境   美文   概率   知觉   效应   原则   策略   原因   理论   价值   方式   方案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